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47691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教学导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教案 作者: 日期:2 诗词曲五首教案基本信息案例名称诗词曲五首科目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备课教师南丰中学 周庆胜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诗歌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

2、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情感与价值: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诗歌的

3、教学,诵读尤为重要。2、学习诗歌,应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内涵。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情景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直接引入2.诱思导学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点拨指导。

4、学生听朗读,再有感情地诵读1.学生听读诗歌:弄清字、词、节奏。2.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3.学生齐读诗歌,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3.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表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作者此时心情怎样?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有何用意。赤壁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

5、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学生独立思考,在文本中做好批注.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4.朗读背诵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自由朗读,分小组诵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通过提问背诵诗歌,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5.拓展延伸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感受。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6

6、.课文总结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当我们学习、工作不顺时该怎样?学生背诵竞赛全面掌握诗歌内容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诵读自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在其

7、中令我不满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调动起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找寻方法,促进我和学生共同进步。教学反思一、内容太多,课堂太紧张。补充资料可以再精简,或只是提到即可,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二、课堂朗诵时间不足,在课内完成背诵任务有点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情景导入全班齐背已学的前三首古诗。学生回忆诗句温故知新2.诱思导学学生听范读水调歌头1.学生听范读,把握语气和节奏。3.学生自由诵读,争取背诵.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3.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水调歌头

8、1、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2、上阙写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3、下阕写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苏轼的人生感悟?山坡羊 潼关怀古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在文本中做好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涵。4.交流展示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教师补充讲解学生展示时出现的问题。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承担一项任务,小组内又有明确的分工,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小组达成共识,由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

9、组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合作性学习,学生资源共享,相互受益5.拓展延伸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回答12题。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坐观垂钓者。”诗人巧为设喻,这里的“坐观者”“垂钓者”各指的是什么?2赏析诗句并体会加点字的作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拓展延伸答案:1、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 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2、 “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只要言之有理,意思表达到即可)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坐观者指诗人自己(

10、孟浩然) 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2、 “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只要言之有理,意思表达到即可)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6.课文总结这一课我们学习的五首诗歌,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诗情会更加勃发,精神将更加饱满,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稳健学生齐背五首古诗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满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调动起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找寻方法,促进我和学生共同进步。教学反思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