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98393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1、相关定义1.1、压力容器的概念、现状及系统特征 压力容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冶金、核能、宇航、轻工、天然气、军工等工业部门,压力容器技术与力学、材料、焊接、热处理、锻压、冷作加工、机械加工、无损检测、计算机、质量保证等专业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 压力容器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 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尺寸和介质等要求范围的钢制压力容器。按照GB150钢制压力容器,美国ASME标准,欧洲EN标准,日本J标准等国际上相关的规范与要求进行设计制造。核承压设备、军事装备用承压设备、科学研究、真空下工作等承压设备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

2、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及其它国家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制造。 国家为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三类。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必须向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国防科工委、美国机械工业协会(ASME)总部等部门和机构申请,并经过考察批准,获得相应的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核承压设备制造许可证、ASME授权证书及钢印等相关许可文件,并按规定定期申请接受复查。比如,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每5年持证单位必须按规定办理换证手续。持证期间必须接受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按劳动部发1995300号文,国内压力容器企业

3、必须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实行分级管理,由高到低分AR级、CR1-4级、BR级和DR5级。 1.2、工作压力的定义 尽管对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已持续很久,然而学术界对于工作压力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 一的概述。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工作压力进行研究、界定,形成了不同的学术 流派。 事实上,工作压力具有内涵丰富,多维多层次的特点,各流派的界定都是基于各自的 研究视角,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参考外国文献中对于工作压力的研究情况可知, 现有对工作压力含义的界定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刺激说、反应说和刺激-反应说三大类:刺激 说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把压

4、力看作是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个体身心的 紧张和恐惧等。该学说重点关心压力刺激的来源,强调要根据环境的刺激特性来描述压力状 态,并且认为这种刺激环境带有干扰和破坏的属性。压力的刺激学说认为人们承受压力是 有限度的,当压力超过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永久的破坏。因此,刺激说特别强调 压力不能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压力极限,即强调压力强度和个体承受之间的平衡状态。 (1)与压力刺激说观点相近的压力定义主要代表有: 5 Janis和Mann (1979)认为:压力事件就是指那种典型的,会导致强烈的不愉快情绪 (如焦虑、恐慌、沮丧、羞耻),并且影响正常的信息处理方式的一切环境变化。 Ruff(1985)等人

5、认为:压力通常指能影响机体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时要求 机体付出一定的努力以使基本功能维持在所希望的状态。 Akster(1991)认为:压力是导致(或预料会导致)个体基本功能不平衡的任何环境 力量。 (2)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体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 种压力。该学说把压力看成是人的主观感受,着眼于人们对待压力的体验和认知。面对压 力每个个体反应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程度及对个人的影响因人而异,有很大的 差别。与压力的反应说观点相近的压力定义主要代表有: Ivancevich和Mateson( 1994)将压力简单定义为:个体对于环境的反应。 Summers,

6、 Decotiis和DeNisi (1995 )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体由于正常生活方式的 改变而引起的焦虑感,而非改变本身。 Beehr(1995)将工作压力定义为:一种起源于人与工作的相互作用的、以人的内部变 化为特征并导致他们偏离正常功能的状态。 (3)刺激-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 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环境刺激造成的紧张也包括人们对环境刺激 的主观反应,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个体特征差异及对待压力策略的其他因素。它全方位、 多视角地考察了个人特征与外界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与刺激 反应说 观点相近的压力定义主要有: La

7、zarus和Launier(1978)认为:压力是需求以及理性的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McGrath(1976)认为:压力是个人的需求与能力之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下,需求得 不到满足引起的后果。 Munz(2001)认为:压力在本质上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引起的个体焦 虑性反应,压力反应是个体在某些方面过分紧张的一个预警性指标。此外需要强调工作压 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包括个体在工作情景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 工作场所之外的对Z作产生影响的压力,而狭义的工作压力仅为工作情景中的压力。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Munz的对于工作压力的定义来做为本文对于工作压力的定义。

8、6 1.3、工作压力源相关概念 2.2.1 工作压力源定义2.2.1 工作压力源定义 工作压力源(stressor)是指导致工作压力的刺激、事件或环境。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 于工作压力的来源做过专门的研究,通过笔者整理,将目前工作压力源的主要理论概括如 下: 8 Weiss(1976)认为工作的压力源主要有:(1)工作本身原因。工作任务的多少,任务的 复杂程度,工作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对员工的压力。(2)组织中的角色。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 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对人或组织中的事物负有责任等。(3)职业发展。升迁的快慢,社会地 位的高低、缺乏基本的职业保障以及抱负心不能得到满足等。(4)组织结构与风格。在缺

