认识有机农业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82442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有机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认识有机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认识有机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认识有机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认识有机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有机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有机农业(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認識有機農業認識有機農業 王鳳英副教授王鳳英副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有機農業的起源與發展 德國人Dr. Rudolf Steiner在1924年首先提倡農 作物有機栽培法,但是當時世界農業發展的趨 勢是追求農業的工業化與商品化,以提高產量 ,所以有機栽培法並未受到重視。 日本岡田茂吉先生於1935倡導自然農法,以 尊重土壤為基本,倡導永續性的農業生產體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為復興經濟,充裕糧 食,達到增產糧食目的,大量使用化學肥料、 農藥以及機械化耕作的化學農法受到鼓勵。 化學肥料影響地球自然生態體系 依賴高投入化學肥料及合成農藥等合成 資材,並以大型農機與種植單一作

2、物來 提高生產效率,雖然緩和了人口增加所 造成糧食需求之壓力,但影響了地球之 自然生態體系,自然資源被過度使用而 逐漸枯竭,長久下來對於地球環境(包 括水、土壤及空氣等)造成負面影響。 1970年代,由於能源危機發生, 各國逐漸意識到地球資源有限 至1970年代,由於能源危機發生,各國逐漸意 識到地球資源有限,環境污染受到嚴重汙染, 不僅破壞生態環境,也導致農業生產力衰退, 如何維護環境品質與生活水準及確保後代永續 生存空間,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 消費者對農產品消費型態轉向多樣化、精緻化 ,也特別關注農產品的健康性與安全性,於是 近年來永續農業、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乃蓬勃 發展。 1980後受

3、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 有機農業真正受到重視及推動係在1970 以後,而早期發展有機農業國家幾乎 多是工業較先進之國家(如德國、英國 、法國、瑞士、麥及美國等),至 1980後方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 依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盟定義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 IFOAM):有機農法的目標就是要創 造具整合性、人性化並在環境和經濟上永續的 生產系統。 最終目的在使農場依賴其本身所產生的資源再 生用(renewable resources)及對於生態、生 產過程或互動管達到最佳態,因而可提供 適當的作物、畜產、人營

4、養、病蟲害防治, 並適地對人資源和其他資源提供回報。 目前世界上實有機農業的國家 約有100多國 依據2004有機農業世界統計資和未前景 報告中,得知目前世界上實有機農業的國 家約有100多國,且在有機管下的區域正 斷地增加,約有24,070,010公頃之土地正實 有機農耕,主要分布的區域在澳洲1,050萬公頃 ,阿根廷320萬公頃,義大120萬公頃、美國95 萬公頃及巴西84萬公頃(如表2-1),與2003 的22,811,267 比較,增加1,258,743公頃,即 10.55。 有機食品市場將達290-310億美元 依據合國貿與發展會議的技術合作 代辦處(UNCTAD)與世界貿組織(WT

5、O )設置之國際貿中心(UNCTAD/WTO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ITC)資, 2002全球有機食品市場規模達230-250 億美元,且每以5-15 成長逐漸攀 升,預期2005全球有機食品市場將達 290-310億美元 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 民國75由農委會邀請專家、學者進 實施有機農業之可性評估 並經二籌備,於77分別於高雄、台 南區農業改場(旗山及草)設置有 機農業試驗長期觀察區 進綜合性的有機栽培法觀察研究 在各試驗改場所已有多努研究, 已逐步建作物有機栽培技術。 台灣地區於84推廣有機農業 由各區農業改場選定農戶辦有機栽 培試作,並積極辦示範、觀摩及產

6、品 展售會 86起由各區農業改場負責辦驗 證及標章核發等工作, 照國外先進國家有機農產品驗證制 委由民間有機驗證機構辦驗證工作 至93已達1,246公頃,增加7.8倍 辦有機農產品驗證 農委會於883月15日公告有機農產品 生產基準、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 導要點及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 設置要點等規定,建民間有機驗證 機構辦有機農產品驗證之紀元。 929月發布有機農產品管作業 要點 於922月配合農業發展條修正案 之公布實施,依據該條第二十七條訂 定,於同9月及10月分別發布有機農 產品管作業要點、有機農產品驗 證機構資格審查作業程序、有機農 產品生產規範作物及有機農產品 生產規範畜產等規定,

