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3828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学导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 作者: 日期: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汤阴县第三实验小学范红利2016-3-28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设计理念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本节课重在:1.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拓展新认知。2.让学生在独立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认知,发展个性思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60-63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概念教学。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的顺序编写。学生认知的过程是由浅入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

3、计算的基础。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 “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每个四人小组一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面积

4、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郑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大家有信心能上好这节课吗?来,同桌之间相互击个掌。谁来和我也击个掌同学们,请看他和我的手掌面,哪个大,哪个小?请大家把你的一个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看一看哪一面大?2.揭示课题。刚才我们都提到了一个字“面”,这里所说的“面”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3.学生介绍面积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

5、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举例分析,深化认知1.了解面积的第一层含义:学生在自己举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其用摸一摸的方式感知物体表面。2.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完善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感悟面积第二层含义: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引发思考: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出示三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追问:那个图形面积大?继而给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和上面三个图形比较大小,会有什么结果?4.引导学生将两种图形对比,从而发现:上面三个都是封闭图形,而下面的一个不是封闭图形,所以无

6、法确定它面积的大小。得出结论: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5.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积”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积”是什么。】二、 明确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观察思考,探究交流1.比较面积大小:给出三组硬纸片,让学生比较面积大小。第一组两张硬纸片差距明显,学生可轻易通过观察法得出结论;第二组两张硬纸片差距很小,学生无法通过观察法得出

7、结论,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法不够用怎么办?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想出重叠法,或者其他比较的方法。教师予以肯定并将方法板书。第三组两张硬纸片无法用观察法或者简单的重叠法得出结论,引发学生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想出用周长的长短来判断面积大小,此时可用课件让学生加以判断,周长的大小不能决定面积的大小;学生可能想出用剪拼法,教师予以肯定,同时指出此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本节课无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学生可能会想出将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摆一摆的方法,教师应对学生的看法予以充分肯定,并提供三种不同的学具:小圆片、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去摆一摆和教师手中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两个小组发纸片1,另两个小组

8、发纸片2)让学生四人小组去动手试验。】2.明确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将学生摆的结果分别板书、引发学生思考:你们摆出的结果是不是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哪个纸片面积大?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学具无法对比,需要将学具都统一起来。3.引出面积单位:人们习惯使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确定面积大小,这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设计意图:借助之前学生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摆出来的结果无法比较两个纸片的面积?学生产生困惑,进而思考“想个什么办法才能使大家测量的结果一致呢?”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引出面积单位的认识。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有利于学生把握

9、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三、自学面积单位1.学生翻书自学面积单位。2.将学到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3.认识平方厘米。说一说1平方厘米是个边长为几厘米的正方形;找出学具袋中的1平方厘米;找出身边的1平方厘米。4.认识平方分米。说一说1平方分米是个多大正方形;找出学具袋的1平方分米;找出身边的1平方分米;5.认识平方米。说一说1平方米是个多大正方形;找出身边的1平方米;体验1平方米:将1平方米的学具铺在地板上,让学生站在学具上,看能站几位同学,从而体验1平方米的大小。6.总结:学习了三个面积单位,说说你的感受。【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

10、点。让学生观察小正方形,通过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量一量等活动去理解1平方厘米,建立一平方厘米的表象,接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巩固延伸1.判断测量桌面该用多大的面积单位;2.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学具进行测量,验证自己的判断3修改数学日记糟了,要迟到了!小马虎从面积2平方分米的床上迅速跃起,来不及吃饭,顺手从80平方厘米的饭桌上拿了一块约1平方厘米大的饼,背起15平方米的书包,飞快地冲出了家门。他一路小跑,终于,在铃响时,他气喘吁吁地进了

11、教室,坐在了9平方厘米的凳子上。小马虎抬头一看,老师已经站在了教室门口,她正笑咪咪地对同学们说四、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设计思路中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抽象的讲解对他们来讲是毫无意义的。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层次的练习活动来吸引他们,让他们乐学、爱学。教学时分四步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引领学生发现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此外还采用迁移类推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强了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最后采有用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