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修复之谜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68881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瓷修复之谜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瓷修复之谜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瓷修复之谜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瓷修复之谜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瓷修复之谜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瓷修复之谜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瓷修复之谜讲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瓷修复之谜(组图)新华网 ( 2003-07-02 11:01:26)稿件来源:北京新闻网 有机会造访上海博物馆的人们,可能会因为凝神注视玻璃罩内那些古代艺术品而被其流淌出的精美绝伦所窒息。特别是当他们被告知,这些积聚了中国历代工匠们毕生心血烧制出来的绝世名瓷,曾经是那么的脆弱不堪,要么粉身碎骨,要么残缺不全,不免让人弃之可惜,视之心痛。这一切,没有比古瓷修复大师蒋道银先生再了然于胸的了。“基于对时间和空间玄学的沉思,中国陶瓷的绘画、造型和釉彩无不充满了出世的空灵感,尽管那些画面的内容是在描绘尘世的生活。”当我和蒋先生面对面地坐在他那间并不宽阔的工作室里,兴趣盎然地聊起摆满工作台的那些残片时

2、,他告诉我说,“中国的窑工们总是力求能创造出超越王朝兴衰的永恒艺术品,但他们无法与时间抗衡,只能一任亲手创制的旷代精品一再经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留下太多的遗憾。”相貌普通的蒋道银先生迄今为止已经修复了500多件曾经残破的但目前有些已经价值连城古代陶瓷,从良渚文化扁足陶鼎到南宋官窑,从元青花玉壶春瓶到明青花龙云大缸,从唐彩绘陶仕女俑到徐秀堂紫砂艺雕螃蟹。有人说,他修复了古代窑工们的心血和智慧,但我以为,如果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他修复的应该是曾经缺失的中国古代陶瓷史。事实上,正是因为资料的严重匮乏,使我们接下来的故事无法从神奇的陶瓷器修复技术的起源开始说起了。不过,还是有人做出了比较大胆的推测,

3、说既然早期的陶瓷器修复工艺曾流传于民间社会,那么这种绝技就应该象许多神奇的传说一样,其历史必然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以前,比如秦汉时期。在仅仅二三十年以前的西部农村地区,仍然可以在乡村间或见到一种古老的锯接技艺一种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带钩的锔子将破碎的陶瓷片相拼合的方法和用虫胶、糯米等天然黏接剂黏合的“老法子”。有意思的是,张艺谋还曾经在他的名作我的父亲母亲里用这种技艺修补好了女主人公破碎了的碗(当然还有她伤透了的心)。瓷器仿古在宋、清两代一度掀起过高潮。但当时的仿造,是出于对前朝器物的崇敬,是光明磊落的仿造,让人一眼看出来路,或者在底足上写明“大清仿明成化”等字样,这样的“仿”,不失为一种再

4、创造,可以推动这个时期的工艺发展。而以攫取暴利为目的的瓷器作伪则是对“规矩”的破坏,是对艺术收藏的破坏。1930至1940年代,许多古董商都暗中聘请修复艺人用化学材料修复陶瓷,使修复后的瓷器几可乱真,从而以某朝某代的“珍品”为名寻找附庸风雅却不识货的买家。据说当年在上海滩活跃的以此为业者有些至今还健在。瓷器的修复方法一般有两种:博物馆修复法和隐藏修复法。博物馆修复法不完全掩盖损伤痕迹,是严肃收藏家们最理想的方法。隐藏修复法则试图完全消除任何损伤的痕迹。亚洲的收藏家通常用截然相反的材料进行修复,比如,他们会用金色的漆来填补破裂线,这样修复的痕迹就成为这件瓷器本身的一个特征。根据我的了解,目前中国

5、从事古陶瓷修复的高手不过200多人,而在中国文物收藏占半壁江山的上海,真正从事古陶瓷修复的仅二、三十人,其中被称为古陶瓷修复“大家”的也就区区几个而已。这其中,又公推蒋道银为“第一人”。据他的朋友介绍说,早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舞美设计时积累下来的绘画、造型经验使蒋道银在几十年的古陶瓷修复生涯中获益良多。(龙海)在古陶瓷修复这个行当里编辑:陈瑞翔 来源:作者 李芳 严华 邓丽 发布时间:08-07-14 09:25 点击次数:破碎瓷瓶被修复后2000年以后,国内民间文物收藏热持续高烧,然而,好东西总是有限的,完整又精美的早已养在深闺,流通市场上的文物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残损,民间修复文物的需求因此