7、作為政府輔 導及推動有機農產品驗證制之依據。 有機農業驗證面積93已達 1,246公頃 至93已輔導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 生態基會、臺灣有機農業生產 協會及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 基會等三家民間有機驗證機構,成 為農委會核可授權之有機農產品驗證機 構,有機農業驗證面積自85之160公頃 至93已達1,246公頃,增加7.8倍 應符合ISO/IEC Guide 61及65標準 作業程序 由於國內有機產業之推廣僅10之經驗 ,相關認驗證規範亟需增修訂之處仍多 ,如增訂貨、加工、水產品及蜂產品 等驗證規範,以全面涵蓋農業產銷體系 。以歐盟為,即要求有機認驗證機構 應符合ISO/IEC Guide

8、61及65標準作業程 序。 坊間未經驗證卻標榜有機產品 我國現有機農產品相關規範,僅係輔 導性質之政規則,並無強制及約束 ,且欠缺加工處、標示規定、罰則 等相關規範,致坊間充斥未經驗證但卻 標榜有機之產品,該等產品是否符 合有機生產之標準則得而知。為維護 消費者權,保護生態環境 與確保自然 資源永續用,研訂有機農業管法規 已為刻容緩之課題。 未制訂CAS有機農產品驗證機 構之認證規範。 未推動有機農業將依據優農產品證明標 章認證及驗證作業辦法之授權,制定使用 CAS有機農產品標章評審作業程序、生產廠( 場)生產規範、認定評審標準、品質規格標準 及標示規定等相關配套規範。 制訂CAS有機農產品驗

9、證機構之認證規範。 增(修)訂有機農產品及其加工處產品驗證 規範、驗證機構評鑑辦法、驗證稽核員訓及 證照管規範等。 生產紀制 歐盟於20051月1日起實施食品訊息可追蹤系 統(食品追蹤紀管辦法),未食品無 法提供生產,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 日本於e-Japan戰中已明確指出在2010前 實現所有食品生產的目標 於200412月1日起開始實施牛隻生產紀 制。 韓國則於2005起全面推動環保型農產品實施 生產制以方農產品的追蹤管。 11種重點作物有機栽培生產技術 建有機生產關鍵技術研發及作物有機 作物生產標準作業體系,預定於95 先選定菜、根莖、毛豆、番茄、 鳳、甜玉米、甘薯、香蕉、草莓、枇 杷、水

10、稻等11種重點作物之有機栽培生 產技術,包括病蟲害管、土壤肥管 、雜草管等,作整體性系研究, 以有效改進作物有機生產技術上 有機農產品已成消費者最佳選擇 隨著生活水準日提高,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的 需求,以追求產品的健康性與安全性為首要。 有機農產品生產係遵循自然資源循環永續用 原則,在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 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系統下,達到生產自然 安全之農產品為目標。 有機農產品已成為消費者最佳選擇,在大生 產後將為普及,消費者在傳統市場、超市、 大賣場或配等均容購買到安全可靠之有機 農產品。 有機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降低對環境污染:有機栽培法對於病 蟲害防治,以栽培抗病蟲品種,

11、或利用 天敵、微生物製劑取代農藥,或以套袋 、誘殺板、捕蟲燈等物理方法防治。在 肥料使用種類以有機質肥料取代化學肥 料,此種栽培方式,避免河川、湖泊、 水庫農藥累積或優養化現象,確保水源 品質,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農業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 台灣地區一年產生之農作物殘渣、稻殼 、家禽畜排泄物等農畜廢棄物一千餘萬 公噸,如未妥善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問 題,如將這些農業廢棄物經充分醱酵後 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再施於田間,不僅 可有效處理這些農業廢棄物,並可改良 土壤性質,以及提供農作物生育所需之 氮、磷、鉀肥,降低化學肥料用量。 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 一般栽培法連續種植作物,其吸收養分 相似,會造成

