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9692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标准答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本学科为开卷考试,考生独立完成,可以查阅教科书及相关资料。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答袁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文回。第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2、。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 A、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C、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14.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C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15分析图片中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符合这一共同特点的是 D戚继光 郑成功A噶尔丹 B五世达赖 C大小和卓 D、林则徐16.探寻

3、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B 选项原因结果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B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C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D国共合作解放战争胜利17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B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8.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

4、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信息有: D 、经济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困难 、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A、 B、 C、 D、19.2018年5月14日,美国为了支持以色列,把大使馆从特拉維夫迁到了耶路撒冷,即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巴以冲突也愈演愈烈。导致这一冲突的宗教因素是 AA犹太教和伊斯兰数的矛盾 B、佛教和基督教的矛盾C伊斯兰教和道数的矛盾 D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矛盾20、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直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DA时间 B人物 C文件 D结论21在右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中,处应

5、填写的是 CA、三国同盟的成立 B、三国协约的建立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22.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A A、苏联 B德国 C日本 D英国23.习近平主席曾在俄罗新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下列历史事件能体型这一观点的是 C、凡尔赛和均 、慕尼黑协定 、中国的抗日战争 、国际反恐问题、A、 B、 C、 D、24,学习历史,应该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下列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史实,描述错误的是 CA、十月革命一一中国共产党

6、成立 B、苏联的经济体制中国一五计划C、冷战政策一一重庆谈判 D、第三次科技革命神舟五号第卷(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5小题9分,第26小题9分,第27小题9分,第28小题9分,共36分)25(9分)继承、吸收、文化,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古代文明 光耀世界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爱”“非攻”等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1)材料一中的思想产生于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影最大的思想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3分)春秋战国时期;孔

7、子;经济发展,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群雄并立。 仁人志土上下求索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公车上书”,从向欧美学习到以俄国为师。经过不断的选择,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已的道路。2)根据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中国人吸收了哪些西方先进文化?(3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创新 民族复兴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材料四:38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年前的春天,浦东

8、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十年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雄安新区正在崛起,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3)根据材料三 四,指出在先进文化指导下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的吸收和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1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指导中国革命,从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由此指导中国的建设,从而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果,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吸收和

9、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国情有机结合,形成切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6(9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国的国策,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以平息。因此,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的先进经济文化。19世纪60年代,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改革。(1)根据材

10、料一、二,指出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点。(1分)你认为哪个国家的改革更成功,说明其理由。(2分)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并与自己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照搬照抄。 近代日本,(理由 略 言之理即可)树料三;中国倡议“一带一路”以来,中四和沿线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合作机制,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进一步加深,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快速增长。“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逐步惠及全世界。这一政策促成了沿线国家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材料四 中国进口汽车关税降价情况统计表汽车种类原税率现税率影响整车20%、25%15%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有利于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汽车产业加强竞争,推动我

11、国汽车产业升级;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零部件8%、10%、15%、20%6% 摘编自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2018年5月22日)(2)根据料三,四,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用两个料中的信息或教材中的史实加以论证,(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

12、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 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 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

13、成了。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礼记玉藻记载道:“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自此,五行、五色的

14、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3分)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