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7172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精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泄露电缆在室分上的应用研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2015年12月2目录一、课题背景11.1研究背景及现状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二、技术方案22.1技术原理22.2泄漏电缆的分类22.3泄漏电缆在室分系统中的敷设方式22.3.1横向敷设32.3.2纵向敷设32.4泄漏电缆适用的室分场景分析32.5泄漏电缆进行室分信号覆盖的优点4三、创新点53.1充分利用泄露电缆的优点5四、应用情况6五、效益分析75.1经济效益分析75.2社会效益分析7六、总结推广8一、课题背景1.1研究背景及现状泄漏同轴电缆(Leaky Coaxial Cable)又称漏泄同轴电缆,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

2、电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漏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目前,泄漏同轴电缆的频段覆盖在450MHz-2GHz以上,适应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体制,应用场合包括无线传播受限的地铁、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在国外,漏缆也用于室内覆盖。1.2研究目的和意义使用泄漏电缆代替传统的室分天馈系统,并能得到更均匀的辐射强度。同时,使用泄漏电缆,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并有效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但是,泄漏电缆对实际环境的勘察与设计需要很高要求,要充分了解到泄

3、漏电缆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思想,根据实际建筑物的特点,合理的采用泄漏电缆的室分覆盖方式;否则会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重大错误,导致严重后果。泄漏电缆常规分布系统成本楼层越高,平均成本越低楼层越高,平均成本越高安装接头少,安装方便器件多,布线复杂性能信号覆盖均匀,覆盖面积较大,稳定性好信号覆盖不均匀,覆盖距离小,信号稳定性不好维护维护方便,故障点定位简单支路多,定位困难二、技术方案2.1技术原理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讯,通常是依靠无线电传送。目前通讯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要求基站与移动站之间随时随地能接通,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建筑环境下。例如(隧道)中,移动通信用的电磁波传播效果不佳。隧道中利用天线传输通常也很困难

4、,所以关于泄漏电缆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泄漏同轴电缆(Leaky Coaxial Cable)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孑L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泄漏电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可以说,泄露同轴电缆兼有传输线和收、发天线的功能。2.2泄漏电缆的分类泄漏电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分段泄漏型:电缆每隔一定距离在外导体预先开口,分段的距离使电缆的线路损耗在某一频带内最小,并可随着电缆线路损耗的增加而增加开口数量即不断增加泄漏量,从而增加外输距离。 放射型:

5、电缆外导体预先等间隔开口,开口的间隔约等于12个工作频率波长,而且信号辐射的方向与电缆轴心垂直,使得耦合损耗在某一频段内保持稳定,适用于8002200MHz频段。 耦合型:在低损耗的电缆的介质与外导体上连串相同的开口或开槽,在GSM和DCS频段性能良好,专门用于室内覆盖系统。 1、耦合损耗是信号由电缆离开到外部空间的接受天线之间的损耗,一般是以2米与电缆间的距离损耗为准,以上指标为50覆盖概率测得的耦合损耗。 2、耦合型泄漏电缆一般有两类,一类耦合损耗小而线路损耗较大,另一类耦合损耗大而线路损耗小,可根据不同情况选取。 系统特性:室内覆盖泄漏电缆分布系统所使用设备主要为泄漏电缆和功分器等无源器

6、件,对于线路损耗严重的系统还可以加装干线放大器。2.3泄漏电缆在室分系统中的敷设方式在实际场景的室分系统设计中,根据泄漏电缆的特性及建筑物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两种主要的泄漏电缆敷设方式,即横向敷设和纵向敷设。2.3.1横向敷设横向敷设方式一般都是将泄漏电缆横向环绕在建筑物外墙上,并使泄漏电缆的辐射方向指向室内。此方案适合楼型较宽,楼体外立面平整的楼宇。应根据模拟计算,确定泄漏电缆安装间距及型号。另一种横向敷设是在室内合适高度,横向施放泄漏电缆,并使泄漏电缆的辐射方向指向建筑物内部。此方案适合宽度合适,进深较长的开阔空间,例如集贸市场,会展大厅等。2.3.2纵向敷设在纵向敷设方式中,又可以分为外部

7、敷设和内部敷设。外部敷设是将泄漏电缆沿建筑物外部,依托下水管、外部装饰或加装立式夹具,进行垂直敷设,尽可能敷设在窗口附近,并应使辐射方向指向室内。可考虑使用多根泄漏电缆同时敷设。内部敷设是将泄漏电缆敷设在弱电井、电梯井,甚至是合适的管道井中,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辐射方向。此方案适合大多数高层建筑,并可以根据户型结构,使用一根或多根泄漏电缆。图2.3-1高层住宅区泄漏电缆摆放位置2.4泄漏电缆适用的室分场景分析根据泄漏电缆的特性,充分发挥其覆盖距离长且有效覆盖范围窄、覆盖均匀等特点,较常使用在以下场景:1、隧道类、地下溶洞等 :该类场景的特点主要有:覆盖距离长、无或较弱的通信信号、覆盖范围窄,采

