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530728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语文第2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章 一文两练,练前提示 在复习训练中,考生广涉题海、拼命多练的观念根深蒂固。其实,训练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这种认识在二轮复习训练中尤为重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文,围绕该文把各个考点、各种题型都练个透,这种“一文两练”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

2、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

3、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

4、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

5、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2,3,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是中华文

6、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 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 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答案,解析,原题训练,1,2,3,解析 “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1,2,3,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 政权认

7、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 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 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 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答案,解析,1,2,3,解析 本文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1,2,3,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8、项是 A.孔子所称颂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都体现了中 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 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 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 家的批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答案,解析,1,2,3,解析 “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

9、”。,1,2,3,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源头久远,延续不断,流 传久长,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中作用重大。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 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 境界,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D.中华礼制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 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具有教化功能。,答案,解析,追加训练,1,2,3,解析 “这

10、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解析,1,2,3,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由少数 民族建立的政权,都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B.礼记所称的“尊其义”指的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这 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意同,都是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C.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 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D.所谓的“礼仪之邦”,就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

11、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众富庶的社会,是先民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理想社会。,答案,1,2,3,解析 “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1,2,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剂,诸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认同中 华礼制的前提下能够逐渐缓和、化解,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 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 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 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答案,解析,解析 “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夸大其词,原文说“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