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1996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李唐】指唐朝。【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

2、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隐逸】指隐居的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2、补充解词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自李唐来 从世人盛爱牡丹 众、多香远益清 更加陶后鲜有闻 少宜乎众矣 多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予谓菊: 认为。3、一词多义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

3、: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体裁:“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杂文相似。四、课文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

4、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5、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指出菊、牡丹、莲象征不同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

6、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本文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七、简答: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7、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

8、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中考链

9、接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

10、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1、)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4分)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1)

13、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答: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14、,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余以为妙绝( )7.

15、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读xin,活鱼。B读xin,新鲜。C读xin,鲜艳。D读xin,少。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10.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