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74839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有人说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转型,历史进步 B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C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中国的商鞅变法和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都曾出现过奴隶主贵族遭到打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兴力量发展的结果 B奴隶主贵族去统治地位 C都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D都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 3、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秦

2、、汉、元、清这四个朝代的制度或机构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 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度军机处 A B C D 4、“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A. 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 曾经同祖同宗同文C. 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 自古和睦形同一家5、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3、B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 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6、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 林则徐、 魏源等人的主张 B. 早期维新派主张C.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7、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 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8、维新派以西学为核心,糅合中国的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这就是“新学”的兴起。

4、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特点的是(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A. B. C. D. 9、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10、 古罗马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后来,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这体现了罗马法的制定

5、过程中A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C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 )11、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 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

6、专制的产物 12、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注重证据,公平正义 B注重程序,灵活性强 C注重形式,保护平民 D注重执行,条文清晰13、“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作者旨在说明( ) A世界文明的

7、多样性 B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C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14、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 A君主立宪政体 人民民主专政 C 民主共和政体 D封建君主专制15、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

8、向融合16、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18、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

9、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 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19、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

10、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21、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22、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西式生活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