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32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为了使应用题教学富有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应用性,我们采用了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创设 现实 体验 探索 信息 开放 生活 应用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一块重要内容。由于受旧教材的束缚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应用题教学出现了低效的现象。下面就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景使应用题教学富有现实性 数学学习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恰恰

2、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变得单调、乏味。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唤起学生的全部热情,才能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才能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创设情境是拉近教材与学生的有效方法。 二、设计体验活动使应用题教学富有探索性 2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激活学生自身内在动力,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初步的“求平均数应

3、用题”的教学,为突破“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过程。 1.引导观察 电脑出示: 思考:你有办法使每堆小块个数一样多吗? 2.独立探究 让学生将准备好的 20 个小方块,按电脑图示要求摆放在桌上,然后根据思考题各自操作、探究。 3.合作交流 (1)想好的,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2)汇报交流。 4.反思归纳 接着再引导学生反思:“刚才解决问题时,谁没有变,谁变了?”原来是小方块的总数和堆数始终没有变,只是每堆的个数在变。每堆个数一样的时候就是平均,这个数叫平均数。这样教学,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富有兴趣的体验活动中既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探索了总数、份数、平

4、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从中体验到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着学数学的乐趣。三、改变适量信息使应用题教学富有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而现在教材中应用题大量是封闭型的题目,方法是唯一的。学生很难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感到只有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才能真正落实这一课程目标。为此,在应用题的呈现上,应注重提供适量的信息,而不一定是全部的信息,信息的呈现不一定一次到位,可以分步呈现,或让学生自主寻求,使每个学生自主寻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提供信息主体,

5、变以往学生坐着等信息为主动提供,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教材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题目:“王师傅要生产400 个零件,计划 8 小时完成,现在任务增加到 600 个,要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现在每天比原来多生产多少个?”这样的问题情景,与生活实际不尽相同,难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么一种吗?于是,我把这题进行了改变,把后两句去掉,改为:“王师傅该怎么办呢?”学生们此时思维活跃,想出了不少方案,方案一:工效不变,时间不长;方案二:时间不变,工效提高;方案三:工效与4时间适当增加。由于不再限定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热情,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教师多动脑

6、,大胆地改变信息呈现,就可变“封闭题”为“开放题” 。 四、解决生活问题使应用题教学富有应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作了两个层次的探索。第一层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由生活问题编成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从中感悟。如结合学校组织的秋游活动,三年级老师编制了这样一道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秋游,每人预收 50 元,结果乘车费

7、每人 16 元,门票费每人28 元,盒饭每盒 5 元,预收的钱够了吗?”学生解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兴趣是不言而喻的。第二层次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数学,根据生活问题编出数学问题。如五年级有一个选学内容是有关付出的钱、买东西用去的钱和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关系的四步应用题,我们在设计时,就地取材,让四人小组将学习用品汇集,标上价格,进行5模拟购物活动。先由老师当顾客,全班同学做售货员。解决问题:老师拿着 20 元钱,走到一家“商店”买了 2 支铅笔,每支 1.50 元,5 本本子,每本 0.5 元,付给营业员 20 元,应找回多少元钱?全班同学帮着一起算,得出算式:20(1.5020.55) ;理清数量关系:付出钱一买东西用去的钱=应找回的钱。然后四人小组开展活动,学生在轮流当顾客与售货员乐趣中解决了一个个四步,甚至四步以上的应用题,对“付出的钱” “用去的钱” “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更深刻,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总之,我们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吸取生活化的数学信息资料,灵活处理传统应用题教材,以学生为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数学探究化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