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3250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浅析 作者: 日期:9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浅析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讲述了从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这三十多年时间北京城里姚、曾、牛三大家族的浮浮沉沉和恩恩怨怨。这本小说读起来感觉语言平淡、超然,不像有些小说矛盾冲突设置的那么激烈,但是却生动的、原汁原味的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绝无仅有的社会风貌。尤其是里面的人物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不管是开明洒脱的姚老爷、聪明智慧的姚木兰,还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无力摆脱命运安排的孙曼娘和牛素云等等,都能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文就从一位男主人公

2、姚思安和曾家的三位儿媳妇姚木兰、牛素云和孙曼娘入手,讲述一下小说中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描写。1、 姚思安 这本小说描写的背景是从义和团开始的,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土崩瓦解的历史时刻。既然是这样一个背景,那么主人公之一的姚思安姚大老爷就不可避免也要贴上“封建”这样一个标签,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共性,因此他的一些行为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包括他的比较威严的作风,都能很明显的折射出这一点,比如当看到他的大儿子不长进的时候,他很随意的就用打骂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管教,尽管他自己也知道这种方式未必有效,甚至是适得其反。然而毕竟是这么大的一个大家族,又有着这么大的家产,看到儿子这样的没有出息,当然会感到心痛,而当这种

3、痛惜爆发出来,就变成了打骂,在这里他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捉急心态跃然纸上,尽管他自己也曾经浪荡过,可是对于子女的教育他还是极为严格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和其他的更为封建的家长不同,姚思安在那个年代还算是非常开明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特别特别的笃信道教,尤其是信奉庄周思想。姚思安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他自己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从年轻时的放浪形骸,到中年悔悟,浪子回头,他的产业都是他的大舅子在打理,他自己则什么都不管,任其发展。可能是在他看来,商业行为太过注重利益,并不符合庄子的顺其自然的理念。而到了他的老年的时候,他居然把这么大的一个家都抛弃了,云游四海去了,“我这一去会是十年,如果十年以后

4、我还活着,我自己会回来找你们的。你们不要劝我,也不要找我,我已经决定了”,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走了。甚至对于自己的这么大的家业他也不是那么太在乎,当看到体仁实在是不争气的时候,他对其他子女强调说,“一切都顺其自然,不要管大哥。一个家不可能一直都这么富贵下去,要看的开”,这是一种多么超然、洒脱的做人的境界!尽管在云游的过程中遭了很多罪,比如饿了的时候去化缘(就像是乞丐讨饭一样)、困了的时候就直接在路边睡上一觉等等,很难想象一个这么大产业的掌门人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的尘世杂念,他自己认为这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当十年后家人都认为他不会再回来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了家中,而身体也变得更为强壮。在

5、接下来的日子当中,他一直都过的很简朴,因为他已经完全超脱了、完全习惯了这种“无为”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每天看书,散步,和儿女们谈一下社会变化中发生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则更是明显的体现了他顺其自然的思想。对于死亡他看得特别开,所以,即使生病了他也坚持不肯吃药,他要一身干净的回归自然,就好像他当时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他对他的儿女们说:“你们不要难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会回到原来的地方。有生必然有死是庄子思想的精髓,道学和道家不一样,道家并不是反映道学的真正门派。道家对道学的思想有所曲解,道学的回归自然真正含义就是死是生的延续,而不是道家所宣传的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你们不要难

6、过,我回到最初的地方是一件好事,你们应该高兴才对。”姚思安的这种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变革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当时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需要的是法家式的剧烈的变革,即使是儒家,也主张用“人为”来改变世界,而恰恰不需要道家的“无为”。但是我们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崇尚自然、崇尚随遇而安的道家思想、庄周理念不失为明哲保身的一种处世大智慧,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最好的一种办法。和曾家的死守传统不变,牛家的处心积虑寻找靠山不同,姚家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而这和姚思安的思想影响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姚木兰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在那样一种连皇上都随时有可能被掀翻、手握重兵的军阀都朝不保夕的时代,这

7、种道家思想就像绵绵的流水,与社会发展可能无益,却对保全自己、并尽可能的减少损失颇为有意,不是吗?2、 木兰 姚木兰是小说中最核心的一位人物,既美貌聪颖,又端庄大方。木兰本身这个名字就有特别的含义,很容易让人想到古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纵然是生为女儿身,竟然也是一身的如男儿般的豪气,淋漓尽致的体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特质。木兰出生于富商之家,因此身上一直具有一种大家风范,近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知书达理、聪明美丽、端庄大方,是一个真正具有高雅气质的中国女性。正如作者所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情,有薛宝钗的美貌,有史湘云的风姿,简直就是男人们眼中完美女神的化身。而木兰之所以能够

8、如此,与她从小受到的她的父亲姚思安所给予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如上所述,其父笃信道教,尤其是庄周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都折现出一种如流水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特质,尤其是在小时候木兰失而复得之后,就更是得到了姚思安的格外偏爱。而木兰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长大,无疑也打上了道家的深深的烙印。比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她的心里明明真爱着大才子孔立夫,但是她却把这份真爱深藏在心底,最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男女情感的荪亚作为自己的丈夫,这是她顺其自然、顺从天命最好的表现。我倒不觉得她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没有追求自己真爱的勇气,恰恰相反,她并没有矫揉造作、矛盾抗争,这正是她顾全大局、心

