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80611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总复习(轮)地理(广西专版)考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大 气,2,考 点 透 析,一、大气的组成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考点7,3,2.大气的组成 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 本成分 氧: 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 伤害, 少量紫外线有杀菌治病作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干洁,组成,空气,水汽,杂质,4,地球变暖的原因: 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

2、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 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5,读下图,回答(1)(3)题。,例1,6,(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上界,B,7,(2)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地球上的热带范围扩大 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 C.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易被破坏 D.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会改变世界各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B,8,(3)在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最大的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开始由逆时针转为顺时针 B

3、.华北平原的冬小麦返青 C.北半球极昼的范围逐步扩大 D.黄河、辽河、松花江等河流可能出现凌汛,D,9,考点,解析,臭氧层破坏将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而温度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的,故不会引起热带范围的变化;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增加;南极臭氧层空洞只在9月11月出现。图中臭氧最低值出现在10月11月间,此期间北印度洋洋流应由顺时针变为逆时针;北半球极夜的范围扩大;黄河凌汛一般在冬初和春初出现。 答案:(1)B (2)B (3)D,大气的垂直分布;臭氧层的破坏,10,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各

4、层的特点及原因:,11,12,宇宙射线作用,高层 大气,13,(2011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3)题。,例2,14,(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15,考点,解析,第(1)题,

5、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布,可知丙地上下温差最小,大气最稳定。甲地上下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第(2)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产生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下沉,产生强对流天气。第(3)题,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故为东南丘陵;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海拔为10001500米)海拔都高于5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6、。,大气的垂直分布,答案:(1)D (2)B (3)D,16,(2011上海)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回答(1)(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17,解析,第(1)题,根据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的作用原理,可知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故B项正确。第(2)题,目前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在南

7、极附近上空。,答案:(1)B (2)C,18,1.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高低有什么变化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高度可达17km18km,在高纬度地区仅8km9km(相差一倍多)。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气温高,对流旺盛,其厚度大;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少,气温低,对流运动弱,其厚度小。,19,2.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的影响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

8、,20,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21,(1)逆温一般有三种类型,22,23,(2)产生后果 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雾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24,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

9、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25,习题训练,1.右图中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的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A,26,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山前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读图回答24题。,27,28,2.在气流过山时在至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他处相

10、比的变化及成因是( ) 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B.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D.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C,29,3.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处气温比大致高( ) A.3 B.9 C.12 D.15,4.下列地理现象与焚风效应无关的是( ) A.云南怒江谷地出现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 B.吐鲁番盆地夏季高温 C.美国中部草原地区的沙尘暴问题 D.澳大利亚西海岸出现热带荒漠,D,D,30,解析,该组选择题主要考查气温垂直递变率及其变化。在气流沿山坡爬升的过程中,由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致使山前迎风坡气温垂直递变速度减小。而背风坡由于水汽含量少,水汽蒸发吸收热量少,因此

11、气温垂直递变速度增大,产生干热风。,31,读图,回答56题,32,5.对图中气温分布情况的说明,正确的是( ) A.a、b、c曲线均符合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B.a曲线表示12002000米以内有逆温 C.b曲线表示对流层底部有逆温存在 D.c曲线表示对流层中的气温分布规律,B,33,6.逆温是大气环境发生变化的表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 ) A.逆温时空气稳定,给人类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B.逆温时空气对流强烈,不利于飞机飞行 C.逆温时近地面会出现烟雾,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 D.逆温时空气水汽凝结较多,空气比较湿润,有利于人们生活,C,34,解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

12、升而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图中只有b线符合;图中的a曲线在120020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增高,存在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发生时,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大气污染一般比较严重。,35,7.下列四个时间,逆温现象较强的是( ) A.冬季多云的夜晚 B.冬季晴朗的夜晚 C.夏季多云的夜晚 D.夏季晴朗的夜晚,36,解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图中只有b线符合;图中的a曲线在120020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增高,存在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发生时,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大气污染一般比较严重。,37,下图为“某地区

13、1月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回答89题。,38,8.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9.若丁处的气温为10,则乙处气温为( ) A.4 B.7 C.13 D.16,C,A,39,解析,第8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判断abc,因此,甲、乙、丙三处气温为甲乙丙。第9题,由等温线原理判定,乙处气温为b,丁处气温为a,依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则b值为a50010006,当a为10时,b为13,故C选项正确。,40,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41,10.据

14、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 A.15N附近 B.25N附近 C.35N附近 D.45N附近 11.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C,B,42,12.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B,43,13.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问题。,44,(1)A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 _,热量来源是_。 (2)B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 热量主要来源于_。,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太阳辐射,45,(3)B层气流运动以_为主,复杂的天气现象发生在_。 (4)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_层中的_减少,从而使太阳紫外线过多地到达地面,对人类造成影响。,水平运动,对流层,平流,臭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