9、乏 参与决策的机会,领导对于工作上给予过多限制等。(5)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上级或者同 事不能融洽的相处,工作上经常无法得到上级和同事的有力支持等。 Cooper和 Marshall(1978)通过对白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工作 压力主要有:工作的本身因素(工作负荷程度、工作时间长短、缺少自由度等)、组织中的 角色(组织内员工之间的冲突、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间的冲突、所接受的不同任务间的冲突)、 工作中的关系(是否能够得到上级的支持、与同级同事之间的关系、组织内部和社会对于个 体的支持等)、职业发展(组织内的工作安全度、辞职与晋级、是否能够自我实现等)、组织 结构和倾向(组织内部

10、的价值观、组织内部的决策方式、组织内领导的领导风格、组织内解 决冲突的方法等)。 Ivancevich和Mateson(1984)借鉴了以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工作压力源可分为组 织内部所产生的压力源和组织外部压所产生的压力源两部分,强调了个体差异对于压力认 知的区别。他们把压力源归纳为五个基本类型:个人的生理条件、个人因素层面、团队因 素层面、组织因素层面和组织外因素层面。其中,个人因素层面涉及到个体角色和职业发 展,组织因素层面包括组织内部倾向、组织内部结构、工作的设计和任务的特征。 罗宾斯(1997)根据研究结果确认了三种类型的压力源: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 素,并认为个体差异(如

11、工作经验、个人认知等)对与是否形成这三种因素所导致现实压力 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技术的不确定性这几个方面;组织因 素包括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要求、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和组织生命周期这 几个方面;个人因素则包含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个性特点这几个方面。 我国学者许小东(1999)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压力源是在组织层面、工作层面的内容,把 压力源概括为:工作的内在特性与工作的具体要求、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工作负荷过重、 工作活动的相应对象、组织内部中的相互支持、对有关决策的参与程度、以及其他与组织 相关的因素。 马可一(2001)认为工作的压力源分为工作任务压力、工作

12、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和工作环境压力。 9 1.4、压力的概念 在目前的科学文献中,压力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指那些 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第二个方面,压力是指一种主观的反应。从这个 意义上讲,压力是一种心态,它是人体内部处向的解释性、情感性的、防御性的 反应过程。第三个方面,压力可能是对需要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关于压力(stress),研究者有着许多不同的定义。Hans Selye 对压力的定义是”身 体对承受的各种要求所做出的非具体反应”。对压力的常见的定义是,压力是一种 “限制的力量”。当涉及到人时,这种力量是指身体承受的力量。也有研究者认为压 力是个体

13、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Ruff 等人认为:压力通常指能影响机体的各种 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要求机体付出一定的努力以使基本功能维持在所希望的状 态。 本文认为:压力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使个人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地、 持续地作用与个体,在个性以及应付行为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 为的反应过程。 1.5、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义 竞争政策,是”一整套确保市场竞争不因受限制而减少经济福利的政策和法 律” 66 。从法理学的角度,政策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 制定的、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刚性较强;而政策一般是由政府或政 党基于一定目标制定的指导方针或行动方案,刚

14、性较弱。但在竞争政策的意义上, 两者常常被认为是相近的概念。这是由于调整市场竞争的法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 经济学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法律原则性内容比较多,使反垄断法在很多情况 下都难以确立一条绝对的违法性标准,它需要在具体适用时由执法机关先对某个 竞争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后才能判定是否违法。这种不确定性使调整竞争的法律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政策,因此调整竞争的法律和政策常常被视为一个整体, 统称为竞争政策。 国内学术界在谈到竞争政策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争政策指一切与 竞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反倾销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狭义的 竞争政策仅指反垄断政策。在美国,竞争政策通常在狭义

15、上使用,指反托拉斯法 及相关指南、司法判例;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竞争政策一般也仅指欧盟和各成员国 66意马西莫 莫塔: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沈国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版,第 20 页 。 28 的竞争法。本文里也采用狭义的竞争政策概念,指反垄断政策。从内容上说,各 国的反垄断政策普遍都对企业间限制竞争协议、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企业集 中三类行为做出了规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反垄断政策彼 此间相互吸收和借鉴,在内容上也逐渐趋同,近年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产业政策”一词最早是在197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大会上一个名为日本 的产业政策的演讲中被提到的,此后

16、被广泛使用,但直至今日国际上仍然没有 对此形成统一定义。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 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7 。其中,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 织政策又是产业政策的核心。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本国现有产业结构的状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 一般规律来调整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政府可以在 各产业之间建立相对的主次关系,选择和支持主导产业、扶持弱小产业和新兴产 业、撤让衰退产业,从而使本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组织政策则是在某个 产业内,对企业的规模、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以促进资源在企业间的合理 配置。其实质就是调整产业内大中小企业之间关系。因此,产业组织政策不可避 免地会涉及到竞争政策和中小企业政策。 从定义可以得知,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都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但在规制 重点上两者存在着明显差异:竞争政策致力于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机制,而产业 政策目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