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04157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地球物理信息解释技术在深层 潜山勘探中的应用 宋景明1单俊峰2王玉青1 ( 1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河北涿州0 7 2 7 51 ) ( 2 辽河石油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 2 4 0 1 0 ) 摘要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勘探认识的加深,兴隆台油田的深层潜山勘探获得了较大突破,2 0 0 4 年以马古1 井在太古界潜山中获得高产气流为契机。开展了重磁电震联合勘探。利用各种物探、地质资料,开 展全地球物理信息综合解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地质效果。 勘探背景 兴隆台油田位于盘锦市,构造位置处于西部凹陷兴一马潜山构造带。自1 9 6 9 年钻探的兴l 井获得 工业性油

2、气流以来,已基本实现三维地震覆盖,共完钻各类探井、开发井8 0 0 余口,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8 2 3 9 1 0 4 t ,含油气面积5 7 7 k m 2 。钻探发现了太古界、中生界、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二段、 一段、东营组等六套含油气层系。 针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及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潜山反射成像不清楚等具体的问题,应用多种技术 手段,将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紧密结合,研究结果认为,兴一马潜山构造带总体形态是以兴隆台潜山为 主体的背斜型隆起,向南、向北倾伏,受北东向西掉断层的控制,沿北东向呈条带状展布,并为北西、 东西向断层分割成各自独立的潜山圈闭。但由于潜山圈闭受到上覆中生界地层的影

3、响,落实程度不够, 为此,开展了重磁电震联合勘探,利用重、磁、电勘探方法对特殊岩性的判别能力,结合地震勘探方法 进行综合研究,以期对兴一马潜山带深层勘探有所突破。 勘探条件分析 对于各种物探方法而言,岩石物性特征是开展勘探的地球物理基础,是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 满足了这一条件,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根据钻井资料揭示,研究区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太古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从大量的物性统计资 料知,太古界、中生界及新生界也是主要的三个物性层:太古界为基底层,表现为高密度、高电阻率、 中一高磁化率;中生界为过渡层,表现为中等密度、中一高电阻率、中一弱磁化率;而新生界,尤其是 下第三系则基本

4、表现为低密度、低电阻率、无一弱磁化率特征。这种物性分布规律,使得各地层之间均 存在一定量级的物性差异,因此,具备了开展联合勘探的物性前提。 研究思路 以“富油气凹陷”理论为指导,以区带含油、复式成藏的理念,开展全地球物理信息综合解释。具 体思路是: 1 地球物理性质是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尽可能多的收集、整理、消化各种物性资料,分析其分布规律,为重磁 电异常的处理、解释奠定基础。 2 钻井、浅层地震资料为综合解释提供约束和控制 研究区位于辽河老油区,勘探、钻探程度甚高,具有丰富的已知资料。利用钻井资料从点上对地层 纵向分布、物性进行控制,地震剖面对中浅层界面进行约束

5、,达到“由已知推未知”的目的。 3 1 9 3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资料、多参数优势 重、磁、电资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单一资料难以避免多解性。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进行处理,在常规技术方法处理时充分考虑已有成果( 地质、钻井、重磁、地震) 信息,做到互为参考、 互相补充。同时贯彻“综合建模联合反演”方针,开展全地球物理信息综合解释,从不同角度、以不同 的参数解释同一地质问题,使解释趋于统一,从而提高解释精度。 异常特征 图1 所示为兴一马地区重力剩余异常图,重力异常总体走向N E ,中间为一较为连续的重力高带, 两侧则为相对连续的重力低。根据本区地层密度资料知,该区主要密度界面为太古

6、界与上覆地层之间的 界面,密度差在0 2 9 e m 3 左右。因此,重力剩余异常所反映的格局基本代表了太古界顶面的分布特征, 也就是说,重力高反映了太古界潜山高点所在,而重力低则是太古界下掉的反映。而局部重力高的相对 不连续,恰恰反映了该区太古界潜山受多期构造运动制约、相对孤立、总体成带的特点。 地质效果分析 1 太古界顶面形态 在物性研究基础上,利用重、磁、电、震综合建模,联合反演技术,以钻井资料和浅层地震资料为 约束,首先进行剖面反演。反演过程中,注意把握叮一V H 之间的统一关系,中生界以上层位以地震时 间剖面进行约束,深度以钻井分层为约束,深部以电性界面为约束。第二步,以剖面反演结果