6、日益迫切,由此也催生出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藏友护宝心切文物修复市场容量惊人“你能不能给我张名片,过些天我把明代青花瓷瓶带来让你瞧瞧。”6月14日,作者看到,邹老伯迫不及待地向湖北省文物总店的文物修复部主任李奇索要联系方式。邹老伯大老远从河南老家坐火车跑过来。说起他的明代青花瓷,他眉飞色舞:这可是好东西,但瓶头落了一口子。为了修复它花了他不少心思。前几年去过北京,结果无果而终。后来打听到上海有个专家特厉害,于是抱着青花瓷去了那,结果专家因公出差,一时回不来。这次来武汉,他对作者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决心可大了,我不会放弃的,相信一定能修好的。”“像邹老伯这样对文物痴迷的藏友大有人在。”李奇告诉作

7、者:“生活条件好了,玩古玩的人也多了。一些藏友们爱文物的那个劲啊,就是花再多的钱眼也不眨一下。很多收藏者看到一件好东西,如果有个什么缺损啊,心揪得不行,非得把它弄好不可。”其实,文物修复这一行当古已有之,只不过,以前多是些民间高手的零星行为,鲜见成为一个行业。近十几年来,国家各级文物部门虽然也着力发展文物修复力量,但这些力量绝大多数都用于国家馆藏文物的保护抢救之中。以古陶瓷修复为例,纵观武汉市场,以前也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为广大藏家提供古陶瓷修复服务,一处在汉口香港路古玩市场三楼东北人老刘处,据称,老刘曾修复了二三百件古陶瓷;另一处是徐东古玩城的詹师傅,主要修复壶、碗、盘等瓷杂小件。最近几年,才出

8、现了像湖北省文物总店这样,把多余的专业力量用来承接民间文物修复的企业行为。湖北省文物总店总经理吴晓松介绍说:“老东西数量总是有限的,完整又精美的早已被人养在深闺,剩下的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残损,这就使修复文物有广阔的市场。”吴晓松以前在黄冈市博物馆担任过馆长,他对全省馆藏和民间文物状况都十分了解。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需求之迫切。一是据统计全省有上百个博物馆,每馆破损藏品多则上万;二是文物经营单位,几十年的库存文物,剩下者破损比例在70%左右;三是文物收藏者成千上万,每个人手里都有残损得令他心痛的文物。这些文物就像奄奄一息的病人急需良医救治。修复技术日新月异接单仍是慎之又慎 藏友们对自己收藏的

9、文物都视如珍宝,最关心问题不是钱而是到底能不能修好。“在这一行混久了,我们也成了半个专家了。”有藏友说起自己的经验教训头头是道:“比方说修瓷器,常用的几招就是,用锔钉处理瓷器裂缝,优点是坚固耐用,盛水不漏。缺点是在器物上钻眼加钉,破坏了外观的美感;还有的是用鸡蛋清粘接碎片,这种修法,粘接速度快,粘接面无其它颜色,但耐久性差,时间长了容易自行解体;还有的师傅喜欢用502胶水粘接碎片,这样做定型虽快,但碎片之间咬合却并不到位,容易顾此失彼;再就是石膏充当缺片,这虽然好操作,易塑型,但也存在着色难,无瓷器质感的问题。“我们都吃过苦头,所以面对这样那样的知名修复专家,既急切地想要拿去一试,又不放心,生

10、怕有个三长两短悔青了肠子。”一位收藏爱好者告诉作者。针对藏友们的这种心情,李奇表示十分理解。据他介绍,仅湖北省文物总店库存的文物就达20多万件,此外每年还会购进约400件新文物,修复工作量非常庞大。这么多年来,大量的文物修复工作,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文物修复经验。2007年底省文物总店获得了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国家一级资质。 李奇拿出两张元青花玉壶春瓶清洗前后的对比照对作者说:“这个青花玉壶春瓶是元代青花的典型器,因为被埋藏的时间久远,1984年在黄梅县十里村小学出土的时候,外表已经附着了很多很深的水锈,用一般的清洗剂根本无法清除。我们耗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成功地将这个元青花玉壶春瓶还原到原来通透干净

