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810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摘要 现行的教育评价功能被扭曲,激扬生命的功能被弱化,素质教育代写论文和新课改呼唤回归生命,让学生在富有生命意蕴中成长;体育教学中缺乏生命意识,导致教学中对生命钝化,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提升课堂教学内涵;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生命异化的成因分析,提出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成长需要 教学内涵 生命异化 生命体育 一、研究目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重视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被遮蔽。为此,需要了解和把握作为教育基础上的生命的特征,深刻反思当前体育课堂教学

2、,以促进师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在促进人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指导下,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要加强对学生“成长需要”的关注与研究,唤醒、满足并提升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可以实践的一条道路。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 1968 年开始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2重生命,关爱生命,从生命的视觉来研究课堂教学,叶谰教授 1997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文章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观。 “生命课堂”是 2003 年王鉴在

3、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的课堂重建: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 中正式提出。上海 2004 年开始制定并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在已有的有关“生命课堂”的研究中,人们大都只关注了学生的生命,往往忽略了课堂中的生命是由师生构成的生命共同体,很少对课堂生命异化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刻分析的研究,很少对建构生命课堂提出具体可行策略的探讨。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应看到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忽视教育的生命基础。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它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生命质量,明晰生命课堂的含义,审视当前体育课堂教

4、学中存在的种种生命异化现象,提出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策略,为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二、体育课堂中生命异化的现状 1生命意义的遮蔽。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知识失去了其本真意义,知识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忽视对人心灵的关怀和呵护,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了更3好地获得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而存在,教师为了使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而存在,只有当学生获得大量运动技术、技能的时候,师生的价值才得以充分体现,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去挖掘知识本身所蕴涵的生命智慧,也遗忘了知识对人及生命本身的价值。2生命情感的漠视。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肯定、珍爱,对生命意义欣悦,以及对他者生命及至

5、整个生命世界的关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因而生命情感的化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同时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应该为培养师生丰富的生命情感奠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标准化都与师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无缘,因而使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陶冶完全缺席。 3精神世界的荒芜。课堂作为师生现实生活的时空,理应让他们能在其中充分展露生命情态,展现生命活力。 “知识本位”的课堂生活被简单地等同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活动,完全忽视了课堂上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体育教学以训练为目的,人的理智认识被分割,其他方面被忽视。一方面,众多与生命体

6、验无关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训练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疑难:另一方面,以人的理性宣称的科学反而桎梏了大多数人的理性。这两种脱离的结果终将导致师生生命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丧失和内在精神生活的枯萎。 4三、现行体育课堂生命异化的成因 1价值取向偏差。教育的价值取向偏向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人的价值和地位经常被忽视,人的生命被遮蔽和遗忘。体育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传授尽可能多的间接经验,顾不上对情感的关怀,教育本身的意蕴也随之消失。体育课堂教学中生命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倦、乏味、无奈,造成的是对生命的压抑和对生命活力的压制。 2传统霸权学科的影响。在师生眼里,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是学校

7、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像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只能在此俯首称臣。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广大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强压之下,学生只得收敛起他们的童真,远离嬉闹和欢笑,整天淹没在题海训练之中。 3传统教学观的桎梏。传统教学观以哲学认识论为基础,视教学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容易造成单一的主体观、片面的教学目标、教学与生活的断裂等,应运而生的将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重要任务的“知识课堂” 。 四、生命体育课堂的价值 “生命体育课堂”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运作都应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关照生命的完整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

8、待生命5的自主性。关照师生生命的完整性,包括健康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便调动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一个都获得整体生命的充分、和谐、完美的发展: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培养个性,把差异看成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形成和完善独特个性的内在资源: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不只是把自主性依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把课堂还给师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涌动教学灵感,让师生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1 学生成长的价值 (1)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生命体育课堂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而不是装载的“容器” ,强调课堂是学生的生活空间,每一节课都是学生生命的有机组

9、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课堂中。 (2)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生命体育课堂尊重人的生命,将有助于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增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生命体育课堂中,学生被作为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个体进入课堂,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判断能力,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把学生的内心感受全部引发,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 教师发展的价值 (1)回归教师主体性。生命体育课堂关注师生生命,把教师从权威的教育制度中解放出来,能够使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6在教学中进行独立创造。 (

10、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师成为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生命课堂关怀教 师生命,教师将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从而热爱自己的工作,主动的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 教育革新的价值 (1)调动师生积极性,激发参与意识。生命体育课堂从生命的特性出发,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师生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实际解读者,生命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消除师生对课改的抵制,激发参与意识。 (2)内化革新要求,保障课改推进。生命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模式,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程价值观的转变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

11、应的课堂价值观,即课堂是一个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归依的场所,它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蕴藏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这种价值观正是生命课堂的价值取向。因此,构建生命体育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五、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策略 1 整合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根据: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共同的目标和个人目标:教学目7标的确定,不仅有认识方面的,还要有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目标的体现,教师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确立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 2 感悟体育教学内容的人文意蕴。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完整的生命活动被简化为枯燥的认知活动,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单调乏味的

12、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 “课堂教学应改变过于是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加强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开动态生成的体育教学过程。 3 展开动态生成的体育教学过程。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一方面它不可能按规定轨道行进,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景;另一方面,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共同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提供机会;变换课堂教学空间形态。 4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着民主和平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故在体育教学中树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由规训走向教化;教师要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乃至错误;教师要有博大的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