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352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下注重教学反思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自我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改进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自我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否创设了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2、。教师要会“燃情” ,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让学生们的情绪悄悄被点燃。如:对秦始皇的评价,进行一个简短的辩论,学生对这样的方式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都必须通过主体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2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凭借自已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已的摸索去发现,教师将问题提出后

3、,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探究的时空,让他们有更多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组织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及时提出相关问题或质疑,师生共同探究。例如在讨论鸦片战争原因时,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是因为有林则徐的禁烟,这场侵略战争才爆发的吗?经过讨论和质疑,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相关问题或疑问一一归纳,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就迎刃而解了。 三、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常常只注重帮助

4、学生解决问题,视而不见学生提出问题,它造成了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依赖倾向,无形中抵制或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三专题学习“国民革命”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中国是否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成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学生对当时课上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先讨论。学生有的说,如果没有蒋介石两党会长期合作,国民革命会成功。3有的说,不会长期后作,两党的最终目标不同。还有的同学说:现在的香港不也是“一国两制”吗?学生们众说纷纭。最后我从三个方面启发了学生:

5、(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段相勾结;(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3)1927 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最后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许在这次讨论中并没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然而重要的是学生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了不人云亦云,这样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四、学生是否对本课内容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结构 高中教学不同于大学教学,教学效果最终要在高考的试卷上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跟本课

6、有关,有的虽然与本课有关,但与重点内容联系甚少,有的跟本课无关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解决,因此教师必须完成教学目标。高考很注重对学生整体知识的考查,一些题目涉及几个相关的知识点,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而每节课就是锻炼这种能力的一个机会。因此,教师不能不反思本节课是否给使学生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结构,以便学生有个清晰的思路,并且让他们形成每节课整理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知识网络,线索就会很清晰,这样就能改变依赖教材的习惯,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积累更广泛的教学资源,让知识体系的更新从“课内”走向“课外” 、从“教师”走4向“学生” ,把教材从“依赖对象”变为“依

7、据对象” ,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处理和教学内容的“自主”编排。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总之,关于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作为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课堂就是我们的实验室,教学实践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如此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经验重建,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才会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得到提升,才可能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成长为理论型的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