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41475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七部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先生用细致简洁的文笔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本篇课文安排在第二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写作中的表达方式。二、说学情小学四年

2、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它们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方面都有提高,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对周边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三、说教法学法由于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在该规律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丰富的学生活动,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从而突破重难点。同时结合以下学法:阅读法: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文,学会思考。讲练结合:在课堂上既要讲授知识也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四、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中段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本课文本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理解课文主要

3、内容。过程与方法:掌握生字词,能熟读课文,学会按顺序观察自然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爬山虎一步一步向上爬到高处的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其中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字词的把握,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爬山虎的脚和叶子的特点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写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所体现。六、教学设计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简单说第一课时,重点说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按照激趣导入、熟悉生字词、划分课文层次、学习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其中重点是通过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把握,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

4、写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分为复习导入、深入探究、情感升华、完成习作四个环节,重点在深入探究环节,我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学生活动,有找一找、填一填、比一比、理一理、画一画。下面我将具体阐述。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词,生字词是上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的导入环节,可以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可谓“温故而知新”。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作者用到了哪些动词?并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说一说用这些动词的好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接着用课件设计了填空题,让学生通过填一填的方式,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加深印象,并体会作

5、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然后比一比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说说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接着一脚、牢牢地、脚踏实地往上爬。此时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并且利用动手画一画的方式,展开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学习体验,此时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从爬山虎的身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精神?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的升华,在学生表达观点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爬山虎脚踏实地的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业环节:请同学们按照本课所学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并完成习作。作业的设计鼓励学生独立、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将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与写作的表达方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作文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七、板书设计板书非常清楚地呈现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老师们的聆听!由于我的能力水平有限,还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