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565484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一直在向新加坡学习 实际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新加坡经验就为中国政府所重视。1978年,邓小平先后访问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邓小平从新加坡回国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期间,邀请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吴庆瑞访问中国,并聘请他为国务院经济顾问,请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出主意。 1980年,时任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江泽民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两星期的考察。其间,他问新加坡方面的联络人吴博韬:为什么中国的土地、水源、能源和劳工更便宜,却无法像新加坡那样吸引到许多外资?吴博韬回答说:“关键在政治稳定和不断提高生产力。新加坡是商业环境风险指数最

2、低的国家,企业家可以放心地在这里经营和投资。”他的回答让江泽民深思。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重要谈话。他要求广东省不仅在经济上赶上亚洲四小龙,而且在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等方面也要超越它们。他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在这之后,中国开始派人对新加坡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和学习,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司法、金融、社会保障、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1994年,新加坡苏州工业园项目启动。随着苏州工业园建设而来的,不仅有新加坡的资金和项目,还有新加坡进行园区开发的先进经验及对中国国际经贸人才的培训。这种以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模式,不仅开创了两国进行

3、经济合作的新途径,同时也使新加坡经验得到快速传授和扩散。中国在工业园区开发中形成的“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八通一平”等做法,最初是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经验中借鉴来的。 从1992年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办了针对中国领导干部的短期培训班,讲授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经验。从1998年起,南洋理工大学开设经济管理硕士课程,为中国培养中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从2004年起,又开设公共管理硕士课程。到2008年,中国已有4000多名领导干部到新加坡学习。 为了系统介绍新加坡经验,近几年来,先后有南方都市报学习时报东方早报羊城晚报云南信息报和南方月刊等中国媒体派记者到新加坡采访。他们在

4、中国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新加坡经验的文章。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加入研究新加坡经验的行列,他们从国家建设、政党制度、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发表了不少关于新加坡经验的专著和分析文章。 进入新世纪,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不断推进。到2008年,新加坡已与山东、辽宁、浙江、四川等地成立了经贸理事会;与江苏省不仅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而且还把合作内容扩展到了环保、教育、培训、旅游等方面;与天津则推出了生态城建设项目,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后,中新两国之间的又一大的合作项目。 2008年,南洋理工大学的两个硕士课程迎来了中国的128位学员,招生人数创下历史纪录。短期培训班也十分火暴,来自上海、江西

5、、湖北、吉林等地的培训班一个接着一个,在南洋理工大学培训中心,经常是四五个培训班一起开学。仅昆明市就一次派出规划、建设、城管、财政等部门的90名干部,到新加坡管理大学参加培训课程。来自中国的招商团、考察团、旅游团更是不计其数。广东、福建、重庆、安徽、浙江、江苏、天津等地都派出了高级别的代表团,到新加坡进行招商和推介活动。2008年9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400多人的政府考察团,对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考察团规模之大、考察范围之广,前所未见。这些现象说明,中国对新加坡经验的学习,仍处在升温之中。可以说,中国对新加坡经验的学习,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中新两国间的合作,正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

6、发展。 学习新加坡经验不能庸俗化 客观地说,新加坡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无论是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政党建设,还是新加坡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都有很多独到的东西。他们的做法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方国家,是独特的新加坡经验。 如公积金制度、拥车证制度、组屋制度、医疗健保制度、裕廊工业园的整体招商等,都是新加坡所独有的,是新加坡人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所作的创新。 但是中国的国情和新加坡有很大的不同。新加坡是个人口、地域小国;而中国是个人口、地域大国。新加坡是个单一的城市国家,没有农村,只有一级政府;而中国城乡差别巨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行政工作层次多,十分复杂。正是这种国情上的

7、巨大差距,使很多中国人觉得新加坡经验可看不可学。到新加坡一看热血沸腾,回到国内又觉得无从下手。有些在新加坡行之有效的方法,拿到国内就变了样。这是很多地方学习新加坡经验的困惑之处。 实际上,要把新加坡的经验照搬到中国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危险的。新加坡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应该说,学习创造了新加坡经验的新加坡精神,比学习新加坡经验本身来得更加重要。 在新加坡学习一年,我认为新加坡经验的实质是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与时俱进,这是一切新加坡经验的源泉,是新加坡人的制胜法宝。有人可能说,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这太没新意了吧?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说到底有的道理并不复杂,关键是如何把这些道理落实

8、在行动中。 李光耀说过,“我是从这样的一个基本原则出发的:不要顾虑理论。所有令人感兴趣的理论都是有趣的,但它对新加坡是否有效?它对其他国家有效吗?仔细研究后,试试看,如果无效就尝试另一种制度,这是我们取得进步的方式。”新加坡的很多成功做法,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功的,不少做法都经过了一个不断调试、改进、完善的过程,并且根据情况变化,处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如新加坡的拥车证制度,刚开始时政府对拥车证的数量控制很严,这保证了道路的通畅。但拥车证价格很高,人们对过高的拥车证价格有意见。后来政策就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拥车证的供给数量,使更多的人能买得起车,但道路拥挤的问题又凸现出来。再后来,政府不得不增加

