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480512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8.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至十一讲注射模具总体结构之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脱模机构等(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射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陈国清,2. 塑料模具,2.1 注射成型模具 2.1.3 注射模具的结构设计 2.2 压塑/传递成型模具 2.3塑料中空成型、真空成型模具 2.4 挤出成型模具,5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5.1 模具温度调节的意义 5.2 模具的加热与冷却分析 5.3 模具冷却系统的计算 5.4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5.5 冷却系统的结构形式 5.6 模具的加热,5.1 模具温度调节的意义 (1) 模温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1)成形性能 每种塑料在成形加工中若能始终维持适宜的模温,则可使其成 形性能得到改善。模温过低,会降低熔体流动性,可能发生欠 注;模温过高,会使

2、熔 体发生分解,制品收缩率增大,影响尺 寸精度。 2)塑件变形 模温稳定,冷却均衡,可以减小塑件变形。模具温差过大,会 使塑件冷却不均匀,收缩不一致,由此产生应力而引起塑件变 形,尤其壁厚不均和形状 复杂的塑件更为突出。合理的温度调 节,可消除塑件变形。,3)尺寸稳定性 模温恒定,可减少成型收缩率的波动,提高尺寸稳定性。 结晶性塑料, 模温高些有利于结晶过程的进行,充分结晶 的塑件,在存放或使用中不 会发生尺寸变化;但结晶度高 收缩大。对较柔软的塑料,成形中宜用低 模温,有利于其 尺寸稳定。任何一种材料,模温恒定,收缩一致,均有 利 于提高尺寸精度。 4)力学性能 模温低,会使塑件熔接痕明显,

3、降低强度;结晶型塑料, 结晶度越高, 塑件应力开裂倾向越大,从减小应力考虑, 模温不宜过高。 但对PC一类高粘度的非结晶型塑料,其应力开裂与塑件 的内应力大小 有关,升高模温有利于减小内应力,也就减 小了应力开裂倾向。 5)外观质量 一般塑件,适当提高模温能有效改善塑件外观质量,使塑 件表观光 泽,轮廓清晰,降低粗糙度。,(2) 模温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模具工作时的温度是周期性变化的,如图所示。注射熔体时,模 温高,脱模时模温低。其热量的传递要靠对流、辐射和传导等方式完 成。因此,注射成型中的模具可看成为一个热交换器。塑料熔体以200 左右的温度注入模具,冷却到制品脱模时约60左右的温度。其间所

4、释 放的 热量约有5%左右以辐射、对流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其余95%左 右将由冷却介质带走。因此,模具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冷却介质的热 交换效果。,注射成形中的模具温度变化,一般冷却时间约占整个注射成型周期的2/34/5,由此可 见,缩短冷却时间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成形周期中 冷却时间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成形周期中的时间比例,若要缩短冷却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模板对冷却介质的传热系数ha 与冷却介质溫度有关的系数; 冷却介质在该溫度下的密度 g/ ; v 冷却介质的流速m/s; d 冷却管路的直径mm。 传热系数与冷却介质在模具冷却通道内的流动速度有关。研

5、究表明紊流状态下的传热系数可比层流高1020倍。层流是 流体在层与层之间仅以热传导方式传热;紊流时水道管壁和中 心的流体发生无规则的快速对流,使传热效果大大增加。如图 所示。,层流与紊流示意图,冷却介质在通道中是否产生湍流,可用雷诺数(Re)来判 断。即 Re d 圆形水道直径或非圆形通道的当量直径,m; 水的流速,m/s; 水的运动粘度,/s. 雷诺数达到4000以上时,一般可视为紊流,为使冷却介质 处于稳定紊流状态,希望雷诺数达到600010000以上。冷 却剂流动型态与雷诺数的关系如表8-1。,表8-1 冷却剂流动型态与对应的雷诺数范围,2)提高模具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度差 注射模具一般采

