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483033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 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2014年度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材料 2014年度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材料 20142014年度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材料 在城市近郊的镇,人们在不经意间会发现一个绝佳的人居环境:这里的春天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这里的秋天挂满了累累硕果,这里的居民热情好客,这里的民风淳朴端庄,这里的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这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 源”,就是市区镇村。 村紧挨着镇政府所在地,下辖9个村民组,有农户867户,人口2845人,党员53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村两委班子涣散,村干部精神状态萎靡;村民致富无门,怨声载道,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现象层出不穷,是全镇有名的“落后村”。九

2、十年代初期,在新任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人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起色。九十年代末期,村紧紧抓住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契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方位再造村新形象,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全村上下形成了致富求美、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村在完成了村集体收入的原始积累后,仍然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了使创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结出硕果,让广大村民更深刻地体验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从而达到致富求美、文明向上的目的,村坚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

3、合,将“虚活儿”抓实。 村党支部书记有一种认识:精神文明建设是“虚活儿”,是“软任务”。如何将虚活儿抓实,如何将软任务变成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确实下了一番心思,颇费了一些脑筋。经过反复思量,他最后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位于“群众所需”:只要是群众迫切需要的,就马上干;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但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就做出规划、定出目标干;只要是群众不需要的,就不干。 从这一理念出发,每年开春村都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向大家征求意见。2014年,群众强烈要求改善小学生的校园环境及强化村级道路的管理与养护,建议村委会将改善学校环境和村路的养护作为当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点。村两委班子采纳了这

4、一建议,立马组织人员进行测算,施工。在集体资金中抽出6.5万元,用于校舍的维修及垒院墙;拿出6万元将全村的村级道路进行了修复、平整。现在,学生们可以安心地在校园内读书,再也不用担心四面透风的教室和四敞八开的操场了;而村民们走在平整的村路上,也不用担心山上的果和地里的菜卖不出去了。好范文出品 打铁需得自身硬。村两委班子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抓住各种机会,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2014年省政府提出“村村通油路”工程,村敏锐地意识到机会到了,响亮地提出了“强化创建活动,实现组组通油路”的口号。在征得党员和联户代表的同意后,两委班子将2014年村里的工作重心放在精神文明

5、创建活动中: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实现组组通油路目标。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经过十个月的艰苦努力,总投资200万元、长7公里的环村柏油路终于建成。现在走在村,满眼皆是“清一色”:清一色的柏油路面、清一色的毛石护坡、清一色的路边沟、清一色的挡土墙 正是由于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2014年村荣获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单位。 把“需活儿”抓实,把“软任务”变成了群众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实惠”,把“群众需要”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旨,村彻底地改变了破烂不堪的村容村貌。 二、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村两委会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 农村基层工作每天与农民打交道,农民最厌烦村委会工作有始无终,虎

6、头蛇尾。村两委班子牢牢把握村民的“脉搏”,各项工作开展都是有始有终,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也是这样。自1996年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来,村始终坚持设专人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始是专职副书记抓,副书记编制撤消后,专职党建委员抓。 始终配备专人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杜绝了工作中出现的虎头蛇尾现象。 三、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群众自发组织相结合,做到“有付出就有回报”。 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村上下涌现出了“学、比、树”的喜人局面。学,就是学文明人,做文明事;比,就是比先进,找差距;树,就是树人的新形象,树村的新品牌。 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

7、深入持久开展,村涌现出了九支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达到了一组一支,长年累月地活跃在村民组当中。这九支秧歌队,无论主观 还是客观,都为村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起到了义务宣传的作用。为了将这一喜人局面深入持久地维持下去,从2014年开始,村集体每年都拿出4500元,用于回报秧歌队员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所付出的汗水。同时村委会及时地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模范通报给秧歌队,通过秧歌队自编自演的节目进行宣传,达到家喻户晓。 由于村 民素质的提高和相应的激励机制,现在村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队伍好范文出品越来越大,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不良行为几乎绝迹。 四、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农民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

8、小康社会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好范文出品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一个贫穷落后的村,不要指望那里人们的精神境界有多高。十年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始终将创建活动与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与形成本地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创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不误。 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村两委班子分析现状找出路,变劣势为优势,依靠荒山出效益,以果树生产为龙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先后引进艳红桃、“寒富”苹果、“明珠”梨、“爱宕”梨等12个品种。为使村民对新品种认可,村两委采取“一讲二发三看四试”的方法进行推广,即一是召开党员、联户代表和果树大户进行宣

