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016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14454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1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教学设计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教学设计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教学设计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教学设计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016(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打造一节精彩灵动的课堂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2016.08.19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相关理论 1.教学设计的由来、发展和理论基础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学: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以达成既定学习 目标的活动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依据一定 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特点:涉及多种要素,要运用专业知识 1.教学设计的由来、发展和理论基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 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研究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诸环 节和诸要素,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 最优化。 为教学设计做出贡献的主要理论 系统论 学习理论、教育哲学、传播

2、理论等 系统论 外部 环境 系统 要素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 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 序性 20世纪以来教学理论的发展变化 行为主义;“刺激一一反应”;注 重教师注重教学的程序化、规范。 认知主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 与,而不是接受教学传递的意义;强调 学习者的内在因素 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分析每个学 习者的进步、需要的教学变量和条件、 教师的角色继续变化等因素 建构主义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20世 纪60 年代 ,教 学设 计出 现 教学应以学生为着眼点,以学论教

3、。在传统的教 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RM加涅、WW韦杰、RC戈勒斯等著 :教学设计原理 教育哲学:建构主义 基本原则来源一种假设: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 传递,而是通过建构,即为了使学习得到正确 的体验和解释,学习者必须对学科知识进行“再 创造”,或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自身已有知识 包括价值观、经验、信念结合。 学习源于对知识的自我解释。 学习是一个基于经验形式意义的主动过程。 学习是协作性的,它要伴随不同观点之间的意 义协商。 认知工 具、信息 资源和师 资设备等 物质资源 和条件 情景、协作、会话以 及意义建构 学生能够彻底理解

4、新知识并且能用自己 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 所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的 学习环境 真实的社会协 作、社会活动等 软资源和环境氛 围 2.教学设计的定义、内涵和标准 定义 把学习与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学材料、 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 的、反思性的过程。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 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 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 改的过程。 我们们在哪里? 要到哪里去? 教学设计 的构成和步骤 学习内容分析 (课标和教材等) 学生学习起点水 平及特点分析 教学目标 决定教学流程, 选择相应的教学 方法、活动 和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的设计 和实施 学生评价 教

5、师反思 课前 分析 教学策略 及实施 评价和 反思 如何去? 如何知道已经经 到达? 教学设计的标准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效果好(达成教学目标) 效率高、学生兴趣高、主动 参与 二、课前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以及 学习的意义。 分析课标 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要求 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 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内容标准”对本课知识点与能力要求的层次等 课程内容要求

6、层次和行为动词 运用理解 了解 知道、了解、 列举、讲述、 简述、观察等 理解、认识、解 释、说明等 分析、比较、简 析、探讨、评述 等 知晓史事的 基本情况,把握 史事的内容,形 成印象并加以记 忆。 明白史事的因 果关系、认识史事 的性质、特征、意 义、影响,以及史 事之间的联系。 对史事进行 分辨、比较、概 括、归纳等,并 加以说明、论证 及评述。 主线: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课程内容与主线关系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 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 充分认识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

7、帝制的 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 面。 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 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 用。 思想解放运动,是辛 亥革命的延续,为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创造了条件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 习俗方面的变化。 辛亥革命在社会风俗 方面的影响 分析教材 通读教材 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 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材组成及各子目之间关系 本课教材各栏目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分析社会需求和成长需求 社会需求,是指从日常生活出发,明确与 特定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要求,也就是将 课

8、堂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成长需求,是指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明 确与特定内容有关的认知、情感与行为需 求,也就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课例:改革开放就在我身边 通过关注、体验身边燕山的历史变化,以燕山石化 国企改革为例,分析变化的原因,体会改革开放30 年身边的巨变;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探究等活动,提高收集整 理资料的能力,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知 识迁移和对比、分析、概括的能力; 联系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有一个新的认识,增 强热爱家乡的热情,从而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 和重要性。 2.学生分析:学习起点水平及特点 知识与技能:

