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199写作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49907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类联考199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管理类联考199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管理类联考199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管理类联考199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管理类联考199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类联考199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类联考199写作(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认识大纲要求题目是一段有缺陷的论证,则应包括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二)写作方法1、审题,先自己写。2、修改,参照答案修改自己写的文章(主要是没有分析的逻辑谬误,不要在写的文章上面修改)。3、反思,思考答案有,但自己没有写出来的部分。4、揣摩,贴近答案提高语言应用水平。5、再写,结合答案与自己前面写过的文章重新写一篇。(三)写作步骤及内容1、审题:找结论和论据(包括总结论、分论点、论据)2、列提纲:找逻辑错误之处(在头脑中构思)3、首段:例如,以上材料的结论是,这个结论是基于而得出来的,同时材料作者还假设了。这样的论证在多方面存在逻辑问题。(谬误一)首先

2、,材料指出.,这样的推理是难以成立的。就算作者的隐含假设成立.,所以.不一定会导致.。4、主体段:(谬误二)其次,作者认为.,这样的论证值得商榷(未必成立、有些牵强、不太严谨、不太确切、有失偏颇的等)。况且可能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所以.不一定会导致.。(谬误三)再次,上文通过.试图证明.,这个逻辑是成问题的。就算作者的隐含假设成立.,此外作者忽略了.。那么.并不能说明.。(谬误四)最后,材料还存在.等逻辑谬误。就算作者的隐含假设成立.,所以.不一定会导致.。5、尾段:总之,材料作者无法自圆其说,为了增强其论证的有效性,作者应该提供更多.的证据,为了更好地评价其论证,还需更多相关.的信息。综

3、上所述,题干材料的论证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了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结论,作者应该提供更多的有关.的证明。2、 论说文(1) 文章结构1、基本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四个要点的写法(1) “是什么” 占 1段1 下定义(揭示概念本质即可)2 选角度(概念模糊不好下定义时就缩小范围设定话题讨论角度)3 引观点(对自己下的概念定义,主要列举社会上的现象来表达“是什么”)(2) “为什么” 占1-2段 个体动机:个体行为目的挖掘本质 道德和法律缺陷 社会心理 制度设计缺陷其顺序是从个体到社会层面(3) “怎么办” 占1段1 道德谴责、监督和法律约束2 制度设计(4) “会如何” 占0-1段

4、1 看眼前影响(精炼概括材料中事件产生的眼下的影响)2 分析长远趋势(材料中事件对整个社会将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2) 本论基本结构1、 并列式结构1 论点并列2 论据并列2、 对比式结构正反两方面对比3、 递进式结构1 制止危害型(不良现状)是什么-(不良影响)会如何-为什么(会出现不良现象)-怎么办(防止复发)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如:2010、20122 追求理想型(理想状态)是什么-为什么(动机、目的等)-怎么办(实施策略)-(面临威胁)会如何目标明确、合理必要、实施策略、考虑周密如:20133 预防隐患型(阐明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必要性)-(反之)会如何-怎么办谈主张、挖隐

5、患、做警告、要预防 如:2011、2013、2014、2015、2016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2010年】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

6、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国佐证。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惊人的变化, 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洲。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

7、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成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参考答案 一】(1)“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不必然推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前提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2)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此处“世界是平的”则是“混淆概念”。“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

8、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3)“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然是存在他因。而由中国经济的起飞,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则是归因不当和以偏概全。(4)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该变化应该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不必然推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5)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则是类比不当。【参考答案 二】(

9、1)美国学者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中的观点,或许仅仅是一家之言。反对之声还很多。另外,相关数据也表明,从1994年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之后,世界贸易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穷国、富国之间的收入差距,却由20多年前的30:1拉大到现在的70:1。(2)全球化不能说抹去了所有的国界,只能说打破了传统的某些国界。如果说抹去了所有的国界,就不会有关贸问题了。所以,即使是在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间,比如日本、美国、欧盟之间,仍有各种有形无形的疆界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所以,全球化并不能让世界完全变平。(3)即使世界变成了平面,也并不意味着差距就会缩小,平面的世界可能更方便和加剧了发达

10、国家对落后国家人力、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意识形态的奴役。(4)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一定就能推出各国都将在同一平台上接受信息,因为各国还有各国的信息政策,为了应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强国的信息侵略,各国可能会有相应的信息保护政策。(5)接受信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买得起电脑,能够支付得起信息使用的费用,否则就会造成马太效应:穷国和富国之间的信息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经济和社会的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6)就算各国都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信息,也不一定有利于缩小穷国和富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因为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靠信息这一个单一的因素。除了信息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之外,资金、地理、资源、交通、教育、人口素质、文

11、化传统和政治体制等各种因素也会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所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未必就能大大改变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7)“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不一定主要是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以中国为例,我们知道,中国1994年才获准加入互联网,显然中国经济的腾飞在时间上远远早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关于中国经济腾飞的问题,我们倒认为,归因于我国1978年以来成功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似乎更加科学。(8)“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共同特点是国土面积大、人口多、资源丰富。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12、”。因此,金砖四国的发展或许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因素,而非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9)上文作者在无视非洲许多其他实际制约的前提下,得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很可能使非洲成为另一个北美”的结论是很难成立的。我们知道,非洲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教育、工业等基础也很薄弱,因此也无法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再加上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使得非洲直到现在战争不断由于以上种种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限制,在互联网时代,非洲也很可能难以改变落后的面貌,一跃成为所谓的另一个北美。(10)同样的道理,中国西部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其地理条件、交通、教育、资金、人的观念和风俗传统等相对都比较落后。就算在信息方面,也明显存在着差距。由于网络基

13、础设施、电脑硬件和软件、信息的需求和信息的搜集能力等方面都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因此,网络化将迅速使中国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被填平,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题干作者这样乐观的结论,我们实在很难轻易接受。【参考范文】世界真的会变平吗在提干材料的论证中,作者试图从多个角度,用多个例证、多个推论来证明:世界将从立体变成平面,各个地域的差异将被抹平。但是材料中的许多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存在以下诸多逻辑问题。首先,材料中提到全球化对人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认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差距会日益缩小。穷国固然得到发展了,但是如果富国凭借着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也许会更

14、大。所以,全球化并不一定给穷国带来更大的发展。其次,就算现代网络技术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可以获得许多最新信息,但这不能夸大为在获得或者利用信息方面,穷国和富国拥有相同的权力和能力。什么样的信息能进入网络,进入网络的信息要发挥何种影响力,这恰恰是由富国、强国决定和操纵的;况且,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从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再次,“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显然可能存在他因影响,未必就是得益于经济成就,更不能说明其经济成就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乃至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一条件,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无法解释,同样平的世界,为什么当今有的国家腾飞,有的停滞不前,还有的甚至长期面临危机;即使在腾飞中的国家内,例如中国,如何应对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正成为最急切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证据难以成为“世界是平的”的有力佐证。最后,世界的经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