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3 捕获光能的色素讲练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085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23 捕获光能的色素讲练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物 23 捕获光能的色素讲练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23 捕获光能的色素讲练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23 捕获光能的色素讲练 中图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3: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标要求】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考向瞭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知识梳理】一、捕获光能的色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一)原理解读:1、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2、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二)实验流程图示:1、提取色素:(1)称取绿叶;(2)剪碎;(3)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3和10mL无水乙醇;(4)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5)收集滤液。2、制备

2、滤纸条:(1)长与宽略小于试管,在一端剪去两角;(2)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画铅笔线。3、画滤液细线:(1)沿铅笔线画一条直且均匀的滤液细线;(2)干燥后,再画一两次。4、色素分离:将滤液条插入有3m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三)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四)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二氧化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五)实验中的注意

3、事项: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六)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七)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速率

4、: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速率最低。(八)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一)结构

5、: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表有双层膜,内部的许多基粒是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二)色素和酶的分布: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基质中。(三)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思考感悟】正常植物的叶为什么呈绿色?秋冬季有些植物叶变黄的原因是什么?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含量多,对绿色吸收量最小,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呈绿色。秋冬季,植物叶中的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所以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基础训练】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C、叶

6、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2、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D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A、B、C、D、3、在植物绿色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人们已经知道叶绿素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需要必需矿质元素,是否一定需要光呢?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选择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有无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2)材料用品:生物实验室里常用器材和药品,数

7、量充足的发芽率为90%以上的某植物种子等。(3)实验步骤:取两个大培养皿,铺上适量的卫生纸(或滤纸),倒入适量的清水,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将甲组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乙组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数天后(长出幼叶时),观察比较甲、乙两组幼苗的颜色情况。(4)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若甲组植物幼苗正常(绿色),乙组植物幼苗异常(黄白色),则说明光是植物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若甲组和乙组植物幼苗都正常(绿色或两组叶片相似),则说明该植物叶绿素的形成不受光的影响。若甲组植物的幼苗异常(黄白色),乙组植物的幼苗

8、正常(绿色),则说明光抑制该植物叶绿素的形成。【高考模拟】4、(2005广东高考)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培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D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5、(2008广东文基70)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 A )A、叶绿素a与叶绿素bB、叶绿素a与叶黄素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