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42496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邻水实验学校2017年秋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60分。答案必须填涂在机读卡上。)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地主阶级的形成B. 分封制度的终结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诸侯墓中出土了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分封制的崩溃是在战国时期,故A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等级制度的破坏,不能说颠覆,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2、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

3、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3.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 维护周礼B. 实行仁政C. 强调教化D. 为政以德【答案】A【解析】题干引文孔子的主张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实际是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即提倡维护周礼,故答案选A。B是孟子的思想;CD是孔子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

4、。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睐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出题思想很明确,儒者直接点明本题的考点儒家学派。作为思

5、想领域中的翘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断传承与发展。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儒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状况。儒者的复古思想传达出的是一种治国理念,提倡仁政、德治。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只要抓住儒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本道题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正确答案。5.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

6、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故选择D项,同时排除ABC。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6.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者表面A. 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B. 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C. 中央

7、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D. 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不是拒绝“天人感应”,而是反对董仲舒对“天意”的解释,这种权利是皇帝独享的,故D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没有放弃自己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学成为政府的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理解君主利用某种思想或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如果董仲舒掌握了对“天人感应”的解释,就会影响汉武帝的权力的加强,因此董仲舒才会受到处罚。7. 汉宣帝

8、(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A. 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 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C. 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D. 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可以看出,汉宣帝反对单纯用儒家学说(“德教”“周政”代指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主张“霸王道杂之”,即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是单纯用道家或儒家的思想治国,与材料不符。D项的理学是宋明时期的思想,与材料不符。8.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而天立君以为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

9、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君权来自于神权以神权限制君权民众有反抗暴政之权君主必须以民为本A. B. C. D. 【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天立王”“天予之”“天夺之”的含义。由“天予之”和“天夺之”可知,君主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暴君的权力应由上天来剥夺,错误,正确;由“天立王以为民也”可知,正确。故答案选B。9. 下列有关宋代理学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质是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B. 南宋时期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 动摇了封建等级秩序的理论基础【答案】D【解析】宋代理学以朱熹为代表人物

10、,实质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提出了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答案为D项。10. 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 人性本善B. 格物致知C. 心即理也D. 致良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反映了宋明理学“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的思想主张,因此选B。A项出自孟子思想,CD项都属于心学,不主张探究事物,都予以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11、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与心学11.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信息“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体现了作者、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12、为D项。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黄宗羲12.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A. 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 董仲舒荀子黄宗羲朱熹C. 朱熹董仲舒荀子黄宗羲D. 董仲舒黄宗羲荀子朱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君权神授”为董仲舒的思想;“自然有规律”为荀子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是朱熹的三纲五常的

13、思想体现,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董仲舒、朱熹、黄宗羲、荀子的思想13.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14.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中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

14、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A.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主要说的是造纸术发明出来了以后,便利了书写,在造纸术发明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和文化记载,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B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材料也无从体现;C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考点:古代中国科学

15、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15.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B. 闭关锁国政策C. 重农抑商政策D. 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设问的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而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则强调的是科技发明得不到发展的原因,显然是答非所问,故A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经济上限制对外贸易,也可能对科技发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与题干要求“主要原因”不符,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经济政策,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题干设问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无关,故C项错误;“墙内开花墙外香”指中国古代的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本国历史的发展却影响较小,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