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8980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 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 D古代官营手工业工艺精

2、湛2.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B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名源远流长C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D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3.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A注重农业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缘于农民的无知4、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区域位置决定

3、经济水平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是拥有土地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等众多配套设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规模经营 B男耕女织C千耦其耘 D精耕细作6.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发展,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中原经济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7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

4、的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娟、帛)的课田。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给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农民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娟布麻。A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B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8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

5、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9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记述出处“世善农稼。好货殖”樊宏传“世以货殖著称”李通传“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仲长统传A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C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 D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10.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11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

6、传入是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12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主要缘于英国A已成为“日不落”帝国B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C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D最先确立了君主立

7、宪政治制度13.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购买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储备金银。这一现象A推动了两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B迟滞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C改变了两国原有的发展轨迹D不利于大宗海外贸易 的进行14.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根源是A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151825年,英国利物浦议会就曼切斯特至利物浦的城际

8、铁路修建方案展开辩论。控制议会上层的运河公司代表提出了“修铁路会导致男人不育、奶牛发疯”等多条反对理由,企图维护既得利益。希望通过铁路降低运输成本的棉纺织业主坚持斗争,最后获得胜利。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民众的环保意识较强B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C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D产业发展影响政治生活16、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犯罪现象比较突出,犯罪类型主要有:财产类犯罪、弱势群体犯罪等。导致上诉犯罪类型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的压力 B道德风气不良C贫富差距的扩大 D城市环境恶化17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一部反托拉斯法案,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但在随后的10

9、年里,美国的工业垄断组织却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国会力图维护美国中小企业的利益18.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减少B自由贸易受到了各国推崇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19世纪中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兼植棉花。”这表明在这些地区A农业格局发生

10、根本改变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D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20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直到1860年,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究其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存在B皇帝集权统治受到损害C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D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1.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政府放宽了兴

11、办实业的限制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22.甲午中日战争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有很大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由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A洋务企业刺激民族企业兴起B洋务企业获得新生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政府影响23.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筹订划一办法。”在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A是对经济危机的积极应对 B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促进了实业

12、救国思潮的产生D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潮流24.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200余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由此可知,抗战时期A中国工业布局得以调整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D西南地区成为军工重心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25题2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新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宋代诗人叶茵 田父吟 :材料二

13、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材料四 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 (8分) (2)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经济因素在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