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77603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三峡教育教学设计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作者: 日期:3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上)教案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15 三峡 任务分析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学习本文,最终应达到能熟练背诵课文,能恰当地说出或写出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领略文中描绘的三峡的壮丽景色,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这就要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比较、品味,使学生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同时需对作者水经注有所了解,对三峡有所了解,还必须积累文中文言词句的意义。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要从了解三峡,扫除文字障碍开始, 着重通过朗读和揣摩来理解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能在自读的基

2、础上正确朗读,翻译课文。能说出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能说出文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成诵,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并能模仿写一篇短文。课前学习搜集有关水经注的资料,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三峡的美丽。课时安排1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领略文中描绘的三峡的壮丽景色教学设计 【三 峡】 141 图画引入,激发读趣 1、导语:优美的画面将我们引领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画面呈现)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

3、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华彩部分。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

4、吧。初读课文,理解文意范读,感知课文。教师导入语: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屏幕。(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CAI显现三峡风景图像及滚屏字幕)细读,重在读懂、读通。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教师注意巡回察看,及时了解学生朗读、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及时点拨指正。)释疑,扫除理解障碍。如有不清楚或没有把握的字词,提出来,其他同学解答。(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考查: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文意看谁理解得准。采取

5、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同学自由发言。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师生共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如:你看书真仔细,背得准确等,这都是专心的效果。提问、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秩序混乱,表面活跃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控制。)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你看(文中的语句)”说一句简单的话。 示范:三峡的山美,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同学们可接着说: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声美、高猿美、民谣美、秋天美学生自由品析三峡之美。 【三 峡】 1422

6、、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能不能在后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写呢?譬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1)同学们准备一下,先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负责,推荐好交流的代表)。(2)班上汇报(每组派一位代表站起来交流)。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是文字能穷尽的呢?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你能再说一句想像的话说出三峡的美吗?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老师找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

7、景尽展眼前)学生自由说写,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描绘三峡的美丽。(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理解准确、想象丰富即给予表扬。若语言能生动点的话,就更精彩了。) 总结背诵,积累语言。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样的美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呀。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地读起来,背起来。2、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下,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教师随时作提示和鼓励性评价)3、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多又准确。(形式可以多样:如“开火车”,或小组对抗赛,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后学习在熟读的基础上巩固背诵本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

8、解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说出文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教学设计复习导入 1、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峡,扫除了理解障碍,初步领略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这一堂课我们将重点理一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妙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适当把握语气和语调。) 3、检查背诵。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教师指导语:同学们背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明确:第1段总

9、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深入研讨1、教师指导语:那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第1段中最后一句。2、教师指导语: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三 峡】 143(1)、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水之景。(2)、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 (3)、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

10、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4)、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5)、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讨论交流明确 (1)、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2)、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同时 “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3)、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

11、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4)、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5)、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欣赏课文,揣摩妙点。教师指导语: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

12、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又有什么精妙之处呢?现在我们再读课文,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例一: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例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中“略”用得很好,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由于本文佳词

13、妙句很多,应该给同学们充分寻找、思考和品味的时间。)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组长负责,并做好记录,准备发言。小组交流时,教师尽可能积极参与各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参考答案:1、作者写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2、作者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泉瀑布冲荡在绝巘怪柏之间,这里的有已于峡谷汹涌奔腾的水,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的水,加上背景一衬,则更为神奇。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

14、的图画。 【三 峡】 144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隆”、“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拓展迁移,比较体会教师导入语: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现在就来看看水经注中其它文章。1、我来介绍水经注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做的注释,全书叙述了1350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2、三峡知多少师生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