7、为约束条 件,利用改进型P a r k e r 公式进行平面最优化迭代反演,求得太古界顶面分布( 图2 ) 。 图1 重力剩余异常图图2 太古界顶面埋深图 由图2 可以看出,该构造带N E 走向,存在2 个构造高点,m 9 3 井北测高点为著名的d t 潜山,圈 闭幅度11 0 0 m ,面积近6 0 k m 2 , 向N E 一侧倾没端发育一鼻状 构造;m g l 井区为另一构造高点,圈闭幅度9 0 0 m ,面积约 2 7 k m 2 。从整体分布来看,该区南、北两潜山构造之间存 在一个南陡北缓的洼槽,结合中生界分布知,该洼槽被中 生界粗相带砂砾岩及火山岩所充填。由此认为该两潜山应 为早期

8、形成、相互独立的潜山构造。 2 地震资料 图3 是利用城市3 D 地震资料解释得到的兴一马地区 太古界顶面构造图。由图中可见,构造总体走向N E ,向 N W 、S E 两侧倾没。该构造受N E 向西掉正断层的控制成 山,N W W 向展布的断层将潜山构造肢解。沿走向分别向 两端成台阶状下掉,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断阶山。主构图3 太古界顶面构造图 3 2 0 造高点位于中部,向两端依次降低,而且这些断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断洼或断槽。 3 对比分析 从地质意义上讲,图2 和图3 反映的是同一个地质层位( 心) o 两图对照,不难看出:二者相一致 的是兴一马潜山带总体走向N E ,潜山高点位于中部,

9、分别向两端倾没。所不同的是,在r a 9 1 井区和】d t 潜山之间,联合解释的结果,充分兼顾了各种资料的反应,显示出来的是在两山之间存在太古界洼槽; 而单一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的结果则显示为连续下掉的潜山,各小山头之间以断层接触,没有明显的洼槽 ( 断槽) 。 4 信息反馈 图2 中所示的m g l 井于2 0 0 3 年1 1 月完钻,获得高产气流。随后部署的r a 9 2 、r a 9 3 井,于2 0 0 4 年 春开钻,8 月完钻。在钻进过程中同步实施了重磁电震联合勘探项目,并及时开展了随钻分析。上述结 果表明,太古界顶面反演深度与实钻深度的直接差均小于2 0 m 。由此说明,重磁电震

10、联合勘探较之单一 方法的勘探效果更为明显,反演精度也有大幅度提高( 表1 ) 。 表1 深度误差统计表 井名实钻深度( m )反演深度( I n )直接差( m ) m g l 井 3 8 1 43 8 3 0+ 1 6 m 9 2 井 4 7 1 44 7 0 0 一1 4 r a 9 3 井 4 0 4 64 0 6 3 一1 7 结束语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各油区基本已进入到高成熟勘探阶段,勘探目标具有隐蔽性强、埋深大、规模 小等特点,勘探难度急剧增大。利用重力、磁力、电法、地震等各种物探资料,结合地质资料,开展全 信息综合勘探、联合解释,必将克服单一方法带来的多解性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解释

11、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全信息、综合勘探思想必将带来东部深层及复杂、困难区勘探的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 【2 】2 【3 】3 【4 】 【5 】 6 】 【7 】 漆家福,陈发景下辽河一辽东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构造解析地质出版社,1 9 9 5 王燮培等石油勘探构造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 9 9 1 刘和甫沉积盆地构造样式,盆地分析系列丛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 9 9 2 廖兴明,姚继峰,于天欣等辽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石油工业出版社,1 9 9 6 孟卫工等辽河断陷深层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目标,中国东部深层石油勘探论文集,谯汉生等主编石油工业出 版社,P 7 9 1 0 9 王宜昌等勘探程度高的地区重力细测效果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 9 8 4 ( 2 ) P 1 5 1 。1 5 9 梁生正全信息石油地球物理、地质综合解释探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 0 0 1 年,第3 6 卷增刊 3 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