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65850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主体特征:所谓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的作用的要素。要使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起主动支配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要有一定的权利(2)要有一定的能力。管理主体的分类:对管理主体的分类就是对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分类(1)按管理者的职责,可以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的领导者(2)按管理者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3)按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军队管理者等管理主体的地位: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的各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以下方面(1)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性质(2)管理主体决定管理活动

2、的方向(3)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的涵义:管理者是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这里所说的管理者,就是指在一定组织中担负着对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决策策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责的人。管理者的职责: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的职责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2)管理者是计划者(3)管理者是组织者(4)管理者是指挥者(5)管理者是协调者(5)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管理者素质涵义: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它具体包括如下涵义:一是管理者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社

3、会实践;二是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禀赋、品质、知识、能力的总和;三是管理者特别是管理的领导者处于总揽全局的统帅地位,因而他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四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不同的素质,以适应不同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五是管理者素质有很强的时代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管理者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之一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品德素质: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3)知识素质:一

4、是自然科学知识,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4)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管理结构的设计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5)事业部制管理结构的设计原则:(1)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2)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4)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5)精简效能的原则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2)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3)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管理职能类型:计划、组织

5、、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管理职能分工的发展过程,归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粗到细,由少到多。二是由“硬”到“软”、“软”“硬”兼施。管理客体的内涵: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管理客体分类:1、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学校等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事业单位。2、从管理领域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不同领域和不同产业部门3、从管理资源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4、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

6、客体还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5、从管理性质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制度和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实体和活动领域。管理客体的特征:(1)客观性(2)系统性(3)规律性(4)可控性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征:(1)个性(2)社会性:一是团体性,二是阶级性,三是交往性(3)能动性:一是参与管理的能动性,二是对管理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动性。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一)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二)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三)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一)从政治、经济、法律上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都是同样的劳动者

7、,因而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二)从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虽然具有行使管理职能或参与管理的一面,但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相比,他们则是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也即是被管理者(三)从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

8、,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经济系统的特征:(一)人工性与自然性(二)商品性与比例性(三)生产性与效益性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一)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决定社会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决定某一社会生产本质的规律。主要包括社会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二)共有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种经济规律的主要有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2、价值规律。(三)特有经济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的某一特殊本质的经济规律,二是指不同经济领域或不同经济部门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上层

9、建筑系统界说涵义及分类:上层建筑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除经济系统以外的另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基本组成系统。一般说,上层建筑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按不同性质划分,主要由三大分系统构成:(一)政党系统(二)国家系统(三)意识形态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的特征:上层建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总体说三个方面(一)社会性与阶级性(二)传统性和继承性(三)主观性与客观性上层建筑系统的运行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上层建筑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表现三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3、

1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更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表现1、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新上层建筑的萌芽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反对现存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新生产关系的发展扫清前进的道路。2、当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生产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之后,原来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萌芽,也就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3、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由新变旧,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它的上层建筑会千方百计地压制新的经济基础的成长,竭力延长旧的经济基础的寿命。管理目标的涵义: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

11、预期结果。从严格意义上说,管理目标和一般所说目标在涵义上有所不同,管理目标不但要考虑预期结果,而且要考虑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以管理目标这一概念包括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管理目标分类:管理目标有丰富的外延并可按各种标准进行分类。(一)按管理的领域分,管理目标可分为经济管理目标、行政管理目标、科学技术管理目标和社会管理目标等。(二)按管理的职能分,可分为决策目标、计划目标、组织目标,协调目标、监督目标、控制目标等。(三)按管理层次分,可分为高层管理目标、中层管理目标和基层管理目标。(四)按管理目标的实现期限分,可分为长期管理目标、中期管理目标和短期管理目

12、标。管理目标的特点:(一)统一性与矛盾性(二)结合性与可分性(三)时间性和阶段性(四)明确性与伸缩性管理目标的作用: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一)凝聚作用(二)导向作用(三)激励作用(四)评价作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涵义: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为此,管理中所说的人本观念包括以下涵义:(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

13、最高追求目标。(3)人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存在、类存在,也有社会存在、个性存在(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五

14、)从管理思想的演讲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一、人的因素第一观念。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三、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树立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一方面要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其实现的历史性。四、“人和第一”的观念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四、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历史上,管理的

15、系统观念是在一般系统思想和系统理论孕育中产生和发展的,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古代管理系统思想的萌芽。二、近代管理系统观念的产生。三、现代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管理的特点及划分的阶段:四个特点:(1)它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子系统的最优化(3)它是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工作效果(4)它是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阶段:(1)决定系统的创建(2)进行系统设计(3)控制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转(4)检查和评价系统运

16、转结果管理的整体观念主要表现:(1)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2)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彼此依赖(3)用系统观念来考察管理活动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体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整体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管理的动态观念主要表现:(1)在任何管理活动中,管理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2)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管理的开放观念主要表现:一是任何系统在运行和发展变化中,总是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二是相对来说,任何系统总是处在更大的系统即环境之中,都与其外部系统即环境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的层次观念或等级观念主要内容:(1)管理层次的划分要与管理的要求相适应(2)不同的层次要授予不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3)要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相应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使其各尽所能、各显其才。管理的信息观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