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517444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8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概论复习材料题(完全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

2、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光合反应) 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

3、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 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 ;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 ; 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6、农业的发展 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7、农学的特点 1. 系统的复杂性 2. 技术的实用性 3. 生产的连续性 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5. 明显的季节性 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 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 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土壤生产力 土壤质地

4、(土壤的颗粒组成)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次生矿物:岩石在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的颗粒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根据不同粒级的颗粒在土壤中的含量比例,可把土壤划分为许多类,这种土壤分类的方法,称为土壤质地分类或土壤颗粒组成分类。二、问答题1、土壤形成的因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所以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过程。自然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植被)、

5、地形和时间(陆地年龄)等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通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只有在地球上出现生物,尤其是出现绿色植物后,土壤的形成才具备了产生的条件。2、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2.土壤能够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3、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 土壤单粒相对比较稳定,要改变山区林地和大面积绿地的土壤质地不容易,一般

6、是尽量作到适地适树(草)。在小面积苗圃或绿地上,则可采用一些方法来改良土壤的质地。石砾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石砾可提高土温,增加大孔隙,有利于通气透水,增加土壤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这对粘土尤为重要。 石砾增加根系的摩擦,使其不易老化,从而提高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壤质地改良方法:1)掺沙掺粘,客土调剂:达到3泥7沙或4泥6沙的壤土质地范围。2)翻淤压沙或翻沙压淤。3)引洪漫淤或引洪漫沙。4)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4、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间关系如何? 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常常是决定土壤的通气,蓄水,保肥,保温和耕性的重要因素。沙土壤土土壤性质兼有粘质土和

7、砂质土的优点,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具有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和协调能力,是植物生产最理想的土壤。既发老苗,又发小苗。黏土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蓄水力弱居中强养分含量少居中多保肥力较差居中较强土温变化较快居中较慢通气性良好居中不良透水性好居中较差耕作容易居中不易5、为什么要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调节?l 土壤空气过分流通,会造成有机质分解速度过快,易引起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氮的贮量降低,使养料很快消耗或淋失,导致土壤性质变坏。l 土壤通气不良,使有机质难于彻底分解,会造成土壤供应养料不足,而且嫌气分解中生成的还原性物质对作物生长有害。l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土壤中的好气、嫌气分解能够同时进行,这样既能使

8、土壤中保持有适当的有机物质,又能使作物有足量的有效养料可以吸收利用,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营养元素处于适当的平衡状态。6、简述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各种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后,会进行各种复杂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包括两个过程: 矿质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通气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 矿质化过程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活动能量,影响土壤性质,并为腐殖化过程提供物质基础。l 好氧条件下的分解 通气良好,微生物活动旺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含N、P、S等有机化合物,能很快被彻底分解,分解为作物易于吸收利用的矿物

9、质成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能量。l 嫌氧条件下的分解 通气不良,水分过多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有利于嫌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机质分解作用慢又不彻底,使土壤中有机酸不断积累;极厌氧条件下会产生CH4、H2等还原性气体。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腐殖质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养分积累过程。有机质腐殖化过程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微生物将有机残体分解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部分转化为最终产物,另一部分遗留下来;同时微生物自身活动又产生新

10、的合成产物和代谢产物。这两类物质是腐殖化过程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在微生物作用下,上述物质缩合成腐殖质。7、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怎样?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1)养分较完全 植物生长所需养分N:80 97%,平均95%;P:20 76%;S:38 94%为有机态,由有机质提供。(2)提高养分有效性 SOM矿质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腐殖化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一方面促进土壤矿质养分溶解释放养分;另一方面可以络合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P的固定,提高P的有效性。(3)提高酶活性,促进生长

11、 SOM通过刺激生物活动而增加土壤酶活性,直接影响土壤养分转化过程;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能够加速种子发芽,增强根系活动,促进作物生长,也可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3)改善土壤热量状况。腐殖质颜色深,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同时有机质分解时也能释放热,因此有机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土壤温度。8、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1.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2.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12、 3.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二)土壤特性 1、质地: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中性较好,PH为6.5-7.5。 3、水分:最适湿度为土壤持水量的50-80%。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通气性: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温度: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1、物理状态a.新鲜程度;b.破碎程度;c.紧实程度。多汁、幼嫩绿肥易于分解,磨细粉碎易于分解。2、C/N比a.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 以25或30:1较为合适。b.C/N降至大约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

13、而释放矿质态氮。9、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基础,内因)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外因)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生产力也可能相差很大。外界条件土壤所处的环境,包括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灌溉、耕作、栽培技术、管理等)。u 东北黑土肥力高,但气候条件差,一年一熟,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并不高;u 海南岛砖红壤肥力低,但气候条件优越,水稻一年三熟,总产量高。 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力,既要大力培肥土壤,又要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如平整地块、修建渠道

14、、开沟排水、筑堤防洪、营造防护林等) ,改造土壤环境。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 土壤密度 2. 土壤容重 3. 土壤孔隙度 4. 土壤结构5. 土壤结构性 6. 土壤结构体 二、问答题1、 土壤容重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哪些?(1)计算土壤总孔度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2)推知土壤的松紧状况(3)计算工程土方量n 土壤重量=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在土工建设或土地整理工程中,有2000m2面积应挖去0.2m厚的表土,其容重为1.3t/m3,n 应挖去的土方为:2000m20.2m=400m3,n 土壤质量为:400m31.3t/ m3=520t(4)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根据容重和土壤成分(有机质、可溶性盐、各种养分、各种污染物等)的含量,来计算该成分在土体中的储量。例:1亩(666.7m2)农地的耕层(厚20cm),容重为1.15g/cm3,有机质含量为15g/kg,全氮量为 1.5g/kg,求1亩耕层土壤含有机质多少千克?氮储量多少千克?有机质:666.70.21.1510001510-3=2300 kg氮储量:666.70.21.1510001.510-3230 kg(5)计算土壤储水量、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