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29534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试验工复习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试验工一、单选题1、交流耐压试验前后均应测量被试品的( )。 A、泄漏电流 B、tg C、绝缘电阻 D、直流电阻2、变压器工频耐压试验可以考核( )。 A、线圈匝间绝缘损伤 B、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及引线间的绝缘薄弱点 C、高压线圈与高压分接接线之间的绝缘薄弱点 D、线圈层间绝缘损伤3、变压器相间的绝缘、绕组之间的绝缘、高压套管对外壳的绝缘是( )。 A、纵绝缘 B、外绝缘 C、主绝缘 D、内绝缘4、测量介质tg和测量绝缘电阻一样,试品的表面泄漏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并且( )。 A、试品电容量较大,影响较小 B、试品电容量较大,影响较大 C、试品电容量较小,影响较小 D、与试品电容量无关5

2、、绝缘良好的电气设备,其tg值随电压的升高而( )。 A、有明显的增加 B、有明显的降低 C、没有明显的增加 D、没有明显的降低6、在电场中,造成碰撞游离的主要因素是( )。 A、光子 B、正离子 C、电子 D、负离子7、交接试验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 )的绝缘电阻值。 A、15s B、30s C、60s D、45s8、使用摇表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应采用( )。 A、护套线 B、屏蔽线 C、软导 D、通心导线9、摇测低压电缆及二次电缆的绝缘电阻应使用( )摇表。 A、2500V B、1000V C、500V D、5000V 10、电气试验用仪表的准确度级要求在( )以上。 A、0.2级 B、

3、1.0级 C、0.5级 D、3.0级11、万用表不用时应把旋钮放在( )。 A、交流档 B、直流档 C、电阻档 D、电流档12、几个试品并联在一起进行泄漏电流测量时,若测得泄漏电流I,对流过每一试品的泄漏电流都( )I。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13、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时首先应进行( )试验。 A、破坏性 B、非破坏性 C、绝缘试验 D、特性试验14、测量绝缘体的泄漏电流时,微安表可以接在高压侧,也可以接在低压侧,若试品的接地端能与地分开,应选择( )接线好。 A、微安表接在被试品的接地端 B、微安表接在被试品的高压端 C、微安表接在试验变压器的接地端 D、微安表接在试

4、验变压器的高压尾端15、两只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灯泡,( )灯丝粗。 A、功率大的 B、功率小的 C、电流小的 D、电流大的16、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 A、3min B、1min C、5min D、10min17、测量断路器操作机构( )的目的,在于考核断路器动作的可靠性。 A、最低动作电压 B、最高动作电压 C、最低动作电流 D、最大动作电流18、绝缘电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有时变大有时变小19、用兆欧表摇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应以( )的转速为宜。 A、60r/min B、120r/min C、180r/min D、150r/

5、min20、变电所用的棒式绝缘子,严重缺陷表现的形式主要是( )。 A、电击穿 B、断裂 C、绝缘电阻下降 D、绝缘受潮21、当变压器的高压绕组接成星形,低压绕组接成三角形时,则其线电压比为相电压比的( )倍。 A、1.732 B、2 C、3 D、0.866 22、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在进行交流耐压时,被试绕组应短路接于高压,非被试绕组应( )。 A、短路接地 B、短路不接地 C、不短路,任一端接地 D、开路23、35KV及以上少油断路器的预防性试验项目有( )。 A、绝缘电阻、直流泄漏电流、绝缘油电气击穿强度 B、绝缘电阻、直流泄漏电流、导电回路电阻、绝缘油电气击穿强度 C、绝缘电阻、导电

6、回路电阻、介质损耗因数、直流泄漏电流 D、绝缘电阻、导电回路电阻、介质损耗因数、绝缘油电气击穿强度24、测量变压器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时,应( )。 A、将同一绕组的套管全部短接 B、将同一侧的套管全短接起来 C、将同一绕组的各测量套管分别测量 D、将同一侧的套管分别测量25、测量导电回路电阻时,为消除引线电阻影响( )。 A、电流线要粗,接触要良好 B、电流线要接在电压线内侧 C、电压线要接在电流线内侧 D、电压线要细,接触要良好 26、电缆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tg)值增大,使其允许载流量( )。 A、降低 B、增加 C、保持不变 D、不影响27、进行绝缘油的电气击穿强度试验,其升压速度

