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513687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一概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1. 蛋白质概况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很大。主 要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 中还含有微量的 P、Cu、Fe、I 等。 在食品和生物材料中常包括蛋白质,可能还包 括有非蛋白质含氮的化合物,(如核酸、含氮碳水 化合物、生物碱等;含氮类脂、卟啉和含氮的色素 )。 食品和其原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主要( 也是最常用的)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然后 乘一个蛋白质换算系数。这里也包括非蛋白的氮 ,所以只能称为粗蛋白的含量(但马铃薯等非蛋 白氮多的要单测)。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11%13%总 热量来自蛋白质。无论动物、植物

2、都含有蛋白质 ,只是含量及类型不同。 蛋白质是食品的最重要质量指标,其含量与 分解产物直接影响食品的色、香、味。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分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 射率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酸性和 碱性基因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具体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最常用的,国内外应用普遍。 双缩脲反应、染料结合反应、酚试剂法 国外: 红外分析仪 氨基酸总量酸碱滴定法测定。 各种氨基酸的分离与定量色谱技术。 有多种氨基酸分析仪。 第二节 蛋白质的定性测定 一、蛋白质的一般显色反应 电泳或纸层析之后用一些染料与蛋白质结合 并变色。书中列举了 5

3、种染料。 二、复合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一)糖蛋白的显色(3种方法) (二)脂蛋白的显色(2种方法) 第三节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一般说来,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 性食品。例如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为 20.0%左右, 猪肉 9.5%, 兔肉 21%, 鸡肉 20%, 牛乳 3.5%, 带鱼 18.0%, 大豆 40%, 面粉 9.9%, 菠菜 2.4%, 黄瓜 1.0%, 苹果 1.4% 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对于评价食品的 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提高产品质 量、优化食品配方、指导经济核算及生产过程控 制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些蛋白质的含氮量 一般为 15% 17.6%,有的

4、上下浮动 可以测出总氮 N 一、 凯氏定氮法 由Kieldhl于1833年提出,现发展为常量、 微量、自动定氮仪法,半微量法及改良凯氏法。 书中只介绍前三种。 = N6.25 = 蛋白质含量 (一)常量凯氏定氮法 1. 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 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 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 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 用H3BO3吸收后再以标准HCl溶液滴定。根 据标准酸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也可以用过量的标准H2SO4或标准HCl溶液 吸收后再以标准NaOH滴定过量的酸。 整个过程分三步: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 1.

5、 消化 总反应式: 加硫酸钾 作为增温剂,提高溶液沸点, 纯硫酸沸点 340,加入硫酸钾之后可以提高 至400以上。也可加入硫酸钠,氯化钾等提 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2NH2(CH2)2COOH+13H2SO4 (NH4)2SO4+6CO2+12SO2+16H2O 一定要用浓硫酸(98%) 加硫酸铜 作为催化剂。还可以作消化终点 指示剂(做蒸馏时碱性指示剂)。还可以加氧 化汞、汞(均有毒,价格贵)、硒粉、二氧化 钛。 加氧化剂 如双氧水、次氯酸钾等加速有机 物氧化速度。 仪器:219页 要防止爆沸。 另外:介绍“ 自动回流消化 仪” 2. 蒸馏 消化液 + 40% 氢氧化钠加热 蒸馏,放

6、出氨 气。 3. 吸收与滴定 用4%硼酸吸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指示 剂用混合指示剂(甲基红溴甲基酚绿混合指 示剂)国标用亚甲基兰+甲基红。 指示剂 红色 绿色 红色 (酸) (碱) (酸) 用过量的 H2SO4 或 HCl 标准溶液吸收,再 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酸液,用甲基红 指示剂。 吸收 滴定 操作方法:158页,其中讲“以奈氏试 剂”检查氨是否全部蒸完, 以奈氏试剂Nessler试剂,K2(HgI4) 检验NH4+离子,遇铵根,离子析 出黄色或红棕色沉淀。 配制 方法1、 3.5 g KI + 1.3 g HgCl2 溶于70 毫升 水。加30毫升4 mol/L氢氧化钠(

7、或氢氧化钾)溶 液,必要时过滤,并存于玻璃瓶中盖紧口。 方法2、 溶解11.5 g HgI2 + KI 10 g于适量少 许水,后加水稀释至50 ml,静置后,取其澄清液 ,弃去沉淀,储存于棕色瓶中。 结果计算:158页 注意: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一般为 6.25 也可查表。 说明: 所用试剂溶液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 消化时不要用强火,应保持和缓沸腾,以免 粘贴在凯氏瓶内壁上的含氮化合物在无硫酸存 在的情况下消化不完全而造成氮损失。 消化时应注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以便利用冷 凝酸液将附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促进其消 化完全。 样品中若含脂肪较多时,消化过程中易产生大 量泡沫,为防止泡沫

8、溢出瓶外,在开始消化时 应用小火加热,并时时摇动;或者加入少量辛 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并同时注意控制 热源强度。 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将凯氏烧瓶 冷却,加入30过氧化氢 23 m1 后再继续加 热消化。 若取样量较大,如干试样超过5 g 可按每克试 样5 m1的比例增加硫酸用量。 般消化至呈透明后,继续消化30分钟即可, 但对于含有特别难以氨化的氮化合物的样品如 含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或脯氨酸等 时,需适当延长消化时间。有机物如分解完全, 消化液呈蓝色或浅绿色,但含铁量多时,呈较深 绿色。 蒸馏装置不能漏气。 蒸馏前若加碱量不足,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氢 氧化铜沉淀,此时