12、土壤中養分快速損失,最 後必須仰賴大量的化學肥料補充,以致 增加化學肥料的用量。而有機栽培法, 如採取與豆科植物輪作、間作或輪作綠 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並減少發 生病蟲害之機率。 改進空氣品質: 化學氮肥大量的使用會產生氧化亞氮( N2O),會破壞大氣中平流層的臭氧層,使得 紫外線穿透大氣層直達地面之量增高,將危及 地球上的生物,減少或不使用氮肥可以協助減 少N2O形成量。 防止土壤沖蝕:有機農業講求混作、間作、輪作 ,土壤覆蓋比較完全,避免雨水直接沖刷,而 且使用有機質增加土壤滲透力及保水力,有效 防止土壤沖蝕。 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或儘量少用化學肥料 和化學農藥之生產方式

13、,有機農場必須沒有空 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先測定其水質和土壤以確認沒有發生污染。 如果發現鄰近有工廠排煙或落塵直接吹進農場 或者灌溉水及土壤遭受工廠廢水、落塵或廢棄 物污染,就不能算是有機農場。 有機農業之意義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 ,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 式。 有機農業之定義因各國法律之規定而不同,隨 著農業技術的演變,有機農業法規的要求亦漸 趨嚴格。 在臺灣,尚無法律對有機農業加以規範或 管理。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於1999.3.15公布 相關規範,作為管理有機農業及輔導有機農民 生產之依據。 有機農業又稱為生態農業 有機農業有時亦被稱為生態農業

14、、低投入農業 、生物農業、動態農業、自然農法、再生農業 、替代農業、或永續農業之一種。 各國法律或農業協會所使用的名稱或定義經常 不同,例如歐洲聯盟的十二個國家,雖然用相 同的管理條例,卻分別採用生態農業、生物農 業及有機農業三種名詞作為法律上的稱呼。在 台灣,農委會及農林廳則採用有機農業一 詞。 實施有機農業 自二次大戰以來,由於石化能源、機械 、化學肥料、植物及動物的保護藥物或 生長素、育種及遺傳工程等的使用及演 進,使得農業生產方式趨向工業化及密 集化,產量的確顯著地增加,解決了因 人口增加而產生的糧食不足,成就了所 謂的綠色革命。 農業生產趨向工業化之問題:1 1. 環境之污染及破壞:

15、農藥及肥料之硝 酸鹽殘留,以及工業化大量畜養牲畜產 生的動物糞尿污染了水及土壤,農藥又 會污染空氣,密集的耕種方式亦使表土 流失。 農業生產趨向工業化之問題:2 2. 生態破壞:單一農產品之密集生產方 式及以人類需求為導向的育種與生物遺 傳工程,使地球上的物種減少。農田的 開發使當地生物之生長環境破壞,生物 無法繼續生存。農田中小動物、昆蟲、 鳥類等受農藥及肥料之侵害而死亡。昆 蟲、細菌及真菌等也因病蟲害防治藥物 的過度及長期使用,而產生抗藥性 (assistance),對農業生產威脅更大。 農業生產趨向工業化之問題:3 3. 食物污染:農藥、肥料、動物用藥及 動植物荷爾蒙等之殘留危害了食品安全 及人體健康。 4. 開發中國家農產品生產過剩,造 成政府在產品價格或農民所得補貼上的 財政負擔。 農業生產趨向工業化之問題:4 5. 已開發國家因致力於生產可供外銷之 農產品以賺取外匯,又遭受已開發國家 之糧食傾銷 (dumping),使得其糧食生產 減少而糧食供應不足。 6. 因大量使用機械,使得農村人口外移 ,破壞了鄉村的社會結構,造成了就業 市場的壓力,同時也產生了社會問題。 適當的輪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