8、用泄漏电缆方式是常用的覆盖解决方法。此类场景充分利用泄漏电缆覆盖距离短、覆盖均匀的特点进行有效覆盖。2、开敞式办公楼该类场景的特点主要有:临窗信号复杂(导频污染高发区)、后期内部结构装修可能性大。采用泄漏电缆方式是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一种升华,能充分解决临窗信号质量问题。3、电梯该类场景与隧道类似,可以理解为隧道为横向的覆盖,而电梯是竖向的覆盖。采用泄漏电缆方式能有效保障信号的覆盖更加均匀。2.5泄漏电缆进行室分信号覆盖的优点1、覆盖电梯:采用泄露电梯覆盖电梯井,该种方案较为常见,与覆盖隧道同一原理,只是工程上实施极少;2、覆盖住宅楼:对于无法使用外放天线进行覆盖的住宅楼层,由于传统覆盖方案只能

9、在电梯厅内或是走廊内布放天线,但覆盖效果并不理想,天线布放在住户的门口,覆盖范围只能覆盖到客厅部分区域,卧室等区域基本无法覆盖。而采用泄露布放在住宅楼采光井外墙区域,沿大楼中部采光井垂直敷设电缆,就能很好的覆盖各楼层的卧室与及客厅区域,且不影响大楼的美观,(像电梯厅无天花板的场景则是须走明线覆盖)。另一个是节省主机功率,相比于传统方案,一台4G RRU一般只能带50副天线左右(住宅楼楼层场景),而采用泄露电缆,按电缆的耦合比为20-30dB左右,泄露电缆末端最弱点功率为10dBm,即可覆盖直径15米左右的区域,相当于1栋楼高30层住宅楼,使用一台RRU即可。而相比于传统方案至少需要2台RRU(

10、含电梯的覆盖,按标准层每层2副天线,只有两部电梯算);3、覆盖地下车库:同理,在地下车库较为开旷的场景,同一方向每隔40米敷设一条泄露电缆就可以覆盖,且信号场强极为均匀。三、创新点3.1充分利用泄露电缆的优点本课题针对泄露电缆的优点,对特殊建筑环境的信号覆盖进行研究,通过不同泄露电缆的类型与覆盖方式进行组合,对创新解决特殊建筑环境的信号覆盖问题提出了借鉴的意见。泄漏电缆的特殊处在于,1、可沿楼体外墙敷设,覆盖具有针对性,覆盖效果良好;2、因主干上无需器件,因此功率损耗小,所以可以节省RRU主机数量;3、方案设计简单,与及工期快与传统方案相比,该种方案很大的提高了性价比,特别是住宅楼的覆盖,可大

11、大减少投资与及工期,降低设计方案的设计难度,与及后期维护及其简单。四、应用情况泄露电缆在高速铁路隧道、地铁的覆盖中已经获得较多的成功案例。比较而言,对于长线型的高铁隧道覆盖、地铁覆盖,泄露电缆和POI的组合实现信号均匀覆盖的效果,满足多系统接入的需求。对于泄漏电缆在室分系统覆盖上还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泄露电缆的宽屏特性适合高层建筑、大型建筑楼层或电梯覆盖,满足多系统、多运营商共建共享要求;其次,高层泄漏电缆覆盖与传统方案相比在设计、施工、投资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案;第三,泄露电缆电梯覆盖,其覆盖效果可满足电梯间的覆盖需求。五、效益分析5.1经济效益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泄漏电缆与传统室分覆

12、盖的原理和区别,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泄漏电缆室分覆盖的相关技术和建设模式。为全国各地市进行泄漏电缆室分覆盖方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避免资源浪费和盲目建设; 本课题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指导建设实践,服务于网络规划和工程建设,具有较明显的间接经济效益。5.2社会效益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泄漏电缆室分覆盖方案的理解和推广。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总,减少物业协调的客观影响,对提升信号覆盖,降低用户投诉,提升客户感知有显著效果。六、总结推广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能更好地改善楼宇内部的深度覆盖、解决楼宇存在的通信质量问题,但由于受到物业协调的客观影响,需要在建设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探讨新的解决方案,既能解决现有问题(覆盖、质量、容量)又具备后期扩容性,是分布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而泄漏电缆方式无疑是成功的案例之一,通过实际测试,覆盖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既能解决网络存在的通信问题,又能兼容多系统合路(线缆支持频段宽),也能规避物业后期装修带来的额外影响,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室内分布系统尤其是难点站建设中的重要手段之一。-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