9、需再增加氢氧化钠用量。 氢氧化铜在7090时发黑。 蒸馏完毕后,应先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清洗 管口,再蒸1分钟后关掉热源否则可能造成吸 收液倒吸。 二、 微量凯氏定氮法 1、原理及适用范围同前 2、与常量法不同点: 加入硼酸量有50 ml 10 ml, 滴定用盐酸浓度由0.1 mol/L 0.01 mol/L , 可用微量滴定管。 3、蒸馏装置见 159 页图 10-2 。 10-210-2 三、 自动凯氏定氮法 1、原理及适用范围同前 2、特点: (1)消化装置用优质玻璃制成的凯氏消化瓶,红 外线加热的消化炉。 (2)快速:一次可同时消化8个样品,30分钟可消 化完毕。 (3)自动:自动加碱

10、蒸馏,自动吸收和滴定,自 动数字显示装置。可计算总氮百分含量并记录,12 分钟完成1个样。 北京福德泰和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凯氏定氮仪 二、双缩脲法 传统的凯氏定氮法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准 确,不要大仪器,但费时间,有环境污染。 新开发的:双缩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染料结合法、 水杨酸比色法等。 1.原理 脲(尿素)NH2CONH2 加热至150160时, 两分子缩和成双缩脲。 双缩脲能和硫酸铜的碱性溶液生成紫色络和物,这种 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 CONH 与双缩脲结构 相似。在同样条件下也有呈色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11、可用分光光度计来 测其吸光度,确定含量。(560nm) NH2CONHCONH2 + NH3 NH2CONH2 + NH2CONH2 注:测蛋白质时叫双缩脲法,并不另加双缩脲 。样品不用消化 2. 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 本法灵敏度较低,但操作简单快速,故在生物化学 领域中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常用此法。本法亦适用于 豆类、油料、米谷等作物种子及肉类等样品测定。 3.主要仪器: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4000 r/min) 4. 试剂: (1) 碱性硫酸铜溶液 (2) 四氯化碳 5操作方法:采用凯氏法测出的蛋白质样品为 标准样绘标准曲线。 三紫外吸收法 1原理:利用蛋白质的特有基团, R ( NHCHCO

12、 ) 对紫外光有吸收作用在280 nm下,吸光度与蛋白 质浓度成直线关系,求含量。 2适用范围:常用于生物化学工作,因为干扰因 素多,故在食品分析领域应用不广泛。 3主要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3000 5000 r/min) 4操作:用凯氏法测定作标样做标准曲线 第五节 氨基酸的定性测定 利用各种显色反应(170174页)。 第六节 氨基酸定量测定 一氨基酸的一般定量测定 (一)甲醛滴定法 1.原理:氨基酸本身有碱性 NH2 基,又有 酸性 COOH 基,成中性内盐,加入甲醛 溶液后,与 NH2 结合,碱性消失,再 用强碱来滴定 COOH 基。 2特点:适用于发酵工业,如发酵液中含氮

13、量,其 发酵过程中氮量减少情况等。(适于食品 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3双指示剂: 40%中性甲醛溶液: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 氢氧化钠将40%甲醛中和至蓝色。 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4操作:同时取两份样: + 中性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直接滴,中和 样液中其它酸性物质。 + 百里酚酞+ 中性甲醛+ NaOH 滴,中和了 样液中氨基酸的羧基与其它酸性物质的总 和。 二者之差可计算氨基酸含量 (二)茚三酮的比色法 原理: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与茚三酮起反应, 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可比色定量。 二个别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介绍了8种氨

14、基酸的定量测定方法。 第七节 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 一薄层色谱法(薄层层析法(TLC 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简介: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而快速的层析 方法,它把吸附剂或支持剂均匀的铺在玻璃板 上成一薄层,把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合适 的溶剂展开,从而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的目 的。因为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所以称为薄层层 析。它的应用范围比纸上层析更广泛,常用来 分析氨基酸、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 (一)原理: 取一定量经水解的样品溶液,滴在制好的薄层 板上,在溶剂系统中进行双向上行法展开,样品各 组分在薄层板上经过多次的被吸附、解吸、交换等 作用,同一物质

15、具有相同的Rf值,不同成分则有不 同的Rf值,因而各种混合物可达到彼此被分离的目 的。然后用茚三酮显色,与标准氨基酸进行对比, 鉴别各种氨基酸种类,从显色斑点颜色的深浅可以 大致确定其含量。 Rf = a / b a b 样点 溶剂前沿 点样原点 优点: 展开时间短,一般在2030分钟,展开距离 通常只需10 cm,且分离效果好。 层析后得到的斑点小而清晰。 能够使用多种显色剂。 点样量少,灵敏度高。(比纸层析高10100 倍) 精确到0.01ug。 也可用于大量分离500 mg,作为样品制备 层析。 缺点:Rf值重现性比纸上层析差。 分类:按层析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分配、 离子交换、凝胶等。 (三)操作方法: 薄层板制备 样品液制备 点样:距薄板底端2cm处,用针画一标记作为 原点。再以点样距扳子宽窄可点几个点同时 展开,点与点之间间隔12cm。 a.可用毛细玻璃管、微量吸管或微量注射器。注 意要等一个点干了再点另一个点。 b.用一小直径3 mm 滤纸片,浸入样液,埋到 板子上先挖好一个小洞穴。 展开:点样完了,放入密闭容器中(展开槽 ),倾斜一定角度1030,下端浸入展开 剂1cm,千万别让溶剂浸过了样点。到离顶 端一部分,取出样板、晾干、显色。 a.展开剂的有关情况:主要是低沸点的23种有 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