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80604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治疗的三阶梯应用汇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疼痛治疗中的三阶梯原则就相关 问题的探讨 范后宝 徐州仁慈医院疼痛科,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4,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三阶梯治疗原则之一:口服给药,是主要的、首选的给药途径 简单、经济、易于接受 稳定的血药浓度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更易于调整剂量、更有自主性 患者依从性高,利于长期服药,WHO、EAPC推荐,口服是疼痛治疗的最佳选择 能口服的患者尽量选择口服,.,三阶梯治疗原则之二:按阶梯给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疼痛治疗的基本药物,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常用于疼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

2、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1 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2 血液系统:血小板功能障碍 3 肝肾功能损伤 ADR发生机制: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天花板效应,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是,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疼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

3、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疼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是,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辅助药物的使用,辅助镇痛作用,适于三阶梯治疗任一阶梯 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药量及不良反应 改善终末期癌症患者其他症状 显效多缓慢(除皮质醇类外) 缺乏统一用药标准,辅助药物类型,皮质类固醇,抗炎镇痛、增加食欲、减轻脑水肿 抗惊厥药,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 抗抑郁药,灼痛、麻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改善睡眠 抗心律失常药,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选择镇痛药应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

4、高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相对应阶梯的药物,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阶梯的药物,如果病人就诊时就已经是重度疼痛了,就应该直接使用重度镇痛药。无需从一阶梯开始。 第一、第二阶梯药物在使用时,其镇痛作用有一个最高极限,即有天花板效应。因此在这两个阶梯用药时建议使用剂量不要高于包装说明上的限制剂量,如果疼痛仍不能控制,则应选择第三阶梯药物 第三阶梯代表药物为吗啡,此阶梯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如果常规剂量控制疼痛效果不佳,可以逐渐增加吗啡剂量,直至完好控制疼痛为止。,WHO在2000年颁布的麻醉药品管制政策平衡原则中强调:尽管疼痛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在

5、所有止痛治疗方法中,阿片类止痛药是疼痛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对于中度及重度的疼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吗啡阿片所含的生物碱中最重要的一种,阿片是罂粟果实浆汁的干燥物 吗啡是阿片中所含的20多种生物碱中,最重要的一个 公元前1400年,瑞士就有人工种植罂粟果实遗迹 19世纪,阿片像阿斯匹林一样被英国人誉为“万能剂”,治疗各种疾病,罂粟,阿片类止痛药的特殊优势,止痛作用强 阿片类药物的止痛作用明显超过其他非阿片类止痛药。与非阿片类止痛药相比较,阿片类止痛药几乎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能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阻断和限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获得强镇痛效果。 长期用药无器官毒性作用

6、 阿片类药的中枢性镇痛作用的机制提示,其强镇痛作用并非意味着同时会出现更多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本身对胃、肠、肝、肾器官无毒性作用。,无封顶效应 当病人的疼痛因肿瘤进展而加重时,或用阿片类药止痛未达到理想效果时,可通过增加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其用药量无最高限制性剂量。不必担心“过早”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会导致今后当肿瘤病情恶化疼痛加重时阿片类药治疗无效,或无强镇痛药可选择等。,按照药物的半衰期及作用时间,定时给药。目的是使疼痛得到持续的缓解 反对单一按需给药的PRN医嘱 既要有长期医嘱,也要有即刻医嘱,过量 镇痛 疼痛,持续预防疼痛疗法,疼痛病人需要新的药量,Tonessen TI:

7、 Control of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in Cancer Patients. New York, Hemisphere Publishing, 1990, p 51, adapted from Twycross, 1982.,时间,时间,疼痛发作,需要服止痛药,PRN给药方案,三阶梯治疗原则之三:按时给药,对阿片类药物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的药物。 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就是最佳剂量。 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三阶梯治疗原则之四:个体化给药,对用止痛药的患者

8、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 目的:患者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副作用最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阶梯治疗原则之五:注意具体细节,三阶梯止痛方案的疗效,80%以上的疼痛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 缓解,WHO世界卫生组织:,“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能反 应该国疼痛控制的水平。”,中国医用吗啡人均消耗量不足,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中国 A:B=35.6;A:C=124.1;B:C=3.5,近二十年全球麻醉药品用药趋势,蔡志基,2002年两类国家的吗啡医疗消耗量比较,“成瘾”恐惧问题严重,全国癌痛治疗现状调查显示: 公众、医务人员、药品供应及管理人员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恐惧”是影

9、响我国癌痛治疗的主要障碍因素 历史原因造成人们对阿片类药物恐惧 人们对阿片类药物正确使用产生顾虑 误认为阿片类药物耐受是“成瘾” 误认为“躯体依赖性”是成瘾 误将药物滥用等同于“成瘾”,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2002,耐药性,定义:反复使用药物后,药效下降,作用时间缩短,此时,需逐渐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时间,才能维持其治疗效果 耐受性是阿片类药物的正常药理学现象,不影响药物的继续使用,R.Melzack and PD.Wall,The Challenge of Pain,躯体依赖,躯体依赖是一种生理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用药一段时间后,突然停用阿片类药物或用完全拮抗剂后出现的一系列戒断症状 很容易通

