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77507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政府支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税收来提供经费的来源。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公共行政部门提供的经费一经使用,就会引起对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政府职能是通过财政部等具体职能部门表现出来的。这些职能部门在财政支出的安排和投放等活动中,实际是在执行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说政

2、府的职能活动离不开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就离不开行政管理支出,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基础性地位,其效率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会给其他的财政支出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相适应,政府机构的结构从而行政管理支出的结构也应相应进行调整。而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现状来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面临着诸多问题:总量上超越现实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超速增长,结构上不合理,这些都已经严重影响到行政管理支出的支出效率,从多方面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内,以保证政府正常、高效行使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其对其他

3、财政支出的“挤出作用”,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政府职能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行政机构的设置是根据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实际需要确定的,并经过一定的法律或制度程序确立。它与各级政府之间或职能机构之间的职权划分相联系,体现了国家在既定时期之内管理社会经济工作的需要。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增加了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

4、增长到2005年的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接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3、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行政管理的费用已经接近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文教支出。在现阶段情况下,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到经济建设和

5、文化、教育等事业上来,而不是应该以行政建设费的形式支援政府公款购车、公款购房以及干部的所谓的出国考察学习。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不合理的原因。1、无主消费和炫耀消费。行政支出之所以不好控制,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在公务消费中存在典型的“无主消费”和“炫耀消费”意识。所谓“无主消费”,就是“花公家的钱不心疼”,在日常消费中大手大脚。社会上流传的“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屁股底下一栋楼”等民谣就是“无主消费”的形象写照。此外,地方财政实力的持续增长,也让一些政府部门有了讲排场、比阔气的物质基础,出现了“炫耀消费”的攀比心理。如办公楼越建越豪华,车越买越

6、高级,公费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更是愈演愈烈不胜枚举。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官意志对行政管理的干预。关于财政支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常在领导面前哭穷,就会比别人多喝一碗粥。在一些地方,领导的条子比编制好的预算还要厉害,条子干预预算盘子的结果,不仅大大增加了行政支出的成本,也让一些部门热衷于和领导拉关系,花起钱来更加有恃无恐。2、对行政成本攀高的漠视。在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是一个长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尤其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万众瞩目,然而,资金投入不足却常被用来“遮羞”。 众所周知,不少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承担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以及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

7、转开支。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的财政供养人口过于庞大,“官民之比”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文山会海、“餐桌腐败”、“车轮腐败”、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规模地侵吞有限的财政资金。此外,一些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中,还混有不少“吃空饷”的“蛀虫”。最近,仅四川省就清理出3.7万多“吃空饷”人员,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河南也清理出2万多“吃空饷”人员,涉及资金1.53亿元。这无疑暴露出一些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漏洞。可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甚至管理失控,很可能诱发官员腐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对此,不可不察。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就可能受到影响,有时甚至很难得到保障。

8、3、没有讨价还价必有昂贵政府。每年,“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都会以不同的“议程形式”被代表议案直观地“设置”出来。正如市场上不能讨价还价的商品必然会昂贵一样,“公务成本”如不能讨价还价,也必然会昂贵无比。中国许多事务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之路,即由政府来组织和控制资源的配置。但有一项改革是万万不能由政府主导的,那就是针对政府自身的改革,必须由“公众主导”和“市场主导”。这一点最典型地表现在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上,如果由政府自己主导,让官员自己决定花多少钱,成本必然会趋向无穷大。政府主导事关公众福利事务的改革,公众主导事关官员福利和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只有这样的改革事务安排,才能形成一种

9、讨价还价的改革博弈机制。当下的问题正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垄断了对所有改革事务的“主导权”,公众根本不能讨价还价:公车改革如何对官员进行补偿,政府说了算;本地财政收入增加了如何对官员进行奖励,政府说了算;公务员工资涨不涨如何涨,公众也只能当看客。一些地方弄出些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的“天书预算”,毫无接受公众监督的诚意。政府本质上是一揽子公共产品的集合物,公众纳税供养政府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公共产品。因此,财政必须是民主的,民主财政下才会有廉价政府,而民主财政的本质就是“讨价还价”,必须让公众主导事关官员福利和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如果公众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利,政府必然趋向于“量入为出”,行政成本必然会

10、趋于无穷大,“行政成本25年增长87倍”也就一点不奇怪了。4、不合理财政支出结构亟须纠正。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行政管理费的比重和增速都太高,而社会性支出比重偏低。应当承认,中央财政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从1997年至今,已有十几倍的增长。但是,按教育蓝皮书里的数据,从1995年至2003年的8年中,文教事业经费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比重仅增加了不到1%,与此同时,行政管理费增加了4.4%。三、怎样完善行政管理。1、严格依法行政,将行政行为契合在法律和理性的框架之内依法行政就要做到既严格地合法行政,又充分地合理行政。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

11、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正当的法律目的, 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经

12、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3、加快行政程序建设,保证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要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并严格实行回避的制度。要切实保证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事前陈述和申辩,事后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以及对重大事项,要求听证的权利。4、完善行政管理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要完善人大监督,对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严格实行依法报送备案的制度,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权力机关必须依法严格审查,要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管理活动依法实施监督,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同时,还必须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包括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通过层级监督,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班级:N09国贸-4F 学号:24090100923 姓名:张梦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