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5729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教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高考四大能力要求宏观掌控高考透视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最基本的层次,无论哪一级别的考试,无论题目难易,解题的第一步都需要从题目题干文字材料、图像图表材料、设问选项中获取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有效地理信息的获得和正确解读是成功解题的基础。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这一层级能力要求是成功解题的第二步。被调动的基本知识来自平时复习过程的储备;基本技能则来自于平时、多次的严格训练。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对接、整合的过程。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和规律的考查是各级考试中最核心的考核项目。

2、这种描述和阐释能力必须经过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多次、严格、规范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术语运用、语言表达、逻辑要求方面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是理论性的地理问题,也可能是实践性的地理问题。这一能力要求是试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对创新思维能力、组织论据论证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很高,一般来说,这种问题最贴近实践生活。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本途径从文字背景材料(题干及辅助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解题有效信息,大部分是由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来承载。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理解,才能提取有效信

3、息。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地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的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

4、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不同类型的图像承载的地理信息不同,读图像要求找出关键的显性信息,并调动出隐性信息。题干文字背景材料、设问和图像信息与大脑储备的信息有机整合对接,才能正确解题。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

5、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前一题解答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定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方法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1.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解题思维模型2.模型应用及特别说明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要做到以下几点: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

6、积累,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自然地理题目,偏重地理事象特征、规律、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偏重对某项人类活动所持观点、方法的运用,实践性强。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板长期复习和大量的考试中会发现有很多原理与重要问题经常出现,对这种高频知识或问题要善于归纳和整理。这不同于前者简单的储存,而是更重视对这种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多用常用的答题“模板”,便于检索,随时调用,使其在新问题上也可以共享,是待命的“常规武器”

7、,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如以我国陆地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这一考点为中心构建以下知识模型。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到一起,形成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新体系。既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多角度、多系列、抱成团的知识新体系。这有利于考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主干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把分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境时能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方法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

8、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方法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关键。必须准确把握事物的规律和原理,才能正确表达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征。方法2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1)技术性设问要准确、规范。一般为绘图类操作题目。(2)基础性设问要回归教材。这类题目难度小,思维能力要求低,可轻而易举从书本中得出答案信息。(

9、3)描述特征性设问要把握住地理事物整体特征,兼顾细节。这类问题有一定难度。(4)综合性阐释的设问要善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类题目往往在描述地理事物特征、规律基础上要求分析相应的原理。常见关键词语有“分析的原因”“比较差异,并分析原因”“评价”等。(5)多点设问要逐步解答,做到点点到位。试题的一个设问中包含几个设问方式和几个考查方向。仔细审题,不能遗漏,不能混淆。方法1、2侧重于解题思维过程的指导,下面的方法3、4侧重于强调日常训练和答题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3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晨昏线问题变化多,有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

10、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方法4注意把握描述和阐释的表述技巧回答时注意要点全面、表述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用词恰当、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言简意赅。紧扣试题要求描述,首先要有针对性,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和理解地理名词概念,切忌问东答西,要依据资料和图表。描述最好有实地观察,但在实际考试中只能依赖试题中的文字叙述或图表数据,要通过仔细读图、推敲文字,准确说明地理特征。观察要细致、全面,描述要准确、到位。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

11、问题。这类问题在高考试卷中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论证和探讨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角度准确,观点鲜明回答这类问题必须亮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辞。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论证观点时表达要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层次性,不能出现与观点相悖的论据或前后矛盾的论证。论证观点、表达和内容有机结合论证时要做到论点、论据高度统一,与所学地理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以原理性文字代替答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试题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

12、”“特征”等的形式出现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明确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与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的重要性”“的影响”“的作用”等的评价比较性论证主要是对不同地域、不同地理事象特点、过程和原因的辨析、对比推理性论证对于某些内容并不熟悉,但试题中又提供了明确原因的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试题信息进行推理论证考题1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

13、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C(2)B(3)B考题22017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

14、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

15、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考题3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一)。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二)。(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西北东南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沿岸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大(2)湖泊台田鱼塘(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和水渠;建筑用地占用沼泽。(三点即可)体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