6、用常温水进行冷却,若改用低温水,便可 提高模具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 温差过大,会使大气中的水分在型腔表面凝聚,影响成形质 量。 3)增大冷却介质的传热面积 增大冷却介质的传热面积,需在模具中开设尺寸尽可能大 和数量尽可能多的冷却通道。但由于模具中推杆、型芯和镶 块等结构的影响,冷却水道的尺寸和数量会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在考虑模具总体结构时,应先考虑冷却水道的布置, 而不是等结构确定之后再进行冷却系统设计。 传热面积: AM = n d L L模具上一根冷却水管的長度(mm) d 冷却水管直徑 n 模具上冷却水管的数量 但是,水管的直径不能过大;过大的直径会使流速减慢,

7、 雷诺数降 低,传热系数降低。,5.2 模具的加热与冷却分析 1)对粘度低,流动性好的塑料(PE、PP、PA、PS 等),成型工艺条件要求的模具温度一般不高(60左 右),通常可对模具进行冷却,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大小 控制模温。如果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可采用降低冷却水温度 (常温以下)的方法来达到。 2)对于粘度高,流动性差的塑料(PC、PPO、PSF 等),为降低塑料熔体粘度,改善充模流动性,成形时需要 较高的模具温度(80120),此时需对模具进行加热。 3)对于高粘流温度的塑料,一般需采用温水控制模温, 这不仅可对制品发挥冷却作用,而且比常温水和冷水更有利 于促使模温分布趋于均匀。常用材

8、料的模具温度如表8-2。 4)对热固性塑料,模具温度一般要求在120220,需 对模具进行加热。常用电加热方式。 5)由于制品几何形状的影响,制品在模具内各处的温度 不一定相等,因此常因温度分布不均导致成型质量出问题。 为此,可对模具采用局部加热或局部冷却的方法,以改善 模具温度分布,达到均匀冷却的效果。,表5-2 常用塑料材料的注射温度和模具温度,6)对于流程长,壁厚较大的制品,或者用粘流温度不高 的材料,成型面积比较大的制品时,为保证塑料熔体在充模 过程中不因温度下降而产生流动困难,亦可对模具进行加热 来控制模温。 7)对于某些工作温度要求高于室温的大型模具,可在模 内设置加热装置,以保证

9、生产之前能使模具迅速达到工作温 度要求。 8)为了准确实时地调节与控制模具温度,可在模具内同 时设置加热和冷却装置。 9)对于小型薄壁制品,且成型工艺要求的模温不太高 时,模内可不设冷却装置,直接靠自然冷却。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当采用冷水调节与控制模温时,由于水与模壁间温差 大,大气中的水分容易凝聚在模腔表面,从而影响制品表面 质量。 二是当采用加热措施控制模温时,模温升高后,会使原来 采用间隙配合的滑动零件的配合间隙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滑 动零件的运动产生故障。,5.3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模具冷却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塑件的成形质量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除通过

10、上述计算确定相关参数以外,对于冷却回路的布局及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如下原则: (1)冷却水路的布局应先于推出机构设计,以便得到合理的冷却水路布局和模具温度的均匀分布,确保塑件成形质量。如图8-10所示。,图8- 10 冷却水路与推出机构布局,(2) 冷却水道数量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模腔表壁的温度与水道数量、截面大小及冷却水温度有关。水道数量多,分布的越密,冷却越均匀,制品各处温差小,变形与应力也小,尺寸精度提高。水路布置与温度分布如图所示。同时也提高冷却效率(传热效率)。,模具水路布局与温度分布,传热 路径,温度分布,(3) 冷却水道与型腔表面 各处距离应尽量相等,水道 的排列尽量与型腔形

11、状一 致,否则,冷却不均,塑件 产生应力变形。如图所 示。通常,这一距离越小,即模壁温度越低。但 这一距离也不能过小,距离 太小,有可能影响模腔的强 度与刚度,或因温度过低而 影响熔体成型流动。一般这 一距离不应小于10,通常 为1215。,冷却水路流动路径,围绕塑件的冷却水道布局,d冷却水管直径1014mm D冷却水管距型腔距离d2d P冷却水管间距35d,冷却水管距型腔壁及水管之间的距离应合理,常用尺寸数据 如图所示。,冷却水管直径与塑件壁厚的经验数据如表8-6所示。,表8- 6 冷却水管直径与塑件壁厚的参考值,冷却水道距型腔壁 及水道之间的距离,塑 件,水道布局不合理,导致模具温度不均,