9、对道路使用的收费,用更多的电子收费公路保持交通通畅新加坡经验并不是固有的,它是新加坡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并处在不断优化之中。在实践中,新加坡也有一些做法是失败的,只是他们能较好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取得成功。不少来自中国的学习者过于注重新加坡的具体做法,以一种静态眼光看待新加坡经验,而忽略新加坡经验的实质,这是十分错误的。 新加坡政府总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并对政策进行不断检讨和改进。他们不受框框的约束,只要是行之有效的政策,就会坚持;他们以一种国际眼光审视自己的政策,积极借鉴和吸收他国的经验,并使之新加坡化;他们以一种时代的、前瞻性的眼光检讨已有的政策,对那些不适应于实际变化的政策及时进行

10、改进,有时甚至是作出反向的调整。总之,新加坡经验是处于变化中的、发展中的。 在学习新加坡经验时,新加坡的一些具体做法固然值得学习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新加坡经验的实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制度性的东西跟产品不一样,不是一双鞋,学着造就能造出来。”他认为向新加坡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精神,而不应“流于模仿”。 看到一期又一期的培训班走马灯似的在新加坡举办,一个又一个的招商活动走马灯似的在新加坡进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走马灯似的在新加坡访问,我不禁感到疑问,中国人究竟在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向新加坡学习?学习新加坡经验一定要到新加坡来吗?如果把向新加坡学习仅仅理解为一种形式,只

11、是到新加坡走一走,看一看;搞一哄而上,一阵风;甚至只是借机到新加坡公费旅游一番,这样的学习未免太庸俗化了,就变了味,也绝不可能收到实在的效果。我们该怎样以新加坡为师?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央视环球视线播出:龙狮再聚首 新加坡对崛起的中国心生羡慕?以下为节目实录:水均益: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然而这个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北京市两个区大的小国,却可以做到一些大国不能做到的事情,甚至还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曾几何时,新加坡是中国的榜样。新加坡和中国建交时间并不长,只有19年。本月11号,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了对新加坡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15年来首次对新加坡进行

12、访问,其意义独特而重大。今天晚上,我们通过电话专访了随同胡锦涛主席访问的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我们一起来听听发言人先生是如何总结胡主席的访问的。水均益:马司长您好。马朝旭 外交部发言人:你好,水均益。水均益:我们知道这次胡锦涛主席访问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非常引人关注。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访问取得了哪些成果?马朝旭:好的,访问目前在进行当中,到目前为止,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胡主席首次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时隔15年后,我国的国家主席再次访问这两个国家。这次访问十分地重要对于全面推进中国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及中国同东盟的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胡主席在

13、访问马来西亚期间,就进一步加强中马战略性合作,同马方领导人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纳吉布?总理完全同意胡锦涛主席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建议,马来西亚愿意同中方一起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两国战略性的合作关系。现在,胡主席正在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胡主席着重指出,双方应该始终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和发展中新关系,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以明年两国建交二十周年为契机,推动中新关系继往开来,再上台阶。胡主席还就深化中新互利合作提出了六点建议,新方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李显龙总理在会见的时候还指出,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将在“后危机”时代继续扮演重要的角

14、色。他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充满活力,繁荣发展,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十分地有利。水均益:好的,听完了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这一段总结,我们今天要来谈谈中国和新加坡关系上的一些变迁。和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的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翟崑先生。首先请翟崑和观众一起来看这样一张照片,这是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期的一张历史镜头。据说当时邓小平看了新加坡的建设成就以后非常高兴,在晚宴上就拿起杯子对当时的新加坡总理,现在的内阁资政李光耀说,这是我第二次到新加坡,第一次是当年去欧洲,经过新加坡,那时候新加坡很落后,但是现在新加坡非常地繁荣。这给人一种历史的变迁,因为我知道,那个时候邓

15、小平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中国还在学习很多国家的经验,包括新加坡的经验,而现在时过境迁,三十年多以后,中国已经崛起了。您觉得从时间跨度上来讲,中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存在当年那个情景所蕴含的一些东西吗?中新关系:酒是越老越香 熊猫是越小越好翟崑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所所长:我觉得第一次捧杯到现在是三十一年,所以说酒是越老越香,而且胡主席说我们关系越来越成熟了,这就说明到这个时候喝酒已经到一种很坦然的状态了,不论是你有恩仇还是乱七八糟,这一笑就可以都过去,这是一种成熟的关系。水均益:而且现在我们还可以有家底,我们给新加坡提供一对大熊猫,这是在新加坡今天当地的新闻头条。翟崑:对,所以我们说酒是越老越香,熊猫是越小越好,因为新加坡人肯定盼着对小熊猫,这样它可以在他们那里呆得特别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就可以去新加坡。从31年前的碰杯到31年后的“熊猫外交”水均益:说得不太礼貌一点,有没有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一种感觉?翟崑:的确是这样,我们把新加坡作为一个经验,什么经验?我们把新加坡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微观的榜样,不是宏观的,因为新加坡很小,因为大部分是华人,这部分华人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所以它很微观,很成功。现在反倒是李光耀先生几年前就提出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