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79903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资料(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试点市县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多规合一” 编制技术导则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二一六六年年五五月月 目目 录录 1 1 总则总则 1 1 1.1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1 1 1.21.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1 1.31.3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 1 1.41.4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2 2 2 2 编制流程编制流程 3 3 2.12.1 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方案 3 3 2.22.2 开展部门调研开展部门调研 3 3 2.32.3 收集整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基础资料 3 3 2 2.4.4 形成高度共识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高度共

2、识的空间发展战略 3 3 2.52.5 明确底线约束的生态空间格局明确底线约束的生态空间格局 4 4 2.62.6 制定系统拼合的空间规划底图制定系统拼合的空间规划底图 4 4 2.72.7 比对差异比对差异 4 4 2.82.8 划定控制线体系划定控制线体系 5 5 2.92.9 制定实施保障措施制定实施保障措施 5 5 2.102.10 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6 6 2.112.11 完善信息化基础完善信息化基础 6 6 3 3 编制细则编制细则 7 7 3.13.1 基础资料整理细则基础资料整理细则 7 7 3.23.2 差异比对处理细则差异比对处

3、理细则 8 8 3.33.3 控制线划定细则控制线划定细则 1111 3.43.4 信息化工程建设细则信息化工程建设细则 1212 4 4 编制成果编制成果 1414 4.14.1 成果构成成果构成 1414 4.24.2 成果格式成果格式 1717 5 5 附则附则 1818 附录附录 附录附录 A A “多规合一“多规合一”一张图工作流程图一张图工作流程图 1919 附录附录 B B 数据整理与入库标准参考表格数据整理与入库标准参考表格 . . 2222 附录附录 C C 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差异对照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差异对照 2929 附录附录 D

4、D “多规合一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关系示意图控制线体系关系示意图 3232 附录附录 E E 成果格式成果格式 3333 附录附录 F F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3434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1 1 1 总总则则 1 1.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 议精神,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 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指示,应对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解决空间规 划冲突,建立全域覆盖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城市空间治理 改革进程,指导试点市县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5、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 规,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 1.2.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福建省试点市县的“多规合一”编制工作。 省内其他市县可以参照执行。 1 1.3.3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 1.33.1 1 战略引领,凝聚共识战略引领,凝聚共识 各级政府、各部门应统一愿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统一的空间发展 战略,作为“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战略引领,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及战略举措 落实到“多规合一”编制工作中。 1 1.33.2 2 底线优先,集约发展底线优先,集约发展 强化底线思维,划定生

6、态保护空间,严控生态本底,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 全,强化生态安全格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盘活存量土地 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集约发展。 1 1.33.3 3 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部门协同 采用政府决策、部门协同、技术协调、平台支持的工作方法,由省住建厅统 筹指导,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由发改、规划、国土和环保为主的多部门 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保持高效对接。 1 1.33.4 4 试点先行,探索经验试点先行,探索经验 发挥试点市县先行先试作用,探索适合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资源禀赋、不同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7、2 发展水平的市县“多规合一”编制经验,适时在全省推广。 1 1.4.4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工作进行技术 指导和审查,并将试点市县“多规合一”成果上报省“多规合一”联席会议进行 备案。试点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多规合一”编制工作。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3 2 2 编制流程编制流程 “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技术路线参见附录 A-1。 2 2.1.1 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方案 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当明确工作范围、工 作内容、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经费保障、进度安排、管理机制等内容,以规范 并

8、保障“多规合一”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2 2.1.1.1.1 工作工作范围范围 工作范围应以行政区划边界(国土部门口径)为依据,根据行政区划层级、 规划数据基础、信息化基础等条件进行划定,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市县宜开展全 域 “多规合一” 编制工作, 基础条件不足的试点市县宜开展中心城区、 重点镇 (片 区)的“多规合一”编制工作。 2 2.1.2.1.2 工作工作内容内容 试点市县应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需求、规划技术条件等实 际情况,分阶段开展空间规划工作底图拼合、 “多规合一”一张图编制及后续平 台搭建、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 2 2.2.2 开展部门调研开展部门调研 以发改、规

9、划、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市政园林、海洋等部门为 重点进行调研,通过部门座谈、现场踏勘等方式,深入了解并掌握各部门管理职 能及其空间性规划、空间管制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审批流程、实施状况等。 2 2.3.3 收集整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基础资料 收集整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市政园林、海洋等 部门的基础地理数据、规划数据、审批数据等。 2 2.4.4 形成高度共识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高度共识的空间发展战略 “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是以空间利用为出发点对空间资源的整体统筹。要以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城乡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为基础,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耕

