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974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

2、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 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二、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

3、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三、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

4、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F也越大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考查某同学用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1)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在另一端绑上两根系有细绳套的细线B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 g),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结点的位置O和细线方向C将图甲中钩码取下一个,并将细线用一光滑铁钉B(可随时固定)支开,在另一细线上挂上弹簧测力计,使两细线成一定角度,拉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所示,图中、可测定,当时,橡皮筋正好位于竖直方向且橡皮筋

5、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的位置O重合,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N(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解析(1)由实验原理可知本实验利用等效替代法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甲中钩码的重力即合力大小,细线方向即合力方向,所以应记录钩码的个数(细线上的拉力)、结点O的位置和细线方向,在用钩码和弹簧测力计一起拉橡皮筋时,一定要将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的位置O重合,此时应记录钩码个数、弹簧测力计示数及对应的细线方向,分析图乙中结点的受力情况可得水平方向有4mgcos Fcos ,代入数据得弹簧测力

6、计的示数应为F3mg1.5 N.(2)由(1)知是等效替代法答案(1)钩码的个数(细线上的拉力)1.5(2)B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图甲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 F1和 F2 的方向分别过 P1 和 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 F3 的方向过 P3 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 F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 F1和F2的合力(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

7、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 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 O 点,下端 N 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拉动 N,在白纸上记录下N 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 N 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丙所示. 过 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 a、b 两点, 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 a 和 b 时所受水平拉力 Fa、Fb 的大小关系为_.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 2

8、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 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解析 (1)作出的图示如图1所示(2)重物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由于重力不变,两次实验时,橡皮筋拉力FT的方向相同,故水平拉力F大小相等,即FaFb.(3)根据题图丙可知,选项B、D正确,A、C错误(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等可减小误差答案 (1)见解析图(F合4.64.9 N都算对)(2)FaF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

9、换用弹性好的弹簧)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对本实验的迁移创新可能从以下角度进行:1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2实验器材的改进(1)用橡皮筋 弹簧秤:三个相同的橡皮筋,可将三个橡皮筋系于一点,互成角度地将它们拉长,记下各自的拉力方向,伸长后的长度,并测出原长,根据伸长量确定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使用力传感器:用力传感器确定各力的大小,同时确定细绳中拉力的方向,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3)钩码 弹簧秤(2017衡阳模拟)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

10、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g取10 m/s2)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1.0010.5801.002F20.8680.2910.8653060150(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选填“F1”或“F2”)钩

11、码质量为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F1sin ,当30时,F11.001 N,可求得m0.05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目的是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答案(1)F10.05(2)C1(2017长春模拟)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

1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解析:选A.为保证等效,必须把橡皮条的某一端拉到同一点,故A正确;实验中还要记录拉力的方向,故B错误;两拉力的夹角可以是其他的合适角度,C错误;实验中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因此开始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要小于最大量程,D错误2.(2017武汉调研)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甲中G

13、E是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图乙中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F1、F2将小圆环拉至O点;图丙中用一个拉力F将小圆环仍拉至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拉力F1、F2的方向一定相互垂直B在实验装置图乙、丙中,橡皮条的拉伸方向必须沿竖直方向C在实验装置图乙、丙中,必须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D图乙操作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完成图丙所示的实验步骤解析:选C.进行题图乙中的操作时,只需两拉力F1、F2的大小、方向明确,不一定相互垂直,选项A错误;题图乙、丙中的实验产生的效果相同,就是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题图乙操作完成后,若更换橡皮条,则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选项C正确

14、,B、D错误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2 N,所以A的读数为3.6 N.(2)根据三力平衡的特点可知,弹簧测力计A、B的拉力的合力与重物M的重力等值反向,故A项是必要的弹簧测力计的零点误差影响各拉力的测量值,所以使用前需校零,B项是必要的只有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才能保证所研究的各力在同一平面内,C项也是必要的实验中只需测出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重物的重力即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测力计A的拉力不同时O点的位置就不同,故没必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答案为D.(3)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说明拉弹簧测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