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77919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权威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摘要:在诗经时代,人们推崇自由恋爱,认为爱情是一种热烈率真,纯朴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人们面对爱情的挫折时,要执着追求。在选择意中人时,男性多看重容貌,也关注性格与品性,女性则更看重男性的学识与作为。诗经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是居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制度和思想状况而产生的,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诗经;爱情诗;爱情观;原因;影响Th

2、e Concept of Love in The Book of SongsAbstract: During the years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people respect free love. On the one side, in their mind, love was an emotion which was lively and frank, simple and sincere, on the other side, they also emphased the loyalty

3、of love. When faced with the frustrations of love, they should be persistent pursuit. Choosing their own sweetheart, m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women prefect to educated men and successful men. This kind of conception was refered to three reasons, they are

4、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ocial systems and state of mind at that time. This kind of conception of love has an great effection for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social life.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love pomes, Concept of Love, reason, effection爱情作为人类的美好情感之一,是文学作品中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歌之咏

5、之。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爱情的诗歌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谓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爱情的滥觞之作。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观。爱情观就是人们对待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对于诗经中的爱情观,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理想爱情的标准,二是面对爱情受挫时的态度,三是择偶标准。进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再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爱情观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一、诗经中的爱情观剖析1、理想爱情的标准1.1自由大胆、热烈率真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了一种对自由恋爱情的追求,大胆、热烈、率真。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

6、能够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对女性,没有后来封建社会时期的种种严格的束缚。郑风野有蔓草就讲述了一个邂逅的爱情故事,“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在仲春之时,主人公邂逅了一名眉清目秀的女子,二者情投意合,一见钟情,最后“与子偕臧”。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郑风溱洧则更是详细的描绘了阳春时节青年男女相会踏青的场面,这在当时是一种风俗,表明是允许自由恋爱的。 召南摽有梅中则更是塑造了一个内心火热,期盼爱情的女子形象。“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

7、,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与我相会”,十分强烈的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这是何等的大胆与热烈,甚至在今天,也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够这样热烈,率真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郑风褰裳则向我们表现了一位怀着炽热感情的、大胆向意中人表白的豪放女性。“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直白坦率,热情奔放,把女性面对不解风情的意中人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1.2忠贞专一、生死相守 诗经中的爱情不仅仅追求自由恋爱,更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生死

8、相守。这是诗经时代人们爱情观的一大特点。 郑风出其东门表现了一位忠贞专一的男子。“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虽然“有女如云”但是“匪我思存”,只是因为自己只是专注于缟衣的意中人,表现了其对自己爱人忠贞不渝的真情,这在古代实属不易。 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的誓言流传千古。王风大车中“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的誓言,令人感怀。由此可见,诗经向我们传达了对待爱情忠贞的态度,用情专一的精神,这是从古至今,在婚姻爱情中,

9、人们所一直尊奉的准则。 1.3纯朴真挚、平等和谐 诗经中的爱情也是纯朴真挚的,很少带有功利色彩,基本都是是来自于人本身的真性情的流露,因而所追求的爱情也是平等而和谐的。 卫风木瓜描述了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赠礼物的场面。“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送我“木瓜”“木桃”、“木李”我将以“ 琼琚”、“琼瑶”、“琼玖”作为回报,而这“匪报也”,而是“永以为好也!”只是为了表达我对你的重视。虽然男女所送之物的实物价值有差别,但实际上在情感上是平等的,都是表达爱意的寄托,双方情投意合,这是多么

10、纯朴真挚的情感! 陈风东门之枌中同样也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之后互赠礼物的场景。“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谷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在小伙子看来,姑娘像荆葵花一样美丽;在姑娘心目中,小伙子是她的希望和理想,送给他一束花椒以表达感情。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赠送给意中人简简单单的花椒来表达情感,其实这正是当时朴素和谐的爱情观的一种表达,不重物质,重精神的观念。 郑风女曰鸡鸣描绘了清晨夫妻二人的一个简单对话,寥寥数语就将家庭的温馨,浓浓的爱意表现的十分贴切,给人一种幸福之感。“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

11、,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在清晨,妻子说鸡叫了,该起床了,丈夫说天色还早,妻子又说,“你快起床看看天色,启明星都亮了,”之后,丈夫起床,出门打猎,猎得野鸭和大雁,共享佳肴饮美酒,弹琴鼓瑟,互赠佩饰,和谐美好。这种纯朴真挚的爱情,在什么时代都令人羡慕。2、对待爱情受挫的态度爱情就像麻辣烫,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有理想的的爱情,必然有爱而不得的情况,就包括相思单恋、礼教父母的约束,和亲人远征的闺怨,乃至婚姻破裂。2.1相思单恋之苦执着追求表达相思、倾诉单恋之苦,历来就是爱情诗的一

12、大主题。诗经中表现相思之苦的诗歌却有一个特点虽是相思不得,却不言弃,永远执着追求。这也是诗经爱情观的一个特点。周南汉广是典型的表现一个人单恋的诗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往复回环,深深的表达了男主人公对“游女”的可望不可即的相思之苦,表达出了一种纯洁的、真挚的爱恋。秦风蒹葭就属于一首表达男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相思与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3、”不论道路“且长”、“且跻”还是“且右”,我都将去追求。这就表现出男主人公对自己心上人的一种执着追求与热烈情感。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1)http:/m.biyelunwen./fanwen/wenxue/381853.html2.2礼教、父母的约束有所顾忌和勇于突破在诗经的时代,周公之礼初具。男女交往在周代还有一定的自由度,但随着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男权强化,男女之防就逐渐变得严格了。父母媒妁之言虽然不像后来由儒家不断强化了的礼制那样严格,但是对于当时的婚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方面。这在诗经的爱情诗中也有反映。郑风将仲子就反映了一个女子因为害怕父母、兄

14、长、邻人的闲话而不敢与心上人交往的心理。“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正表现的是女主人公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所造成的两难境地,一种矛盾而又畏惧的心理。鄘风柏舟却表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面对世俗的压力,为了爱情,勇于抗诉。“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只因为女主人公的母

15、亲不了解女儿的心意,阻碍了女儿和其心上人的结合,女主人公没有放弃与软弱,而是发出了“之死矢靡慝”的誓言和“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抗诉。2.3亲人远征的闺怨愁绪与温情诗经时代,战争频繁,征人远役,音讯难通,而战争又会破坏很多东西,给人带来紧张与不安,在家的妻子就难免会有闺怨,思念远方的亲人,这是时代的产物,一直在整个古代社会,闺怨诗始终是爱情诗中的一大主流。王风君子于役就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远征丈夫的诗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到了傍晚,家禽家畜都回家了,而丈夫却没有回来,进而联想到丈夫在外地的冷暖饥渴。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出一种温情和思念。卫风伯兮表现了一位因思念愁绪满怀的女子形象。“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心上人不在身边,连梳妆都觉得没有意思,以至于后来因思念而头疼心痛。内心充满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幽怨柔婉。2.4婚姻失败(弃妇诗)女子的控诉与无助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子负心,二三其德也是常有的事情,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