9、传讲解;二是逐户发放新品种资料;三是组织党员、联户代表和果树大户去参观学习;四是对村干部和果树大户先行试栽,试栽成功之后再进行推广。特别是“寒富”苹果,仅2014年春就栽了250亩,23000株。同时大量推广苹果套袋技术,使果农收入提高810。 在怎样引导、组织村民致富上,村抓住区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有利时机,做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的发展规划。围绕规划,村投资25万元修了引水上山工程;投资200万元搞环村油路工程。现在园区有果树3000亩,无公害水果年产量达到150万公斤,产值200余万元,其中燕红桃、北京1号梨、寒富苹果等品种已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

10、现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380亩,年销售成品杜鹃花80万株,销售额480万元,95销往外埠,少量销往日、韩等国家。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500元。好范文出品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逐步推进,人又制定并完善了新农村发展规划。到2014年,村要形成“二、四”的产业格局,即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两个园区,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四个产业。到2014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村集体当年收入100万元的目标。 现如今的村,村集体收入一年一个大跨步,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的实践证明,只有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群众所需”为出发点,才能保持创建工作的长盛不衰

11、。 中共镇村支部委员会 镇村民委员会 2014年2月26日 第二篇:2014年度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材料20142014年度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材料在城市近郊的镇,人们在不经意间会发现一个绝佳的人居环境:这里的春天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这里的秋天挂满了累累硕果,这里的居民热情好客,这里的民风淳朴端庄,这里的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这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就是市区镇村。村紧挨着镇政府所在地,下辖9个村民组,有农户867户,人口2845人,党员53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村两委班子涣散,村干部精神状态萎靡;村民致富无门,怨声载道,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现象层出不穷,是全镇有名的“落

12、后村”。九十年代初期,在新任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人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起色。九十年代末期,村紧紧抓住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契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方位再造村新形象,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全村上下形成了致富求美、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村在完成了村集体收入的原始积累后,仍然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了使创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结出硕果,让广大村民更深刻地体验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从而达到致富求美、文明向上的目的,村坚持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13、村相结合,将“虚活儿”抓实。村党支部书记有一种认识:精神文明建设是“虚活儿”,是“软任务”。如何将虚活儿抓实,如何将软任务变成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确实下了一番心思,颇费了一些脑筋。经过反复思量,他最后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位于“群众所需”:只要是群众迫切需要的,就马上干;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但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就做出规划、定出目标干;只要是群众不需要的,就不干。从这一理念出发,每年开春村都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向大家征求意见。2014年,群众强烈要求改善小学生的校园环境及强化村级道路的管理与养护,建议村委会将改善学校环境和村路的养护作为当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点。村两委班子采纳了

14、这一建议,立马组织人员进行测算,施工。在集体资金中抽出6.5万元,用于校舍的维修及垒院墙;拿出6万元将全村的村级道路进行了修复、平整。现在,学生们可以安心地在校园内读书,再也不用担心四面透风的教室和四敞八开的操场了;而村民们走在平整的村路上,也不用担心山上的果和地里的菜卖不出去了。 本文出自好范文网-http:/www.H打铁需得自身硬。村两委班子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抓住各种机会,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2014年省政府提出“村村通油路”工程,村敏锐地意识到机会到了,响亮地提出了“强化创建活动,实现组组通油路”的口号。在征得党员和联户代表的同意后,两委班子将20

15、14年村里的工作重心放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实现组组通油路目标。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经过十个月的艰苦努力,总投资200万元、长7公里的环村柏油路终于建成。现在走在村,满眼皆是“清一色”:清一色的柏油路面、清一色的毛石护坡、清一色的路边沟、清一色的挡土墙正是由于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2014年村荣获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单位。把“需活儿”抓实,把“软任务”变成了群众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实惠”,把“群众需要”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旨,村彻底地改变了破烂不堪的村容村貌。二、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村两委会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农村基层工作每天与农民打交道,农民最厌烦村委会工作有始无终,虎头蛇尾。村两委班子牢牢把握村民的“脉搏”,各项工作开展都是有始有终,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也是这样。自1996年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来,村始终坚持设专人抓精神文明创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