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5794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育教学设计公开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学设计(公开课)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长底乡上海有视希望小学:宋留铸一、说教材1、教材体系:一切都在运动中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1课。苏教版教材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理念。(单薄了一点)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位置与运动的要求,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共有三部分内容:识别运动、描述运动及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其中识别运动(即一切都在运动中)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本课的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

2、绍等。(此处在视频上用“概念图”或“树状图”形式表示比较好)2、教材内容:本课内容安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教材的编排呈现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理解概念的特点,很有层次感。教材意图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本课重点:学生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本课难点:使学生理解参照物这一概念。(要交待一下为什么确定它们为本次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其理由是什么?)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运

3、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积累,但对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明显看得出位移的。对于位置相对固定的物体如大地、房屋、大树等,学生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学生习惯选择临近的静止物体与之比较,表明参照物已进入他们的思维过程中,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参照物。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并不难,难就难在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为求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解释,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设计、问题的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利用参照物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

4、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此处前移作为解释难点的辅助,但文字多了点)3、教学目标: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乡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4、教学安排:一课时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等。学生准备: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

5、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及思维方式在个体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交流。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处从策略上讲宜总

6、说理由,然后叙述方法,否则容易说得碎)(二)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我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借助各种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交流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同上)三、说教学程序(一)故事导入,引出“运动”的话题。视频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边说课边展示),让学生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丢在水里的剑了呢?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出“运动

7、”的概念: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剑来说它的位置已经移动了,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对“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运动。(板书:运动)这样设计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同时初步揭示了运动的概念:运动就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学生意识到不懂科学是多么可笑,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下面内容的兴趣。(二)理解参照物。1、体会参照物的作用我谈话: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呢?比如有一架飞机,你说它是运动的呢还是不运动的呢?无论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我都会加以反驳。这时,学生会很疑惑:老师我们不能判断了。我出示两段视频:一个为天上正在飞的飞机,一个为停在飞机场上的飞机。有了具体

8、的环境,学生会很容易就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小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板书:参照物)这里设计让学生就单独的一架飞机进行是否运动的判断,无论他们判断是否运动我都给以反驳,利用他们的疑惑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老师的双面反驳中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个无法判断的问题,这个问题缺少前提条件,很自然也很期待地引出书上的一个结论: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设计,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接受。把很难解释的参照物的概念有趣地渗透给了学生。学生感受到这个道理之后,在下面的

9、活动中就会自觉地去寻找参照物,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比老师生硬地要求他们去做要好得多。2、以“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我用书上第26页的图,让学生说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因为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估计能很快说出: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在向前运动,以天空为参照物,老鹰在运动,以湖水为参照物,鸭子在向前运动小结:我们通常把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当作参照物,比如:大地、树木、墙壁、建筑物等。这里采取让学生同桌交流的方式,再指名说,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避免无谓地浪费时间。3、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我问: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

10、,是怎么发现车在前进的呢?追问:你以什么为参照物发现树木在倒退的呢?学生能回答出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我可以启发学生:除了坐汽车感觉道路两旁的物体在运动,你还在什么时候有过类似的体验?这样处理能将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使这一新知识点很快内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接着教者播放摄像机在摇晃中拍摄的教室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说我发现教室在摇晃。我通过谈话使学生意识到以摄像机镜头作参照物,教室是在运动的。设计这两个生动且视觉效果十分明显的小例子,让学生明白:选好了参照物就要从参照物的角度去观察,你要透过参照物去看其他物体,在你的眼中参照物没有运动。4、学生解

11、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视频展示学生说的过程)三、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1、学生分小组讨论: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里坐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运动的还是没运动呢?预计学生会说出:车里的人可以说是运动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的话。也可以说是不运动的,那就以汽车为参照物了。(视频展示学生交流、小结的结果)2、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3、引导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一样,对判断运动的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了上一环节的感受,这里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已经懂

12、得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几个小例子的分析加深了对选择参照物的理解,也体验到换位看世界的乐趣。四、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谈话:我们看到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你认为是谁在运动?选什么作为参照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大多数认为是太阳在运动,我加以点拨:以太阳为参照物呢?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学生可以展开辩论,说明自己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一切都在运动中。而我们生活中说的静止都是相对而言。所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一定要先找好参照物。(板书:一切都在运动中运动绝对 静止 相对) (视频展示学生小结的结果) 这里的知识点

13、很容易理解,设计也很明了。学生都知道地球在转动,所以地球上的一切理所当然也在和地球一起转动。这样设计起到点明课题,突出运动主题的作用。五、知道参照物对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作用,为下节课作铺垫。我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又一次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人怎么可以抓住子弹呢?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学生也体会到参照物对判断物体快慢的作用了。这里的知识点的渗透完全是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开展的,学生学得一点也不乏味,接受得很容易。同时也为下节课运动的快慢作了很好的铺垫。六、拓展作业。1、课堂总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2、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是运动的,运动得快还是慢?这

14、里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体会到科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长底乡上海有视希望小学:宋留铸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难点:理解“参照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科学书和橡皮。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动画播放:刻舟求剑)师: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吗?结果怎样呢?为什么没找到剑呢?(船的位置发生的了变化。)师: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科学知识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运动。(板书:运动)二、认识参照物。师:生活中你观察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怎样观察得到的?(师生对话。)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出示书上26页的图)图上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上下两幅图,哪些物体运动了?你是怎样知道的?(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