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16328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及其优劣势研究,李春 朱青青,主要内容,一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二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特征 三 日本主导型经济体制优势及劣势研究 四 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日本概况,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缘,太平洋西北部, 自北向南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四个大岛及其附近3000多个小岛组成。 国土面积:37.76万平方公里 人口:1.28亿 GDP(2007年):43767亿美元 人均GNP:37180美元 资源:日本素被称为资源 贫乏的国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含义,所谓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私有制企业为基础,政府在维护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2、又以强有力的计划导向和产业政策诱导,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管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中,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的排列顺序为政府既调节市场,同时又直接引导企业,并将重点放到企业上。政府的主导型居于首要位置。其特点是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往往直接伸向企业。宏观调控的受力点侧重于企业。企业同时面对政府和市场两个调节者,其决策受政府的直接影响。,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原因,1 政府干预经济的一般原因市场失灵 2 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和分散化特征决定了日本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脆弱性以及国家干预的必然性 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868年后才逐步开

3、始的产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为了尽快赶超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全面干预和强制。,二战后,日本资本主义及产业革命发展的历史及其所呈现的特点则是形成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经济根源。 日本经济的结构的二重结构从量上讲,是指在日本经济中一方面存在着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另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非常大的中小企业;从质上来讲,是指日本经济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占垄断地位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大企业,另一方面存在着带有前资本主义性质的特征的中小企业。日本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二元化和分散化作为日本社会特有的历史遗产,与欧

4、美先进国家存在着单一同质的经济结构不同,这也是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原因之一。,3 从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考察,中央集权型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为国家干预经济体制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日本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一员,不仅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而且还以国家管理者的特殊地位,通过各种形式,对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和诱导,以减轻期负面影响,提高其运行效率,保证国民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他经济主体相比,日本政府的市场行为更具有重要意义。,4 由日本岛国特点所引发的危机意识以及战后特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决定了日本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1)日本岛国的特点:

5、 日本国土狭小,其大小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且境内有火山,1.2亿人口大多拥挤在靠近沿海的狭小平原,东京面积仅及北京面积的1/3,而人口却高达1200多万之众。自然资源贫乏,人口众多,自然灾害层出不穷,这种缺乏生存空间的危机感却会油然而生。,(2)战后特定的社会环境: 二战后,日本本土满目疮痍,社会经济秩序一片混乱,陷于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上要求由国家出面,运用政权力量来整顿社会经济秩序,迅速恢复饱受战争创伤的国民经济。 由于战后特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加上日本经济发展中固有的依赖性和伴生性,迫使日本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由国家充当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角,运用政权力量

6、来配置相对不足的经济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政策,以实现其长期发展目标。,5 独特的社会价值体系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 战后日本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大量吸收西方文明,但同时也在许多方面保留和继承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特征,1 强调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并采用行政指导来保证政府的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得到企业的响应。 在日本经济运行中,企业的决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包含了政府“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诱导因素。 2 强调把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结合起来,

7、充分发挥二者在资源配置中各自的优势。 市场仍然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力量,但政府的经济计划开辟资源配置的新的领域。市场机制的调节有利于实现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赶超型目标的实现,计划机制的调节有利于在市场机制失效处承担起责任,以弥补市场的缺陷,3 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侧重于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经济运行带有浓厚的政府计划指导、协调的色彩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最具特征的方面,就是政府有效利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其中核心是优势产业政策。政府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节工具,既影响企业决策,又改变市场态势,如供求、价格等。 政府制定的经济计划,确定了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从而为私人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指明了方向

8、,此外,政府制定经济计划,明确了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向,从而对私人投资起着引导作用。,4 以“贸易立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大量物资需要从国外进口,对世界经济依赖性很大。因此,日本政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通过各种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对外贸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督。如在鼓励出口方面,实行出口优惠金融制度,贷款低息、减免税,以及实行出口保险制度等,支持和扶持出口企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日本模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种典型模式,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共同特点,同时,日本模式又具有自己的有点和特点:,(1)企业、市场、政府三者组合关系的重点不同,美国重企业自由,德国重市场有效,

