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2404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离辐射防护讲座-东南大学教材(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辐 射 防 护 唐双凌 tshling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一 原子核物理基础 二 辐射照射的来源 三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四 辐射的生物效应 五 核技术应用 六 辐射防护基础 七 核设施退役 一 原子核物理基础 1 物质的结构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 子,它们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有一个电子电荷的正电荷 ,而中子不带电。不同核素的原子核里含有不同数量的 质子和中子。 1 电子电荷(e) = 1.602 x 10-19 C 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上,这些壳层由里向 外依次称为K、L、M、N、等壳层,每个壳层最多 可容纳

2、2n2个电子。 原子核的结构模型 原子核太阳系 电子质子中子 氢原子氚原子 原子结构 氧原子 8 8 原子的直径大约10-10m,原子核的直径不足原子直径的10-4。核 外电子数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原子核的符号: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 ,质子带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子质量相当 ,分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 和质子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 子数或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 记为N。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元素符号X 原子核的质量数:A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A = Z + N 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

3、子数Z又称为原子序数,它决定了该 核素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原子的几种表示方法: ZXN 例如:92U143 ZX 例如:92U AX 例如:235U X-A 例如:U-235 A A 235 235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核素。 如氢(1H)、氘 (2H) 和氚(3H)都是氢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但 处于不同能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如Sb-124和Sb-124m。 同质异位素:具有相同质量数A但不同原子序数的核 素。如Sr-90和Y-90。 质量单位: 质子质量:1.007276 u 中子质量:1.008665 u 电子质量:1/1836 u

4、原子质量:ma Zmp + Nmn + Zme Z + N = A 原子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 6.02 x 1023 原子(分子)/mol 1 mol单原子物质的质量: = 6.02 x 1023 x 1.66 x 10-24g x A = A (g) 可见:1克氢、60克60Co,197克黄金均含有相同的 原子数 NA 元素周期表 将元素按照 Z 的顺序,有规律排列形成的一张表 2 放射性和辐射 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某种粒子或射线的现象,称 为放射性。 原子核的这种转变的行为叫做衰变。 放射性衰变放出的多余的能量形成了辐射(电离辐射)。 能够自发衰变并发射辐射的核素称为放射

5、性核素。 原子核的放射性性质和衰变规律不受外界物理、化学、机 械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原子核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 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可勒尔(H.Bequerel ) 发现铀矿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 的不可见射线,并使照相底片 感光。 贝克勒尔是法国物理 学家,与居里夫妇共 同获得1903年物理学 诺贝尔奖。 3 放射性核素的活度 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是放射性核素多少的量度, 一定量的某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是该放射性核素的原 子核在单位时间内自发放射性衰变的平均数。单位 为秒的倒数(S-1),专用名称是贝可(Bq) 放射性活度的老单位是居里 1 Ci = 3.7 x 1010 Bq (1g Ra-22

6、6的活度) 4 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1/2)和衰变常数()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的数量衰变为原来的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称为该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记为T1/2 。 Nt = N0 e-t 衰变常数 = 0.693/ T1/2 每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固定不变的。如:碘- 131的半衰期是8天,铯-137是30年,碳-14是5730年, 钚-239是24000年,铀-238是4 470 000 000年等等。 原子核的平均寿命 = 1/ = T1/2 / 0.693 5 辐射的类型 辐射 是氦核,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数为4 , 带正电。来自较大原子核的衰变。 粒子的穿透能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

7、程只有 几个厘米,用纸张或皮肤就可以完全把它们挡 住。 只有当粒子进入人体内部的时候才能对人造 成危害。 辐射 是不稳定核发射的电子,带负电荷。 粒子比粒子小很多,穿透能力也比粒子 大得多,可以用玻璃板或金属板把它们完 全挡住。 粒子可以射入人们的皮肤,但也就是到达皮肤 的顶层,不会穿透很深,如果遭受大剂量的高能 粒子照射,可能引起皮肤的烧伤( 烧伤)。 如果放射性核素进入人的体内(吸入或食入), 可能对人的组织或器官造成危害。 辐射 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的高能光子(电磁辐射的一种 形式,光是另一种形式的电磁辐射) 辐射的穿透能力比和辐射大很多,只有足够 厚的致密物质(例如铁、铅等)才能对 辐射

8、进行 有效的屏蔽。 即使不进入体内, 辐射也能对人的内部器官造 成剂量。 、 、 射线射线 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 X 辐射 大多数辐射都来自放射性核素,是在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 衰变时由原子核的内部发射出来的,但是X辐射不是这样 产生的。X射线通常是用电子束轰击金属靶(常常是钨靶) 时产生的。金属靶中原子里的电子吸收了电子束的能量后 被激发,当这些被激发了的原子退激时,以发射X射线的 形式释放能量。可见,X射线是来自金属靶的原子,而不 是来自原子核内部。 对X射线来说没有半衰期,只要把电子束关掉, X射线也 就消失了。 X射线和射线一样是高能光子,但是X射线是人工产生的。 穿透能

