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0098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DOC) 作者: 日期:2 从电子行业价格变动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产业竞争力并不强。本文以电子行业价格变动为切入点,通过全面客观的SWOT分析,剖析现阶段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该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有所裨益。一、近九年福建电子信息产品价格变动情况近九年来,福建省电子

2、信息产品出厂价格低位运行,跌幅深于全国水平。2002年以来,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出厂价格一路走低,出厂价格指数出现两大谷点,分别为2006年(下跌12.6%)和2009年(下跌11%)。同全国比,跌幅均深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跌幅差最大,为9.2个百分点,2009年跌幅差为6.7个百分点(见图1)。分行业看,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器件、电子元件、家用视听设备等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低位运行(见图2)。图1:2002-2010年福建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厂价格指数同比走势图图2:2002-2010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分行业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此外,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产出与市场占有份额变动情况(见图

3、3、4)看,一是总体上呈逐年下降;二是行业增加值在全部工业中所占的份额均低于总产出所占的份额(这与该行业主体为低端制造与来料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密切相关)。(一)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电子信息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2年的18.8%下降至2010年的10.6%。(二)全省工业增加值中,电子信息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2年的13.1%下降至2009年的7.4%。图3:2002-201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中电子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变动趋势图(三)福建电子信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情况(见表1,其他年份未采集到统计数据):从2003年的5.7%(居全国第五位)降至2007年的3.9%(居第八位)。表1:2

4、003-2007年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情况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市场占有率(%)5.75.24.84.33.9国内排名56688 图4:2003-2007年福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动趋势图从全球视角看,发达国家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也逐步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某些产业链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福建近几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整体上主要以来料加工型企业为主导,排名靠前的几大高端企业多属此类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因此

5、,综合近九年来的价格走势、产出与市场占有份额变动及主体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端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并不强。二、福建电子信息产业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en)第一,生产总量稳步增长,企业规模产能位于同行业前列,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2005-2010年福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见表2。表2:2005-2010年福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企业数(个)348385403467495528工业总产值(亿元)1304.481472.131580.621717.861713.202311.50工业增加值(亿元)

6、259.66347.09363.29305.36346.42520.70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286.291434.441509.041672.921702.412281.22从表2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逐年增加。2010年,全省拥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生产企业528个,比2009年增长6.7%,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11.50亿元,比2009年增长34.9%,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0.70亿元,比2009年增长50.3%,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1.22亿元,比2009年增长34.0%。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及国内市场占有率情况:以2009年为例,移动通信手持机生

7、产量为672万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9%,居全国第八位;微型电子计算机设备生产量为607.2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33%,居全国第五位;集成电路生产量为0.11亿块,国内市场占有率为0.03%,居全国第十二位;彩色电视机生产量为681.84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89%,居全国第五位。第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经济增长点初现端倪。一方面IC设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全省IC设计业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实现产值13.30亿元,增长21%。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2009年成功推出65纳米的音视频芯片,公司产品从低端到高端,涵盖便携式多媒体主控芯片主要市场,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

8、份额,并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动漫游戏产业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全省动漫游戏产业实现收入27.50亿元,增长20%。中国移动总公司已确定将全国唯一的“手机动漫游戏研发营运基地”设在福州。动漫游戏龙头企业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产品魔域、征服等已成功推广至全球六大语言区,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络游戏出口商。另外物联网产业崭露头角。新大陆、星网锐捷、联迪、欣创摩尔等企业的研发团队在电子回执、2.4G射频读卡器、自助终端、制造业MES等方面的研发及应用走在国内前列。第三,产业群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省内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福州信息产业以光显示、

9、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通讯、应用软件、动漫创意等产业集群为主。2009年福州共有规模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13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590.02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09.2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1.30亿元。近年来,福清依托融侨开发区(国家显示器产业园)原有的液晶显示产业,着力打造承接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目前,福清光电科技园初步形成了以冠捷、捷联、华冠等台资企业为龙头,福强精密印制线路板、冠茂金属制品、正茂塑胶、鑫明电子等近60家电子信息企业组成的显示器产业链,集合了模组、主控板、升压板、转轴、铝电解电容器、

10、模具等生产与一体的显示器加工配套协作体系。福厦软件企业群也初具规模。2009年厦门市共有124家软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其中,销售过亿元的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5家;平均销售额达25722.62万元。第四,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政策优势,闽台交流合作的贯彻实施是福建的一大优势,给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以厦门为例,厦门市大力发挥区位优势,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吸引台湾优秀企业共创双赢。厦门市已经与台积电、和舰科技、华映、磐锦科技等多家台湾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有关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厦华与台湾华映合作研发,新产品研发周期从合作前的8个月,缩短为3-5个月,彩电出口提速;厦门

11、精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磐锦科技公司合作,解决无线宽带设备接入难题;森格尔、中庆微等一批台湾上市公司与厦门IC合作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厦门IC设计企业从2007年的6家发展到目前的30多家,营业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2.劣势(Weakness)第一,结构性矛盾凸显,侧重低端制造业与来料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发展历程来看,省内电子信息产业长期侧重低端制造业,且以来料加工型企业为主,在规模和量上渐渐做大产业,如戴尔、冠捷等企业的产能一直居于同行业前列。但是从价值链上来看,却是处于低端,以200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3100亿元为例,其中低端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150亿元,而

12、高端的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只有300多亿元,仅占9.7%。第二,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产业核心技术。省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核心技术缺乏,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发展受制情况严重。如:平板显示产业,高世代大屏幕液晶面板等上游屏资源受制于人;LED产业,高端功率型超高亮度LED芯片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级高纯度多晶硅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工艺“瓶颈”还有待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厦门市2009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20家掌握核心技术的新产品销售收入34.54亿元(占企

13、业销售总收入的23.4%),比上年同期减少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曾经是福建省明星企业的夏新电子公司,已于2008年10月停产。莆田市电子信息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多为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生产任务由集团指派,产成品和原材料在同级子公司或向上级配送中心流转,生产技术由上级专人指导,研发中心的队伍人事和技术产权也多由集团公司掌握,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如,台湾通信的可视电话机项目,其主要核心技术是由台湾母公司提供,福建省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的4、6英寸芯片生产线,是属于俄罗斯的外移产业。第三,产业外向度高,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大。福建电子信

14、息产品出口依赖度大,受国外市场影响显著。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捷联电子产值同比下降24%,戴尔(厦门)下降38.3%,漳州灿坤下降45%,南靖万利达下降9%,厦门多威下降18.3%,厦门建松下降21.6%;福建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同比下降21%,福建福顺微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产品4英寸、6英寸晶圆片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出口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9%。3.机会(Opportunity)第一,政府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近些年来,相继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意见、福建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2010-2

15、012、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等,提供了政策支撑。第二,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政策优势,闽台交流合作的贯彻实施,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4.威胁(Threaten)第一,国际产业竞争愈益激烈,国内区域发展形势逼人。金融危机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着新一轮的战略转移与规划,国内其他省份也积极抢占高点,竞争非常激烈。第二,上游企业成本压力转嫁,价格持续走低。电子产品面临国外产品入侵与国内同行价格战两重挑战,因而价格持续走低。加上元器件行业价格受下游电子整机企业,上游原材料企业两头挤压,本已微不足道的利润,在双重挤压之下,步履维艰。第三,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利润大幅降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