9、甘情愿作出的选择,否则她也就不是“木兰”了。而她和荪亚的婚姻后来虽然也出现过各种各样危机,但总算是有惊无险、和谐美满,这跟木兰积极、从容的心态,以及她特有的道家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是分不开的。 此外,木兰还特别的具有想象力,这也是这本小说中其他人物所不具备的,比如在一开始全家逃难的时候,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小木兰便先到了请蒋太医帮忙让义和团的人保证他们的安全,从而得到了姚老爷的赞许。再比如曾家分家以后,她和丈夫荪亚南迁,她也总会想出一些新奇古怪的点子来调剂生活,被称为“妙想家”。包括她的头发、服饰的样式都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充分的让人感受到了她的那种顺乎自然、随遇而安的无形的、博大的力量,

10、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这种秉性真可谓是“大智慧”,这可能也是作者最想跟读者表达的吧。3、 曼娘 曼娘是本小说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人物。木兰在逃难的途中因祸得福,结识了曾家,也结识了她的好姐妹和一生的挚友曼娘。曼娘的身上处处折射着东方文化传统的美德,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她却一步一步的沦为最后的封建礼教的祭品,而她的遭遇也深刻的透露出封建社会礼教的阴暗,仿佛从一开始曼娘身上就像是被捆上了一道道的绳索,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捆越紧。而作者越是描写曼娘的美丽如她“似乎成了个难得一见的古董,好像古书上掉下来的一幅美人图”,和她那美妙的身材、乖巧可人的性格就越是和曼娘所遭受的极为不公的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

11、简直是不忍卒读下去。 首先是曼娘的家世,和书中其他主要人物相比,她的家世比较清贫,这一点在木兰去她家拜访的时候就有了交代。而且曼娘的父亲和弟弟都过世了,只剩下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更给人一种孤苦伶仃的感觉,全靠曾家老祖母的帮衬才能勉强过活,但是也因此难免有一种“欠人情”的感觉,因此才会一直都有对曾家“知恩图报”的情感,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曼娘凄惨的命运其实就已经被“注定”了。再就是曼娘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书中是这么描写的:“曼娘是.在一个学究的父亲教养之下长大的,受了一套旧式女孩子的教育.就是女人的德、言、容、工。这四方面代表大家公认的女人良好教育的传统,女孩子时期就应当受此等教育。她父亲以前在世时

12、,斥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骂那批下贱的新人物鼓吹什么天足运动”,除了物质方面的差距,曼娘和木兰所享受的教育方式也是天壤之别,也因此二人最终的命运走向以及二人对此的态度也是相差迥异。如果说木兰的婚姻是“顺其自然”的选择,曼娘的婚姻便是“逆来顺受”,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还有一个细节,木兰看到曼娘的第一眼,曼娘是裹小脚的,而裹小脚恰恰是封建礼教最残酷的体现之一,这和木兰所享受到的那种天足的畅快又一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其次是曼娘的婚姻。曼娘和平亚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一对,而且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曼娘自幼便被许配给了其长孙平亚。在平亚这里,曼娘情窦初开,但是观念传统的她,却总是有意疏远平亚,谨守

13、礼法,矜持自重。仅仅是因为害怕那个和尚而被平亚抱了一把,就在心里默认自己是平亚的人了,可见其思想之传统守旧到了何种地步。而后来当得知平亚病重,需要自己陪在身边的时候,温柔、善良而又有些怯懦的她果断的决定马上动身,“她心里想她必须上京,毫无疑问。.虽然坐船旅途还舒服,曼娘不在乎这个”,她要马上和自己的“意中人”共患难、生死与共。而当得知了需要自己马上嫁给平亚“冲喜”这个听起来无比荒唐透顶的请求之后,她也是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下来,哪怕一嫁过去很可能就意味着要守“望门寡”,哪怕自己才只有十八岁这样的豆蔻年华也在所不惜。再次是曼娘的矛盾。其实我一直都在怀疑一个问题,“曼娘真的爱平亚吗?”青梅竹马也好,

14、情窦初开也好,但是这些能代表真正的爱情吗?其实曼娘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她的教育决定了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决定了她根本不允许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她认为自己是“平亚的人”,她认为自己是爱平亚的,为平亚做再多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是其实一切皆源于“报恩”二字,至少某种程度上是,只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而已。不过尽管受到封建礼教的重重摧残,但是曼娘还是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不同的另一面,比如在出嫁之前她去木兰家,“感到一种不同一般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比在曾家时,觉得可以令人的行动更为自由轻松。在这个新环境里.,曼娘心里的刺激变化,几乎使她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平亚也似乎相隔得遥

15、远了”,再比如,曼娘“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下,她却不至于像公婆曾氏夫妇一般的迂腐刻板,她是个很矛盾的人”,包括她随着木兰一起去西山别墅小住,去看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电影等等,都可以视为是她对封建藩篱的轻微的冲撞,她的内心世界里其实是渴望追求自由的。直至最后的最后,当日寇侵华时,连曼娘这样一个安于现状的传统女性都觉悟到了中国情形的严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战争这种最惨烈的方式让曼娘迈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步伐,只是这个代价实在是有点太大、太沉重了。四、牛素云 和曼娘一样,牛素云这个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和缩影,如果说木兰是从正面的角度反衬曼娘,牛素云就是那个反面的素材,和曼娘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的牺牲品。用“傲慢、狠心、泼辣”这些词语形容牛素云很恰当。她和木兰一样都是生于显赫的家族,牛家曾经也是权倾一时,但是她却没有像木兰那样培养出来一种高雅、超然的气质,也因此她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就非常不同,鲜明的变现出她的特质。在牛家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