9、而日本重政府计划,强调政府的指导作用 (2)经济决策程序与考虑的因素不同 在微观经济决策上,日本企业要接受政府的意图,进行政企协调。在宏观经济决策上,日本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并要考虑企业的接受程度。 (3)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不同。政府作用方式是,采取计划诱导和产业政策诱导相结合的方式。宏观调节手段主要是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注重供给管理。 (4)经济运行机制中市场与计划二因素的组合状态不同。日本更注重计划和市场的结合,优势互补,注重计划手段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直接作用。,三、日本主导型经济体制优势及劣势研究,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出

10、强大的增长和竞争活力,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却显得对应迟钝,缺乏竞争活力。在短时间内将成功与失败两面的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面资料。,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的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1.日本经济的性质,从制度看,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制度,从模式看,同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样的制度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就在于构成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组合。 日本的市

11、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6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二战之后,也是最早以政府导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2.日本经济模式的经验,(1)运用产业政策诱导社会资源向政府调控的领域和方向配置。 从战后50年代重点发展纤维等轻工业,到60年代重点发展钢铁和化学工业,从80年代转向重点发展电器机械和汽车业,到90年代发展电子机械和信息产业的选择,每一次产业的转

12、换选择,都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诱导下进行的。,(2)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保护”关系,保证企业投资和管理符合政府的产业调控的方向。日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并不是欧美国家那种纯粹的纳税关系。日本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指导和保护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一系列政策指导上,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如在日本存在的“神仙下凡”制度,就是从人际关系方面加强了政府对企业指导。在日本存在着论资排辈年功序列制的官员升迁制度,由于越往高层,其职位越少。 为了解决到一定年限需要提升的官员,而没有空缺职位的矛盾,采取了从政府派到企业任职的制度。这种制度就是所谓的“神仙下凡”。大量政府官员“下凡”到企

13、业,从人际关系上强化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3)运用政府计划和财政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直接配置。日本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直接配置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80年代末经济不景气以来,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其次就是从50年代开始的每10年制定一次的“国土开发综合计划”。 为了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行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是日本政府按照计划对开发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计划。尽管这种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但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引导作用。,2.从国际与国内市场看,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由于两大原因,使日本的市场经济表现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 一是国内资源的短缺。二战后日

14、本推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大量进口原料和能源。日本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达87,美国是20,英国9.3%,西德57.7%,法国80.3%,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二是二战之后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本的积累,也需要在引进中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日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 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60到80年代,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家市场的接轨。不断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互补优势原则,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在较短的时间

15、内,使日本经济在国家分工体系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力。 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在本质上也是使员工不得不依附企业的一种宗法关系。因为在日本所有企业都是隶属某个财团或某个银行,所有的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而且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形式上分离,实际上的不分离,所以在日本并不存在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家市场。 从表面上看,这种变相的依附关系的存在是对市场竞争关系的抑制。但是在现实日本市场经济中,正是这种依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却成了日本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源。,3

16、.从宗法关系与市场关系混合中生成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从古代社会遗留下的依附关系,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变成了员工对企业、小企业对大企业,大企业对银行、企业对政府的服从和忠诚关系。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企业对政府的服从,使政府的调控信息以最少摩擦得以实现。 与欧美的大企业相比,日本企业集团形成时期短,摩擦成本小。这可以说是在短期内日本跨国公司迅速成长的秘密所在。,4.从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上看,是赶超性学习模式,日本产业政策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产业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追求规模经济、鼓励企业间的合并与联合,追求卡特尔效应; 二是适应日本经济外向型特点,鼓励出口始终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是坚持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置于产业政策的核心,使产业推进和升级始终在技术进步的中进行。 正是这种赶超政策使日本在短期内,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工业制造大国。,5、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是适应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二战以后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