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8670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一、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即使用户尚未确定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全称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亦称结构化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2.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其主要部件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以上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3. 综合布

2、线系统的特性:1)综合性、兼容性好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续设备和其它器材,技术性能差别极大,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互相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灵活性、适应性强采用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时,如需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和安装新的设备,且在施工中有可能发生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增加工程投资和施工时间,因此,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工序,实

3、用方便,其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强、且节省工程投资。 3)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各条线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建时互相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维修,节约维护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4.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 国内标准划分为8个部分:1) 工作区子系统2) 配线子系统3) 干线子系统4) 建筑群子系统5) 设备间6) 电信间7) 进线间8) 管理5.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一般定为三种不同的布线系统等级:1) 基本型:是一个较为经济、有效的布线方

4、案,支持语音或综合型语音/数据。2) 增强型:该型不仅支持语音和数据的应用,还支持图像、影像、视频会议等。3) 综合型:将双绞线和光缆纳入建筑物布线的系统以上三种等级的确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6.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1)结构清晰,便于管理维护。传统的布线方法是将各种不同设施的布线分别进行设计和施工,如电话系统、网络系统、安全报警系统等都独立进行,综合布线就是将以上各系统采取标准化的统一材料,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布线、统一安装施工,做到结构清晰,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2)材料先进,适应今后发展需要。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先进的材料,如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速率为250Mbit/s,完全能够满足未

5、来510年的发展要求。3)灵活性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一个标准的插座,即可接入电话,又可以用来连接计算机终端,实现语音/数据点互换。也适应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局域网。4)便于扩充,节约费用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采用星形布线方式,既提高了设备的工作能力又便于用户扩充,相比传统布线,因考虑统一安排路线走向,统一施工,这样可减少用料和施工费用,且使用的线材材料质量较高。7. 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的构成:分为基本构成、布线子系统和布线系统入口设施构成,具体如下:1)布线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2)布线子系统的构成图如下图所示: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图如下图所

6、示:8. 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 1)综合布线系统铜线缆的分级。分为A、B、C、D、E、F 7个等级,如下表:以上7个等级的缆缆最大传输距离均为100m。 另外,3类、5/5e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即线缆与连接硬件相匹配。 2)综合布线系统光缆的分级。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纤信道分为A级光纤300m、B级光纤500m和C级光纤2000m三个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2000m。多模光纤:62.5、50m(纤芯直径),单模光缆:9、10m(纤芯直径)。光纤级:多模光纤传输频率10MHz以上支持所有类别的数据传输应用最大传输距离

7、2.0km ; 单模光纤传输频率10MHz以上支持所有类别的数据传输应用最大传输距离 2.0km 。 3)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的需求、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选用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如下表所示:9. 线缆长度的划分: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的一般要求如下:1) 综合布线系统线缆长度划分水平线缆与建筑物主干线缆及建筑群主干线缆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2) 配线子系统各线缆长度划分图及个线缆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配线子系统各线缆长度划分图 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 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

8、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 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配线子系统各段缆线长度限值可按下表选用:二、 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三、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设计应根据工程项目范围来定设计,基本步骤如下: 确定工程实施的范围。工程实施的范围主要是:确定实施综合布线工程的建筑物的数量;各建筑物的各类信息点数量及分布情况;各建筑物配线间和设备间的位置;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机房的位置。 确定系统的类型。确定工程是否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语音、门禁系统、有线电

9、视等系统,并统计各类系统信息点的分布及数量。2. 系统结构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工作区主要的设备有信息插座(由底盒、模块、面板组成)、软跳纤。 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下表考虑:每个工作区设置电话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数量可参见下表,或按用户要求设置。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步骤: 1)确定信息点数量 工作区信息点数量主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确定。对于用户不能明确信息点数量的情况下,应根据工作区设计规范来确定,即一个5-10m2面积的工作应

10、配置一个语音信息点或一个计算机信息点,或者一个语音信息点和一个计算机信息点,具体还要参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来定。如果按照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等级来设计,则应该只配置一个信息点。如果在用户对工程造价考虑不多的情况下,考虑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应向用户推荐每个工作配置两个信息点。2)确定信息插座数量 第一步确定了工作区应安装的信息点数量后,信息插座(面板)的数量就很容易确定了。如果工作区配置单孔信息插座(面板) ,则信息插座(面板)数量应与信息点的数量相当。如果工作区配置双孔信息插座(面板) ,则信息插座(面板)数量应为信息点数量的一半。工作区设计要考虑以下要点:1)工作区内线槽的敷设要合理、美观;

11、 2)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3)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cm以上,或根据特殊情况进行调整;4)每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5)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6)信息插座附近有电源插座时,信息插座应距离电源插座30cm以上;7)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范围内,注意考虑工作区电缆、跳线和设备连接线长度总共不超过10m;8)统计所有工作区所需要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面版数量时要尽量准确。 RJ45水晶头的需求量一般的计算方式为:M=n*4+n*4*15%M=RJ-45(水晶

12、头)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量n*4*15%=预留的富余量信息模块的需求量一般的计算方式为: M=n+n*3%M=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量n*3%=富余量(2)配线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延伸到楼层配线间管理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由与工作区信息插座相连的水平布线电缆或光缆等组成。配线子系统设计步骤:1)确定路由 根据建筑物结构、用途,确定配线子系统路由方案。一般建筑物,配线子系统采用活动地板、管道或吊顶内线槽布线方法。 2)确定线缆的类型和长度 确定线缆的类型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语音系统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

13、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的同轴电缆。确定电缆的长度 要计算整个建筑物的水平布线用线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C=0.55(F+N)+6M 式中,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F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用线量:S=MC ,M为楼层数,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 配线子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综合布线标准及规范要求,配线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14、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确定配线子系统路由设计方案。有吊顶的建筑物,水平走线尽可能走吊顶。一般建筑物可采用沿墙、槽盒或穿管布线方法。 配线子系统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如果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也可考虑采用光缆及其连接硬件。 配线子系统的布线电缆长度不应超过90m。 1条4对双绞线电缆应全部固定终结在1个信息插座上,不允许将1条4对双绞线电缆终结在2个或更多的信息插座上。 水平线缆应布设在线槽或管内,线缆数量应考虑只占用线槽截面积的70%或管内的50,以方便以后的线路扩充的需求。 为了方便以后的线路管理,线缆布设过程中应在线缆两端贴上标签,以标明线缆的起源和目的地,即竣工时所做的“点表”。配线子

15、系统线缆选择: 选择配线子系统的线缆,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来确定。在配线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电缆和光缆规格为: 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 4对屏蔽双绞线电缆(STP或FPT); 9.0/125m单模光纤; 62.5/125m或50.0/125m多模光纤。 75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考虑到性价比的因素,水平子系统应优先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该线缆完全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电话语音系统传输的要求。如果水平布线的场合有较强的电磁干扰源或用户对屏蔽提出较高要求的,可采用4对屏蔽双绞线电缆。对于用户有高速率终端要求或保密性高的场合,可采用光纤直接布设到桌面的方案。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采用75的同轴电缆,用于传输电视信号。 (3)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