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18709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_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2. 通读小说,把握整体内容,理清情节结构。3. 从小弗郎士的心理感受和对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4. 感受语言对于国家和民族存亡的重要性,体会母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唤起对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幻灯片显示,老师深情朗诵: 最后一课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大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 最后晚餐当国土沦陷,一样的爱国感情

2、,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富有的内涵一样能够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二、作者、背景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 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 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 13 部长篇小说、4 部短篇小说集和 1 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最后一课是作者于 1873 年写的

3、。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2. 介绍时代背景1870 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3. 文体本文从体裁上来看是小说。小说是叙事性文学的一种,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1)回忆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2)小说三要素:人物: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老师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把你在预习时没注意到的生字勾画下来,同时也要感知文意。1. 检测预习和听读的效果,读一读幻灯片上的词语。2. 掌握重点词语解释。惩罚:处罚。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理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

5、默告自己的愿望。诧异:觉得十分奇怪。(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依照你的理由,为这篇小说划分段落。(提示:结构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可以,只要是能自圆其说即可)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都板书到黑板上。如: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可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

6、”的结束。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提示 1: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分析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作者是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心理描写)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对小弗郎士的描写从 123 段。下面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进行研讨: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 2:第一组在上学的路上(16)第二组上课时(723)第三组对前两组进行补充,并根据前两组的回答总结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好了,现在请你找出你这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

7、子,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一)小组进行讨论,老师深入到学生当中,为学生进行疑问解答。(二)学生展示成果,第三组进行补充,老师适时提出问题并点拨,使小弗郎士的形象更丰满。(三)有可能出现的答案:1. 第一组:在上学的路上(16)(1)“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幼稚、贪玩、不爱学习、怕提问、怕老师 、想逃学。(2)“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3)“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 朦胧的爱国心。2. 第二组:上课时(723)(1)听到韩麦尔先生说这是最

8、后一堂法语课了,希望同学们用心学习,小弗郎士听了心里万分难过,他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感到懊悔。(2)“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得戒尺。” 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对不能在学习法语的痛苦;对过去逃学的懊悔;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9、与老师的思想感情已经沟通。(5)“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讽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和平、自由的渴望。(6)“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对先生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理解,他敬爱自己的老师。3. 总结小弗郎士的变化明确: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四)是什么促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明确:是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

10、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五、小结在韩麦尔先生的引导和影响下,小弗郎士逐渐产生了变化,从一个贪玩的不谙世事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怀有真挚爱国情感的爱国者。那么,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六、作业做文章批注,写一写你眼中的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分析。第二课时一、导入小弗郎士本质不坏;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感;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种种爱国情感的表达对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那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二、从人物的外貌

11、、语言、神态、动作来分析韩麦尔的形象(一)作业反馈1. 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为什么要这样穿戴呢?)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2.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3. 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12、只想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提问:怎样理解老师的举止?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明确: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他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要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动作描写充分的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4. 语言描写:(1)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2)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

13、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提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比喻,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的是使人民获得自由。含义:只要不忘记自己的祖国语言,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不忘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奋起,赶走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牢记民族语言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就有了信心和力量,就能团结人民,最终打败敌人。语言描写要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

14、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二)总结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三、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1. 找出小说开篇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2)“画眉在树边婉转的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明确:这是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 “看到许多人站在布告牌旁边”这一环境描写说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依法执行和就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