12、致使塑件产生翘曲变形。如图所示。不合理的水道布局,还导致较长的冷却时间。,冷却水道布局对制品冷却的影响比较,(4) 对塑件壁厚不均匀者,在厚壁处应加强冷却。可 使水道离模腔壁距离近些,水道数量亦可增加。薄壁部位水 道之间距离可稍大些。如图所示。,(5) 大型或薄壁塑件成型时,熔料的流程长,熔体温度越流越低,若要使塑件冷却速度相同,可改变冷却水道的排列密度。即在料流末端水道可以稀疏些。,不均匀塑件的模具冷却水道布局,(6) 冷却水道的出、入口水的温差应尽量小。冷却水路 总长较长时,则水流在出、入口的温差会比较大,易造成 模具温度分布不均,制品在冷定型过程中各处的收缩会产 生较大差异,脱模后塑件容

13、易发生翘曲变形。设计时应尽 量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水道出、入口水的温差,以使模温分 布均匀。如图所示。,水路长,温差大,水路短,温差小,水道长度对模具温度的影响,模具进出、口处水的温差往往是根据制品成形要求来设定 的。在许多情况下,温差为35时是最理想的,但有时也需 要温差在12。温差越小,意味着把同样的热量带出去,需 要的冷却水流量就越大,反之需要的流量就小。比如:温差为 5时,流量需要60L,而温差为2时,流量则需要150L。 一副模具所需的冷却水流量直接与模具要带走的热量和冷却 水进、出模具的温差有关。例如:要将6480 kcalh的热量从 模具上带走,若温差为3,那么至少需要冷却水的流量为

14、 Q=6480 3 60=36(Lmin)。 一般注塑成型模具冷却水的压力选择在0.10.2MPa即可满 足要求。 普通模具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差,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 精密模具因一般不多于四腔,各模腔可单独设计冷却水道, 各型腔冷却水的出、入口温差不应超过1。,( 7) 冷却水道要避免接近熔接痕的部位,以免熔接不 牢,降低塑件强度。 (8) 冷却水道应尽量设在与塑料熔体接触的模具零件 中,不应设在相邻的模板中。若为镶块或镶芯结构,应注意 镶块与模板间水道的密封,不允许有渗漏。 (9) 模具定模和动模的冷却水道应分别自成循环回路, 且应保持动、定模的温度分布均匀,两半模的温差不应过 大,以免引起

15、导向、定位件的过度磨损。 (10)局部热量集中部位,如直浇道(主流道)部位,可 单独加强冷却。如图所示。,水路入口,水路出口,水路出口,水路入口,浇口,浇口部位热量大,应加强冷却。,单侧浇口附近的冷却水道布局,薄膜式浇口附近的冷却水道布局,多点浇口模具,浇口附近加强冷却。,多点浇口附近的冷却水道布局,(11)冷却水道不宜太长,转弯不宜太多。总长度一般不 宜超过12001500mm,否则压力损失增大,影响冷却效 果。转弯过多,水流动阻力增大,降低流速,影响传热效 率。如图所示。,一进一出,水路较长,三进三出,水路较短,较长水道布局的改进,(12)冷却水进出模具的水嘴,应设在模具同一侧为好,最好设

16、在操作者的对面,不影响成型操作。如图8-24所示。,水管接头应设在模具的一侧,5.5 冷却系统的结构形式 (1)并联水路设置 并联水路中,水是从单一的水源或分流板进入到多个平行分支的。这种分流板可能在模外,也可装在模内。理想的情况就是水以相同的温度和速度分配到各分支中去。其主要优点是这种布置方式的水路流动长度较短,管路中的压力降较小。从系统流出的水流速可以得到充分保证,流率较高。其水温也比串联的更均匀。 并联水路的主要问题是: 各分支的流速不均匀,水流优先向阻力小的管路流动。 各分支的冷却效率较低,支管的流动速率只是整个流量的一部分,使紊流程度降低,冷却效率下降。 水路容易积垢。水中的矿物质和生锈产生。矿物质的传热能力约为模具钢的2%,1 mm厚的矿物质沉淀层其传热阻力和50 mm的模具钢相同。采用不锈钢可以减少积垢,尽管其热传导性低,但却可长时间保持冷却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