10、过逐渐减少剂量来避免戒断症状 耐药性和躯体依赖是连续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正常的药理学反应。并不妨碍医生有效地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成 瘾(心理依赖),其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目的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 对心理依赖(成瘾)的过于担心,是导致医护人员未合理使用阿片药物的重要原因 大量国内外临床实践表明:癌症病人镇痛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极其罕见,WHO 1996,luturrist 1989,慢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成瘾”发生率低,1990年Friedman DP.报告:24,00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

11、发现只有7例“成瘾”,占0.029% 1980年Porter J.调查:12,00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患者,只有4例产生“精神依赖”,占0.033%,口服吗啡治疗癌痛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哌替啶不能代替吗啡用于治疗癌痛,哌替啶的止痛作为吗啡的1/81/10,对剧烈疼痛其效果不及吗啡。它止痛作用时间可维持2.5-3.5小时,吗啡为4-6小时,若要得到与每4小时注射吗啡10mg相等的止痛效果,就必须注射哌替啶100150mg,每3小时1次。该药经肝脏能迅速代谢成去甲哌替啶,其止痛作用更弱,半衰期长,是哌替啶的4倍,抽搐作用是哌替啶的2倍,且产生明显毒瘾。,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便秘 恶心、 呕吐

12、 镇静 呼吸抑制 躯体依赖,正确处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复安、VB6等预防性处理 便秘:多饮水,食物、活动,给予缓泻剂(果导片、番泻叶等);开塞露、灌肠等。 排尿困难:诱导、热敷、按摩、导尿等。 嗜睡:一般不需处置,减量、换药。 呼吸抑制:罕见;一旦出现,停药,予纳洛酮静注,持续观察24小时。,三阶梯推广工作中的误区,误区一:忍痛是美德。 正确理解: 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现代的医疗水平完全可以做到让疼痛患者无痛生活。只要选择理想的药物并正确地使用,80%以上的疼痛患者都可以享受无痛的生活。所以,疼痛必须得到治疗,而且要规范化的治疗。,误区二:三阶梯用药就是将药物分为三个阶梯,疼痛病人不管疼

13、痛强度,一律从一阶梯开始用药。 正确的理解: 疼痛评估是规范化用药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病人疼痛的强度选择理想的药物,而不是机械地从一阶梯开始用药,让患者忍受疼痛的折磨。所以,对待任何疼痛的患者,首先要对他进行疼痛强度的评估和疼痛原因的分析,然后选择理想的药物。,误区三:疼痛的强度应该由医生决定,不能轻易相信病人的主诉。 正确的理解: 目前评估疼痛的方式很多,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是D面部表情评估法(VAS)和数字评估法(NRS)。无论哪种评估方法都要求病人自己进行评估,因为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且因人而异,医生一定要规范的使用疼痛的评分,相信病人的感受,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理。,误区四:所有疼痛患者只

14、能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正确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治疗水平的提高,WHO认为 除了口服给药途径外,其他给药途径如透皮剂、 粘膜剂、舌下含片、喷雾剂、肛门栓剂等,以及 静脉滴注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医生要尽量选 择“无创”的给药途径。特别是那些由于疾病本身 或者由于治疗引起的无法口服的病人,更应该选 择其他的给药方式。,误区五:疼痛得到缓解即可,没有必要达到无痛。 正确理解: 规范化的疼痛处理不仅要缓解疼痛,还包括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疼痛患者无痛地生活(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所以医生需要不断地对疼痛进行评估,调整用药的剂量,并正确地面对和对症处理药物产生的不

15、良反应,对疼痛患者进行全“人”关爱。,误区六:病人疼的时候给药,不疼的时候不用给药。 正确理解: 按时给药是一条不容违反的原则。即按照不同药物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7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误区七:三阶梯用药中阿片类药物轻易不要用,即使使用也要有限度。 正确理解: 阿片类药物是疼痛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当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时即可使用阿片类药。只要疼痛到达一定强度,越早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就越低,而且耐药的时间会越长;相反,如果将阿片类药物放到最后使用,剂量可能非常大,且耐药快,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加大,使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达到平衡,才是我们的目标。,误区八:麻醉药品管理麻烦,越少越好 误区产生的原因: -限制性规章 -烦琐的行政手续 -担心麻醉药品被非法转移 -担心医源性成瘾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当或不足 结果: 麻醉药品供应不全,阿片类药物获量不足,疼痛:一个沉重的话题 让疼痛患者无疼痛: 一个急迫的目标 三阶梯止痛: 一个行之有效的止痛措施 阿片类控缓释制剂: 一个可靠止痛的有力武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