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72080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导2015年第71期-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A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资料仅供参考传 导(2015年第71期,总第262期)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5年10月19日 “监管转型对证券经营机构合规风控影响”系列研究之九新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思考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证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在传统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以互联网金融、场外衍生产品为代表的证券创新类业务也蓬勃发展,给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应对这些挑战,是行业监管及证券公司自身管理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有鉴于此,本文希望从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解决方案思路与框架等角度对新监管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进行分析,为同业提供一些思路。一、证券行业飞速发展的

2、新格局给风险管理带来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新战略新布局逐步实施,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和完善,微观放活和宏观稳定相得益彰。这些都将激活直接融资,吸引更加广泛的主体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通过高效便捷的方式交易,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将迎来下一个发展的十年。证券公司将在上述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服务,承担包括融资安排者、财富管理者、交易服务和流动性提供者、市场重要投资者和风险管理者在内的各类重要角色。业务的持续创新以及服务内容、方式的扩展都给风险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对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多层次的参与主体要求

3、证券公司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客户管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零售类业务的客户规模不断膨胀,无论是开户、授信、盯市还是追保、平仓,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将进一步降低,对风险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交易类机构客户的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也在快速提升,其交易对手风险不可小视,这类客户的法律文本管理、交易对手风险计量、限额监控等方面对当前风险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二)复杂的交易形式要求证券公司进行统一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客户量的增加、交易频率和交易市场的拓展使得难以从单笔交易进行风险把控。目前,单个客户或相关联的客户进行多类别交易的情形不断增加,需从账户、客户、部门或公司整体等维度进行风险

4、汇总分析。(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要求证券公司持续提升产品风险计量和定价能力创新的业务和产品大都缺乏公开市场报价,需要通过内部模型进行风险计量和估值。特殊情况下,即便有市场价格的产品,风险计量时也需校准至其内部估值才能准确计算出风险指标。(四)多元的业务模式要求证券公司做好风险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多元化经营有效地分散了证券公司的风险,但也存在不同业务风险难以比较、各类业务在收益和风险上不好分配等问题。风险评估、分配和管理是风险管理系统的顶层需求,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一方面,由于业务的快速创新及不断复杂化,各类业务管理已超出了常规的单业务线性分析的处理范畴,风险管理难度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难以

5、全面掌握证券公司的风险状况,对证券行业自主创新也有一定顾虑。在复杂的业务和快速的创新过程中,如何守住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对于创新业务,证券公司如何精细化分配和管理风险资源?这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二、提升风险管理系统能力应对挑战在“全程监管、底线监管”的监管理念下,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将会变得更加主动。随着创新业务发展,复杂产品的不断推出,风险管理团队的逐步扩大,对风险管理系统的依赖和要求将越来越高,这需要通过风险管理系统来落实风险管理政策、固化风险管理流程、执行风险评估操作、提高风险监控效率,将风险管理能力转化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风险管理系统的角度,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应对

6、行业的新问题。在精细化风险管理和守住行业底线两个方面提供先进的工具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对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和对行业事中事后监管的支持。风险管理系统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业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做好风险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数据收集应及时和完整覆盖,数据整理应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对业务流程和行为规范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促进其更加完善。持续推进业务系统的改造,使得业务操作透明化、业务数据标准化,才能得到完整可用的风险数据,进行深入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以客户数据为例,不应仅局限于客户的身份和开户信息作为业务开展的考量,对于机构客户还需要进行现场尽职调查(使用标准的尽职调查数据

7、收集模板),对其关联公司层级关系进行搜集和维护,对其征信情况进行查询,甚至还可以使用舆情监测工具对各类新闻进行跟踪。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供专家进行判断,可以更准确地评价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在数据利用方面,互联网公司以数据说话的思想和获得大数据的思路值得借鉴,搜索引擎或智能手机应用上都会翔实记录用户光标在哪个信息或位置上停留的时间,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和功能改进。(二)进行有效风险分析评估,支持风险资源合理分配和管理仅依靠大量数据并不能直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专业的评估。各个风险类型都有非常全面完善的计量分析体系和方法,需要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规范和落地。对风险管理系统的要求首先

8、是完整,风险管理行为都是基于客观的风险分析结果,不能有遗漏或重复;其次是准确,误差必须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而且需要定期进行回测保证相关的模型和程序运转正常;最后是及时,风险计算结果会对业务开展进行紧密的关联和反馈,及时性和效率也是风险分析评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风险计量功能需要不断拓展,跟进业务甚至提前为新业务做好准备,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和计算效率。多数境外投行均有专门的模型团队承担风险计量方案的设计和验证,并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格计算等)实现,相信国内公司今后在此方面也将持续投入更多力量。(三)建立风险管理,找准风险底线对于业务创新发展、复杂产品的设计应用,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角