10、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管控目标,综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4 合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用地规模、重大基础设施功能区布局,形成统一的城乡空 间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愿景及城市定位;二是 空间布局,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生态格局、产业布局及交通系统等;三是实施举 措,包括目标实施的路径、方法及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批准时间不长或正在编制的,宜以总规为基础整理形成“城市 空间发展战略” ,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有条件的市县可以编 制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报市县人大审议、市县政府批准。 2 2.5.5 明确明确底线约束的生态空间格局底线约束的生

11、态空间格局 基于城乡空间发展战略建构的宏观生态空间格局,整合市县现有的国土、环 保、林业、农业、水利、绿地公园、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城乡生态安全规划,明 确生态保护的底线控制要求, 在中观层面上落实符合城市发展的理想空间格局和 发展导向的生态空间格局规划。 生态空间格局应在征求各基层政府、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从战 略全局层面给予确定,这个布局所构造的生态空间格局是“多规合一”工作中用 地空间协调的基准。 2 2.6.6 制定系统拼合制定系统拼合的空间规划底图的空间规划底图 各部门制定后续图斑比对的工作底图,即空间规划底图。制定空间规划底图 应当体现规划编制的战略性、科学性,以经批准的、

12、具备空间数量数据并经各行 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法定规划为基础,落实市县人民政府发展诉求与部署,权衡编 制时序、指导时效等因素,初步梳理各类规划用地布局的差异(重点解决建设用 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布局矛盾) ,以统一的技术标准(用地分类、名称、代码 等)拼合形成工作底图。 空间规划底图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待条件成熟可对底图进行细化完 善,形成各部门的工作基础图,为建立动态更新维护制度、完善行政审批管理提 供依据。 2 2.7.7 比对差异比对差异 基于采集整理的基础资料及其他参考资料,参照数据入库标准开展入库工 作, 进而以空间发展战略、生态空间格局及空间规划底图为基础进行各部门空间 福建省试点

13、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5 性规划差异的分析与处理。 2 2.8.8 划定控制线体系划定控制线体系 划定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目标边界和指标的控制线体系, 经协调的用地布局和 控制线体系是“多规合一”一张图的重要内容。 控制线体系包括一级和二级控制线体系, 控制线体系的划定应遵循空间发展 战略, 协调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的重点发展区域和建设项目。 2 2.9.9 制定实施保障措施制定实施保障措施 2 2.9.1.9.1 建立建立法定规划法定规划联动调整联动调整机制机制 根据“多规合一”组织管理架构和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多规合一”控制线 体系和

14、法定规划的联动修改程序,形成动态协调、监督、反馈的工作机制。 法定规划的联动修改遵循以下程序: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联动修改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联动修改工作, 应先行开展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评估,制定修改方案,经规划、发展改革、国土部门联 合审查通过后,按法定程序办理。 (2)城乡规划的联动修改 规划部门负责城乡规划的联动修改工作,应先行开展城乡规划的评估,制定 修改方案,经规划、发展改革、国土部门联合审查通过后,按法定程序办理。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联动修改 国土部门负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联动修改工作, 应先行开展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评估,制定修改方案

15、,按规定程序办理。 (4)专项规划的联动修改 有条件地区宜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交通、矿产资源、环保、林业、水务 (水利)等专项规划的联动修改工作。 法定规划联动修改期间, 相关业务的办理, 应以原法定规划成果为准, 与 “多 规合一”一张图成果不一致的应及时协商解决。具体操作规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 况自行确定。 福建省试点市县“多规合一”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6 法定规划联动修改流程参见附录 A-2。 2 2.9.2.9.2 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 在 “多规合一” 工作过程中形成上下联动、 左右协调、 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 有条件的市县可推进部门机构改革,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治理合力,

16、逐步形成政府 主导、部门协作的治理结构。 2 2.9.3.9.3 建设建设对接对接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展“多规合一”工作的试点市县应建设规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 市县可同时建设发改、规划、国土及环保部门信息子系统,统一纳入城乡规划、 土地资源、 环境保护、 交通及重大项目等涉及空间的信息要素, 落实 “多规合一” 控制线要求,实现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动态更新等功能,并实现与市级、省级 相关部门公共信息平台的联动。有其它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要对接的,要根据接口 规范对这些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对接,包括共享业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以及业 务流程服务的对接,为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2 2.10.10 优化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流程,推进推进审批制度审批制度改革改革 在完成“多规合一”一张图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行整合优化,推 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2 2.11.11 完善完善信息化信息化基础基础 “多规合一”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