9、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目前的状态如何?已有的经验如何? 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已经掌握了多少术语 ? 美国内战课前学情调查问卷及分析 (全班40人) 1你知道小说汤姆叔 叔的小屋的作者是谁 ?它的内容是什么? 2你知道美国内战吗? 它是因为什么爆发的? 3你知道美国总统林肯 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4你了解150多年前美 国黑人的生存状况吗? 100%的同学知道作者斯托 夫人和小说的内容,但全班 只有两个人看过这本书。 25%的同学知道美国内战, 50%认为是因为奴隶制引起 的。 100%的同学知道林肯,5% 的同学知道林肯小时候的故 事,大部分都不甚了解。 80%的同学知道黑人在当时

10、 为奴隶。 2.学生分析:学习起点水平及特点 知识与技能: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目前的状态如何?已有的经验如何? 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已经掌握了多少术语 ? 学生从事本课学习的认识与态度 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哪种学习方式比较适 应等 预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1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夏艳芳 教学背景 学生情况 浓厚学习兴趣 具体形象思维 探究史料能力 丰富知识储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夏艳芳22 教学过程 看 图 挑 错 情境导入 内容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习者特征 的描述 已有知识 和技能 访谈、行为背景中的观 察、前测 过程与方 法 访谈、调查问卷、观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访谈、

11、调查问卷、观察 焦虑水平访谈、观察、问卷 一般认知 发展水平 查阅文献或学习者的档 案、观察 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 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 地位与作用(与整体及 其他部分联系) 教材内容(结构,各子 目关系等) 学生学习起点水平及特 点分析 学习准备(学生已有的 知识、技能、情感水平 和心理发展) 学习风格 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3.确定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 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 某一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 从学生思维出发 美国内战 重点: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活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 内容及影响

12、。 难点: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教学策略: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历 史情境,补充了许多关于林肯的故事,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认识美国内战以及内战中的林 肯总统。 运用材料研习和图示法,帮助学生认识内战前两种结局制度 的矛盾。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 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 命。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从1810年 到18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仅次 于英、法、德,居世界第四位。大批新兴企 业(如矿山、钢铁、冶金等企业)的兴建和 机器制造、纺织等行业相继出现。 为了使资本主义顺利发展,北 方资产阶级迫切地需求些什

13、么? l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l需要保障原材料供应; l需要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 进口,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美国南方种植园 英国 产品 美国 北方 美国 南方 市场 关税 劳动力 发展 原料 出售 竞争 需要 提高 促进 迫切需要 友好 降低 阻碍 严厉控制 北部 南部 西部 奴隶制的存 废问题成为 南北双方 矛盾的焦点 4.教学目标设计:确定教学的终点 教学目标是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 预期状态 基本要求: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学生情况, 与教材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 变,由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接受式学习 向探究性学习转变,由关注学习结果向关

14、注学习 过程转变,知识目标需反映新成果,能力目标应 有层次,思想目标要反映时代精神 4.教学目标设计:确定教学的终点 具体化: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结果 层次性 主体:教师还是学生? 三维目标的有机联系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 元朝的史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 生观,塑造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品格; 通过学习文天祥抗元的事实,对学生进行 理想人格教育。 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 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了解中国原始人类分布的特 点,并分析其原因,锻炼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书中的材料,设计考古小游戏,了解元谋人的基本史 实,知道他是中国境内

15、最早的人类,初步发展根据资料来 考古的能力,以及理解考古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要作用。知 道北京人的基本史实,运用书中的图片,知道北京人工具 的使用,以及火的运用等史实,锻炼其表达能力和概括能 力。最后了解山顶洞人的基本史实,并于北京人相比较, 同时以火的使用为例,让学生分析山顶洞人先进于北京人 的原因,得出劳动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锻炼其比 较分析能力。最后通过问答形式对本课做出小结,训练其 概括整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讨论原始人吃、穿、住、用为题,导 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会合理想象,然后利用中国原始人类 主要遗址分布图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巩固其看

16、地图的 方法,然后利用书中的一段材料编制成一个考古小游戏, 让学生分析得出元谋人的生活状况,从而掌握一些考古的 方法,利用书中的图片,掌握北京人的基本史实,了解逻 辑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有关山顶洞人的内容,概括出与 北京人不同的方面,尤其是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初步掌 握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层次及相应动词 学习水平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包括独立 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 ,建立感性认识等。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 试、 考察、接触、体验等。 反应(认同):包括在经 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 和价值判断,建立感性认 识等。 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 意、反对、愿意、欣赏、 关 心、关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