7、应为( )。 A、2kV/s B、3kV/s C、1kV/s D、5kV/s 28、进行绝缘油的电气击穿强度试验,每杯试样应试( )。 A、6次,取其平均值 B、5次,取其平均值 C、6次,取后5次的平均值 D、3次,取其平均值29、不管电场是否均匀,湿度增大时,沿面放电电压将会( )。 A、增高 B、下降 C、保持不变 D、不一定30、纯净的变压器油绝缘强度比空气大( )左右。 A、2倍 B、4倍 C、5倍 D、3倍31、测定击穿电压时,一般是电极距离越大,则击穿电压(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一定32、同一种油品的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相比( )。 A、其闪点值高 B、其闪点

8、值低 C、二者基本上相等 D、一样33、油的净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 A、接触法 B、硫酸白土法 C、沉降法 D、分离法34、测试闪点时加热速度要严格控制,如果过快,使得( )。 A、测试结果偏高 B、测试结果偏低 C、测试结果变化不大 D、测试结果不变35、影响绝缘油击穿电压的主要因数是( )。 A、油中含杂质或水分 B、油中含酸值高 C、油中氢气偏高 D、油中含一氧化碳偏高36、变压器绝缘属于( )绝缘。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组合37、试验绝缘油的绝缘强度所用的油杯两电极间的距离为( )。 A、2mm B、2.5mm C、3mm D、5.0mm 38、用于63220 k

9、V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其新油的电气耐压标准为( )。 A、35kV B、40kV C、60kV D、50kV 39、绝缘纸隙固体绝缘在120130情况下长期运行,产生的气体是( )。 A、甲烷(CH4)、乙烯(C2H4) B、氢气(H2) C、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D、乙炔(C2H2)40、SF6气体中混有不纯气或导电微粒时,其绝缘强度( )。 A、不受影响 B、降低 C、升高 D、不变化41、SF6的击穿电压在均匀电场中比在不均匀电场( )。 A、高 B、低 C、相等 D、不一定42、互感器二次绕组,在交接或大修后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 )kV。 A、1 B、2 C、3 D、44

10、3、普通阀型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是指( )。 A、其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相电压 B、其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线电压 C、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它不等于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D、避雷器能可靠灭弧的电压44、FZ型带并联电阻的普通阀式避雷器严重受潮后,绝缘电阻( )。 A、变大 B、不变 C、变化规律并不明显 D、变小。45、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的tg时,非被试绕组应( )。 A、对地绝缘 B、短接 C、开路 D、短接后接地或屏蔽46、发电机变压器绕组绝缘受潮后,其吸收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稳定47、变压器的主要部分包括( )。 A、一个闭合铁芯 B、两个线圈

11、(常称为绕组) C、一个闭合铁芯和两个线圈 D、绕组48、电力变压器按冷却介质可分为( )。 A、油浸式 B、油浸式和干式两种 C、干式 D、特种变压器49、单相变压器一、二次电压之比与一、二次绕组的匝数比成( )。 A、正比 B、反比 C、1:1关系 D、不确定50、单相变压器一、二次电流之比与一、二次绕组的匝数比成( )。 A、正比 B、反比 C、1:1关系 D、不确定51、电力变压器的铁芯是由( )两部分组成。 A、铁芯柱 B、铁芯柱和铁轭 C、铁轭 D、绕组52、变压器铁芯的结构一般分为( )两类。 A、心式 B、壳式 C、绕组 D、心式和壳式53、六氟化硫断路器是利用( )气体作为绝

12、缘和灭弧介质的高压断路器。 A、SF2 B、SF3 C、SF5 D、SF654、将多个高压开关柜在发电厂、变电所或配电所安装后组成的电力装置称为( )。 A、成套配电装置 B、控制装置 C、配电装置 D、变电装置55、在绝缘试验中,下面哪个试验不属于绝缘特性试验:( )。 A、交流耐压试验 B、绝缘电阻试验 C、介损试验 D、局部放电试验56、温度对介质损失角tg的影响如下( )。 A、tg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g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tg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发生变化 D、以上说法都不对57、当前变压器的呼吸器内填充的吸湿剂多数是( )。 A、氯化钙 B、硅胶 C、粒状氧化铝 D、分子球58、在交流耐压试验中,采用电容分压器测量试验电压时,若主电容为C1,分压电容为C2,其分压比为( )。 A、K=U1/U2=(C1+C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