11、的型态。如今这个珍贵的元青花玉壶春瓶正陈列于湖北省博物馆里。” 李奇表示,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他们接受客户的委托一般都是很慎重的。 据他介绍,拒绝接单的原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经专家研判,现有修复技艺确实无能为力,第二个,就是委托者的要求实在是太高,难以满足。第三个,就是委托者想以假当真,以次充好的。 他曾接待过一位藏家,拿来一个开门的乾隆描金赏瓶,全身并无破损,李奇非常奇怪,这是要我做什么呢?原来一般顶级的乾隆赏瓶在圈足内都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可这只瓶子却没有,影响了它的市场价值,藏家想让修复人员给它加一个款。李奇当即表示无能为力,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一定要尊重历史,不能为

12、了利益无中生有。 修复价格无标准 赝品修复价更高 藏友们比较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文物修复的收费标准。李奇说,这一行当并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分页$ “文物修复这种细手工活儿,吃的是传统技艺这碗饭,科学技术只是起辅助作用。像这样的非工业化流水作业,如何衡量收费,确实无法从一而论。”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周松峦向作者介绍说:“拿到一件前来修复的文物,你要判断它的修复价格,通常需要综合多方面来考虑。一般来说,先会通过外观、年代、做工等方面的鉴定,判断出待修复文物的价值高低,来作为修复价位的参考;其次要看修复的难易程度;再次还要看这个文物之前是否被动过手,如果之前就有过修复,那么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还

13、需要花大量精力,只有在顺利地拆掉之前的修复工序的基础上才能再修复,这多出来的工序无疑会加大修复的复杂性和难度。 此外,还有不少藏友带来的文物其实是赝品。“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都会事先跟顾客说明,并提醒放弃修复,但很多人并不听你这一套。”若顾客执意要修复的话,价格要比修复真货的价格高得多。 欲速不达 慢工出细活 藏友要求比博物馆更高 “民间文物修复是不能讲效率的,欲速则不达。”李奇告诉作者,文物修复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打个比方,像古陶瓷修复的步骤一般分为清洗、粘接、补缺、上色、做旧这五步,前面的每一步哪怕是出了一点点的错误,即使当下肉眼找不出一点破绽,一旦修复工作进入到了后面的工序,问题就会很

14、明显地暴露出来,以至于后面的修复无法进行下去,从而导致整个修复工作前功尽弃,不得不拆了重做。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上色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几年前我在做青花瓷的上色时,觉得颜色明明已经调得和原件一模一样,可是上上去就是不对,色彩总是偏重,过于生硬。因为青花瓷的青花色是在釉面之下,颜色要求通透不死。但是由于青花的发色及调色浓淡变化很大,我花了几天的功夫也没有什么起色,苦恼不已。” “于是,我干脆不弄了,跑去我一个画家朋友那坐坐,恰逢他正在画人体肌肤的油画。我看着他调出肌肤的颜色,然后用透明油性颜料轻兑,画一次两次三次没有效果,接着兑颜料继续画,在同一个地方一共画了十多次之后,肤色通透的感觉终于出来了。

15、我顿时悟到,原来颜色不是一次就能上好的,而是十次百次堆出来的。这件事很好地启发了我如何去解决困扰我已久的着色难题,让我的技艺有了质的突破。” “不久后,我接手了一个青花花鸟筒瓶的修复工作,当修复后的青花花鸟筒瓶摆在领导面前时,他们都不敢相信。”李奇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李奇告诉作者,做民间文物修复,比做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修复要求可能更高。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重要的是追求形似,即对外观的要求很高,有些为了追求还原文物最原始的历史状态,甚至不需要做到完全补旧,可以不同程度地留白,隔着玻璃陈展,只要能满足参观者视觉享受即可。 而民间文物修复则不同,它是要经手摸啊、敲啊、掂啊,藏友们甚至拿着放大镜在那仔细观察那些修补后的纹饰、色泽,要求非常苛刻。面对藏友们如此苛刻的要求,没有真功夫可不行。 文物修复“人才荒” 从业需灵性更要兴趣 据了解,中国目前从事专业文物修复的专业人才还不到500人,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