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4741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如温、压、湿、风、降水等。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 辨析题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短期的,气候是长期的。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2、。天气具有易变性,气候具有稳定性。2大气的组成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对流层特点、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

3、水汽都集中在该层。大气中主 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是气象学研究 的主要对象。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平均值为0.65/100。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 答: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第二章 辐射名词解释1 辐射通量密度:自然界物体单位时间、单位面

4、积上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 用E表示,W/m 2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3太阳常数:在日地距离处,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 定义: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5光和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称为光和有效辐射6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的植物,如水稻 大豆7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缩短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的植物 如小麦 油菜8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所包含

5、的能量(e)与投射该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能量(PAR)的比值叫做光能利用率。U= e/PAR 100%9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亦称净红外辐射。10地面辐射:地面昼夜不停的向外放射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Eg)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总辐射与有效辐射之差值,称为地面辐射差额(Rg) 。也称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 11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可照时数 曙暮光12可照时间:天文学上常把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称为可照时数,即昼长。13临界光照长度:指可以使植物通过光照阶段开花结实的光照时间的临界值。短日照植物是上限,长日照植物

6、是下限。辨析题1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标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地面净辐射的概念是什么,写出地面辐射平衡公式并说出各项所代表的意义答: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总辐射与有效辐射之差值,称为地面辐射差额(Rg) 。也称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公式:地面有效辐射RLn RLu (地面辐射) -RLd(大气逆辐射) 是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即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强度之和;a为地面对总辐射的反射率;(1-a)即地面的吸收率;3写出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公式,并说出各项所代表的意义,会计算特定时刻的太阳高

7、度角答:arcsinsinsin+coscoscos15(t-12) :为观测点纬度, 的含义:太阳直射点纬度(即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0 夏至日(22/6):23.5冬至日(22/12):-23.5(23.5S) H正午)=90-+4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是怎样被消弱的答:减弱方式:吸收 散射 反射吸收:1、在臭氧层紫外线被臭氧吸收2、在对流层红外线被CO2和H2O吸收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太阳辐射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反射:参与反射作用的物质,如大气中较大的尘粒和云滴、云的反射作用5天空为什么成蔚蓝色

8、,为什么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看上去成橘红色的 答:在晴朗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 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 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实际上发生散射的蓝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有遇到微粒的蓝光、紫光还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当大雨过后,你是否注意过天会更蓝,越是晴朗的天气,天越蓝,这是因为这样的天气里,空气中的尘粒、小滴、冰晶的数量会很多。 在早晚时,太阳光是斜射向地面的,阳光通

9、过空气的路程较长,而太阳光是白光,其实是七色光混合后的光色,七角光中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不同,在空气中传播时,被空气散射的多少也不同,当光较直的射向地面时,各颜色的光基本上很少被散射掉,所以还是白色的光,但在早晚时,太阳光在空气中,尤其是在灰尘较多的接近地面的空气中走和路程太长了,这样除红光外,其它颜色的光基本上被散射掉了,所以红色光到达我们眼中的最多,这样太阳就呈红色了。 6从光照时间角度分析,作物引种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光照时间与作物引种: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之可能性大。 2、短日照作物(光温相互叠加) 南方品种北引:延迟开花。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10、 北方品种南引:缩短生育期,影响植物营养,影响作物产量。宜选用迟熟与感光性弱的品种。 3、长日照植物(光温相互抵偿)南北引种困难较少。7什么是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答:光能利用率(U) :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所包含的能量(e)与投射该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能量(PAR)的比值叫做光能利用率。U= e/PAR 100%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 :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率。8可照时间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答:可照时数:天文学上常把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称为可照时数,即昼长。可照时数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1春秋分地球上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左右2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

11、,北半球各地白昼长于黑夜,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日白昼达一年之中最长,北极圈内达极昼现象。3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白昼短于黑夜,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冬至日达到最短,称极夜4赤道上昼夜终年平分 中高纬地区 随着纬度的升高一年昼长变化越大,低纬度地区终年昼夜变化较小,南北半球只是冬夏相反,春秋相反,周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不变9什么是保温效应与温室效应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获得一部分能量,由此可见大气对地面有保暖作用,这种效应称为大气保温效应 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第三章 气温名词解释1逆温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2

12、干绝热直减率:d=1/100m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称干绝热变化 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3 湿绝热直减率:m=0.5/100m 。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称湿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4 气温直减率 = 0.65/100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5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6积温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计之和。单位:d7活动温度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ti)称活动温度。8活动积温: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9 有效积温:有效温度的总合称为

13、有效积温。 10有效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有效温度。11大气稳定度 指气块受垂直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12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13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解析1物体的热特性答:1.热容量 (C) :物体容纳热量的能力。某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质量热容量(Cm):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定容热容量(Cvs):单位体积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热导率(导热率)():

14、物体传递热量的能力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m,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的热量(J/ms)。即土层厚度为1m,两边温差为1.0时,两个相对应的单位面积,每秒钟所传递的热量。3.热扩散率或导温率(K)(表征物体增温快慢的物理量)是指在一定的热量得失情况下,物体温度变化快慢程度。 上述三种表述物体热属性的物理量,在气象和土壤研究中常用到。因为农业气象就是研究土壤植物大气。2什么是d m r,他们有什么区别答 :干绝热直减率:d=1/100m 。湿绝热直减率:m=0.5/100m 。气温直减率= 0.65/100m 定义:1 干绝热直减率:d=1/100m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

15、过程中的绝热变化称干绝热变化 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2湿绝热直减率:m=0.5/100m 。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称湿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3 气温直减率 = 0.65/100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3怎样判断大气稳定度答 可见空气的稳定度取决于气块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愈大,大气愈不稳定;愈小,大气愈稳定。如果很小,甚至等于零(等温)或小于零(逆温),将对流发展的障碍。 2.当m时,大气总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因而称为绝对稳定;当d时则相反,因而称为绝对不稳定。 3.当dm时,对于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不稳定的;对于未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