9、力强,可对人的内部器官造成剂量。 中子辐射 不稳定原子核发射的中子,尤其是在核裂变或核聚变 的过程中发射的 除了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以外,中子通常是人工产生的。 中子不带电,穿透能力会很强 与物质或人的组织相互作用时,可能发射和辐射 要求用小原子序数的物质(如水、石蜡等)进行屏蔽 类型粒子符号电荷,e 静止质量 稳定性 amuMeV 重 带电粒子 质子P+11.007938.26稳定 辐射+24.0023728.81稳定 电子 负电子-14.586x10-40.511稳定 正电子+14.586x10-40.511稳定 中性粒子 辐射000稳定 中子n01.009939.55不稳定 各种辐射的静态特

10、性 二 辐射照射的来源 天然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 天然辐射源: 宇宙辐射和宇生辐射: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能穿过地球大气到达人 的生存环境的辐射和宇宙辐射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辐射(C-14等) 陆生辐射:存在于陆地土壤、岩石、水等物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发生 的辐射,主要是铀(镭)、钍、钾等。 人体内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K-40)对人的照射 氡(含Rn-220)及其子体对人的照射(本属于陆生辐射,由于其对剂量 贡献的重要性,在国民剂量统计时常单列) 从辐射防护角度看,天然辐射源(除人类活动增高了的天然辐射外) 一般是不可控的或很难控制的,其中氡及其子体是个例外。 宇宙辐射 来自其它星球(如太阳

11、)或宇宙空间的辐射,主要由 中子质子、电子和介子等高能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有很强 的穿透能力,可以到达地球,对人类造成外照射。 宇宙射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在高 原旅行、航空和航天飞行时会受到更强的宇宙辐射照射。 宇生辐射 宇宙射线和大气层及地表空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 的放射性核素或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大约有二十多种, 其中3H、14C、7Be、22Na等贡献较大。 陆地天然存在的三个放射系: 钍系 铀系 锕-铀系 每个放射系的第一个核素的半衰期都非常长。 钍系是由232Th开始,经10次衰变到达稳定核208Pb。该系 中各核素的质量数为4的整数倍,顾亦称为4n系。 铀系是由23

12、8U开始的,经过14次衰变到达稳定核206Pb,该 系中各核素的质量数为4n+2,顾亦称为4n+2系。 锕-铀系是由235U开始的,经过11次衰变到达稳定核207Pb ,该系中各核素的质量数为4n+3,顾亦称为4n+3系。 在天然放射系中缺少4n+1系,后来用人工方法发现了这 一放射系,其中半衰期最长的核素是237Np,称为镎系。 从天然辐射对人类辐射剂量的贡献考虑,常常把天然辐 射分为宇宙辐射、陆生辐射、体内天然辐射源和氡(包括Rn- 222和Rn-220及其子体)。 9082 82 82 92 92 人工辐射源:由于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源,造成对人的照射 和对环境的影响 医疗照射:人们为了医

13、学诊断和治疗而接受的辐射照射 (受照人员包括患者或受检者、陪护家属或亲友、 生物医学研究的志愿人员) 注意 l 医疗照射是人工辐射中对人的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一项; l 可以运用实践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对医疗照射进 行控制,但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疗照射。 l 医疗人员在实施医疗照射时应以GB18871-2002提供的指导水 平为指南,在保证疹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剂量。 人工辐射源 (续) 核试验 核试验始于1945年,在冷战时期,特别是1954-1958和 1961-1962年间核试验的次数较多,大规模的大气核试验到 1980年基本停止,前两年印巴曾有核试验,但次数和规模都 有限。地下核

14、试验则延续到上世纪末。 大气核试验会向环境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弥散范围 很大,但是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很短,长期影响不 大。地下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要少得多。 据UNSCEAR的统计(2000年)现在核试验遗留放射性物 质造成的全球人均年剂量约为0.005 mSv。 人工辐射源 (续) 重大核事故 一般地说,尽管核事故会向环境释放较多的放射性物质, 但是影响范围有限。只有极其严重的核事故才有可能影响广大 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一次具有几乎全球放射性影响 后果的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散布在欧洲 国家,其中尤以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为甚,此外,北半

15、 球的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当时都可以测量到该事故释放的放 射性物质,释放到南半球的放射性物质就很少了。 据UNSCEAR的统计(2000年)现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遗留的全球人均年剂量大约为0.002 mSv。 (人均天然照射约为23 mSv ) 人工辐射源 (续) 核能生产 核能以清洁、安全著称,现在是以铀、钚为燃料的核裂变 发电,不久可能实现核聚变发电,核燃料将不成问题。 据IAEA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有大约450座核电站在运行, 总装机容量超过了350GW,提供全世界总用电量的大约17%。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很少, 其中一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很短,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据 UNSCEAR的统计(2000年),核能生产造成的全球人均年剂 量大约为0.0002 mSv。 辐射源及其产生的人均剂量(UNSCEAR2000年报告) 2.8合计 0.4 0.5 0.3 1.2 0.4 0.005 0.002 0.0002 天然辐射源 宇宙辐射 陆生辐射 体内源 氡及其子体 人工辐射源 医疗照射 大气核试验 切尔诺贝利 核能 剂量,mSv辐射源 根据辐射类型列出了常用的主要放射源(179页) 源类别 常用核素 源天然源: 210Po,226Ra,228Th,233U,235U 人工源: 239Pu,241Am,244Cm - 源低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