9、色,从被动的接受和支持,转换为业务开展初期即深度参与,以达到数据标准化、计量模型开发的同步推进。通过建立“新业务管理流程”,对新业务开展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提高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沟通效率,提早风险管理介入时点,引导新业务规范开展。同时,通过风险加权资产及压力测试等通用风险计量手段,将不同业务不同产品的风险转换到统一的标尺上,对全公司的风险情况按统一标准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风险资源分配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证券公司找准位置,明确和风险底线之间的距离。(四)及时准确报告风险状况,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目前,证券公司可逐步使用各自的内部模型进行报送指标的计算,但由于各证券公司的

10、计算标准和方法上的差异,造成了相应指标可比性和可加性下降,对行业总体情况的分析会带来一定困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内部模型的验证和验收、经常性的进行样本数据的回测检验、对错误计量结果上报的处理以及对风险管理流程的稽查等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手段来实现。如果证券公司都可以准确地计量风险状况并且及时地报送,监管机构就能以较高的频率对全行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总体类指标把控系统性风险,促进一些单业务细分指标或不精确指标进一步改进,实现逐步放开限制,促进证券行业发展。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有助于解决风险管理工作效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将风险识别、计量、监控、管理的过程梳理、规范和落地,将独立个体的经验、思

11、路抽象成为系统功能。当然,风险管理系统没有办法替代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思考,但是可以统一规范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点,达到提高人员(尤其是初级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水平、辅助做出风险资源分配决策的效果。而风险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和使用情况,也是体现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展创新业务的“时速表”和“后视镜”,是股东和监管层的“定心丸”。三、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施和保障设计和搭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群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深入的思考、完善的规划、高效的实施和足够的投入。其中,“足够的投入”不仅仅在科技人才和设备费用方面,还在于风险管理人员的精力投入甚至全公司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上。如果没有足够

12、的重视,不能将相关的数据和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各个独立的风险系统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或者投入不够,相关工作的进展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需要确立风险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理念。以往针对每项业务建设一个独立的风险系统的方案已经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一方面,业务种类越来越多,重复建设和维护功能类似的风险系统的成本非常大,业务的启动和发展也将受制于风险系统的建设周期和进程;另一方面,多套风险系统的存在将使得风险数据的整合以及整体风险汇总的难度增大,影响公司把控整体风险情况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如果将单项风险管理系统升级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结果将明显不同:一项新业务将要开展前,对各类风险系统(一般有市

13、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风险资本计量)进行风险评估以检测对该业务的支持能力,进而在现有系统上进行功能升级(主要是数据对接,对于复杂的业务或产品可能还涉及到风险计量功能的开发),后继管理、分析和汇总等功能不需要重复开发,系统的维护成本不会线性增加,学习使用成本也将降低。图1:风险系统群示例图其次,需要明确实施的计划和步骤。如风险系统群示例图(图1)所示,广义上的风险系统群包含风险数据集市、风险计量引擎、风险管理应用(管理流程、统计分析功能等)三大模块。无论是风险数据集市、风险计量引擎还是风险管理功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业务发展而持续更替升级。有序的建设计划可以提高风险系

14、统建设的并行程度:先数据整合再应用实施,急用先行逐步推进。风险数据是风险计量和应用的基础,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关键节点,处理优先级应放在首位。风险数据集市如果设计得当,出现新业务或新需求时,将不需要改变整体数据结构,而只是增加新的数据记录或数据字典项,对上层程序透明或影响较小。在统一的数据基础上,各类风险计量功能和应用管理流程可以并行建设,逐步推进。风险计量功能如果可以独立成为风险计量引擎的话,将进一步优化整个风险系统群的结构,风险计量方案的变化、升级、更替不会影响风险管理应用,风险计量的自主性将得到提高,从而降低对特定厂商的依赖。在稳定的风险数据、

15、标准化的风险计量引擎基础上,风险管理应用可以做得非常灵活,不但改造成本比较低,而且可以更加贴近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应用需求。再次,系统的实施过程具体内容很多,包括团队组建、需求分析、项目管理、供应商管理、测试验收等方面,本文将基于市场风险计量项目的案例对此进行分析。中信证券于2010年末启动了市场风险计量引擎的更新项目(仅风险管理部就投入3人全职参与),2011年3月完成境内业务的开发并通过内部测试开始上线试运行,2011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并启动对境外业务(指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的开发和支持,2011年末境外部分上线试运行。至此,该项目完成了覆盖境内外十多个业务部门多达30类金融资产近百个市场

16、风险指标的统一计量,为垂直管理各业务条线及资产类别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继而于2012年末完成对里昂证券(2012年7月23日完成收购)各业务的风险计量,并在2015年3月配合境外交易系统更新完成一阶段同步上线。这些快节奏的项目实施推进主要依靠项目相关方的努力配合,同时也得益于良好的数据基础、先进的建设思路和良好的系统设计理念。境内外业务统一计量实施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难题,包括多个业务系统、多个市场数据来源、多个交易日历、多个交易截止时间、多样的交易描述,个性化的风险计量模型,独特的风险计算指标等。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并落实到具体工作,这对项目团队的考验和锻炼非常大,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最后,需要强调一下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随着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对风险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