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65960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国民产出波动的原因: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被定义为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 民产出来代表),它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形式,经济活 动的扩张(expansion)之后跟着是经济收缩( contraction),而后又继之以进一步的经济扩张。 衡量经济周期的指标:GDP、GDP增长率 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 0 GDP 增长率 t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中国近二十年的GDP增长率 年份GDP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 19903.8 20008.4 19919.220018.3 199214.220029.1 199314.

2、0200310.0 199413.1200410.1 199510.9200510.4 199610.0200611.1 19979.3200713.0 19987.820089.0 19997.620098.5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对经济周期的理解须把握三点: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大 的阶段:扩展阶段和收 缩阶段。 - 经济周期具体可分为四 个阶段:繁荣、衰退、 萧条、复苏。其中繁荣 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 ;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 渡阶段。 Y

3、t N 顶峰 谷底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B C D A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 - 繁荣: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 其特征: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 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 萧条: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 其特征: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 降,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 衰退:经济开始下降但未达到最低水平。 - 复苏:经济开始回升但未达到最低高水平。 中国近二十年的GDP增长率 年份GDP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 19903.8 20008.4 199

4、19.220018.3 199214.220029.1 199314.0200310.0 199413.1200410.1 199510.9200510.4 199610.0200611.1 19979.3200713.0 19987.820089.0 19997.620098.5 美国近几年GDP增长率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GDP 增长率 (%) 3.14.42.82.01.1-2.11.4 1919年以来美国的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周期的分类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认为,经济周期性 波动有三个阶段:繁荣、危

5、机与清算。 平均每一周期的长度为9至10年。 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 润和价格的波动为其标志。 这便是所谓的“朱格拉周期” ,又称中周期 (intermediate cycles)。 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周期的分类 基钦周期:短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oseph Kitchen)提出。 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 小周期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大周期则是小周期的 总和。 一个大周期可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 小周期也可称为短周期,因为它是由基钦提出的 ,又称“基钦周期” 。 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周期的分类 康德拉捷夫周期:长周期 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N.D.Kon

6、dratief)认 为,经济有一种较长的循环,平均长度为50年左右 。 长周期是以各时期的主要发明,新资源的利用 ,黄金的供求等作为其标志的。 它也跟发现者的名字相联系,被称为“康德拉捷 夫周期”(Kondratief Cycles)。 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周期的分类 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在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存在长度从15年到22年不等的,平均长度为 20年的经济周期。 此种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建筑业增长与衰退有关。 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kuznets Cycles)。 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周期的分类 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奥地利经济

7、学家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 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长周期的划分以重大创新为标志。 经济周期的类型 名人名称周期长短平均长度发现的年代 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3.5年(40个月)英国1923年 朱格拉周期 中周期(中波)8-10年法国1860年 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长波)50年俄国1925年 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20年美国1930年 熊彼特周期综合周期: 每个50-60年 长周期包括6个8 -10年中周期 中周期中包括三 个长度约40个月 的短周期 我国的经济周期 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波

8、峰年分别是1978年 (11.7%)、1984年(15.2%)、1992年(14.2%)和2007年(13%); 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波谷年分别是1981年(5.2%)、1990年( 3.8%)、1999年(7.6%)和2009年(8.5)。 如果依据波峰年计算周期的长度,从1978-2007年的29年间,总 共形成了3个经济周期,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66年; 若依据波谷年计算周期的长度,从1981-2009年的28年间也形成 了3个经济周期,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33年。 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周期的分类 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问题 在周期理论中,很多人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复苏、扩张、收 缩、萧

9、条。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方式是,从经济增长加速 开始(复苏),逐步进入过热阶段(高涨),遇到资源和结构限制不得不 实行紧缩(收缩),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停滞),再进入下一周期 。 持此观点的人强调,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分析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说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周期理论是要着重分析为什么会“衰退”,那么,中国的经济周 期波动首先要由“高涨”的原因来说明。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运行存在着 五种状态,即过热、热、适度、冷、过冷。一般来说,每个周期都存在着 热、适度、冷三个阶段,过热和过冷不一定会在每个周期中出现 。应当指 出,经济周期的阶段分析在宏观经济的预警预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经

10、济运行分为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兰灯区,就是按此进行的。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 因素的变动。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 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 子活动和气候;等等。 - 创新周期理论(代表人物熊彼特)认为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 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 及,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 ,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 。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认为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与整个

11、经济 而引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 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新领土开拓,技术发明或人口增加等 所引起的投资过度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政治性周期理论则认为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如选举等),周期性 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了经济周期 。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 的因素。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 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 。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的波动 。其主要观点有 :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纯货币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R霍特里) -这种理

12、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 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或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想银行增加借款 ,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 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 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 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 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 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 ,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投资过度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哈

13、耶克、密塞斯 ) -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 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这种繁荣首先表现在对 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这就更 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 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 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的过剩,于是出现 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因而经济周期是由于 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消费不足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学家马尔萨斯和法 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和近代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 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

14、不 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 产过剩性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 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 度。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心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凯恩斯) - 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 ,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 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任何一 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乐 观程度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经济考虑下应有的程度。这就导致 了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 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分悲观的预

15、期。由此过度减少投资,引起经济萧条。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 -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所以, 就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因而现代 经济周期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 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 要原因仍然在于总需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资分析为中心的,以分析投资变动的 原因来探讨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现代经济学对 消费的经验成果来看,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消费中的 短期变动,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影 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一种认为控制的因素,净

16、 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经济周期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的变 动。也就是说,经济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投资的变动。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都是有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出发 的,但分析的方法与角度不同。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加速数模型 完整的经济周期理论要能说明(1)经济体系本身具有产生周 期性波动的功能;(2)经济波动的原动力是来自外界的冲击 。 一般的周期理论都不能同时说明这个问题,只有乘数和加速数 作用模型能够同时说明上面两个问题。 乘数和加速数作用模型也是从投资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经济会 产生周期性波动。具体来说,一方面用加速原理说明国民收入 的变动导致更大的投资变动,另一方面又用乘数原理说明投资 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变动。这两方面的力量相互推动, 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是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于1913年 提出 - 表示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怎样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加速 原理说明的是这样的现象: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 投资若干倍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