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65152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8讲讲解(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亚洲的5个微观地区考向一朝鲜半岛知识要点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南端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受日本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点明显,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朝鲜半岛沿“三八线”划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典型例题1(2011重庆文综)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下表是图中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2、表。35月(占全年%)69月(占全年%)1011月(占全年%)122月(占全年%)年均降水量(毫米)雄基15.870.511.02.7767.8新义州15.972.97.93.31 050.0全州17.966.97.57.71 240.7西归浦29.552.28.89.51 675.7(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3)表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答案(1)原料(铁矿石)丰富;燃

3、料(煤炭)充足;水资源丰富。(2)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3)新义州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降水集中在69月;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两地在原料、燃料、水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2)题,浦项的钢铁工业布局在资源贫乏的地区,说明资源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增强。第(3)题,由图中可看出69月降水占全年最高的是新义州。降水总量特征要从多少上判断,时间特征要从季节分配和夏季降水在全年所

4、占比重上分析,空间特征则从降水总量的空间分布上分析。考向二中南半岛知识要点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每年3月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6月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1月次年2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部分迎风坡和马来半岛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锡、石油、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橡胶和油棕产量居世界首位。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国际航运的要道,交通与战略意义重要。典型例题2湄公河是东南亚主要河流,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新热点。读“湄公河

5、流域及其所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河段与上游相比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2)简述湄公河流域共同开发的意义。(3)简述图中农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答案(1)河流落差比上游地区小,水能蕴藏量小;人口、城镇密集,搬迁费用高。(2)带动中国西南地区、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该流域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互利共赢;有利于区域的安全稳定。(3)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当地人口多,粮食的市场需求量大。解析第(1)题,与上游相比,此河段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慢,且沿线居民多,影响水电站建设。第

6、(2)题,国际性河流的共同开发,要从流经国家互惠互利方面考虑。第(3)题,图中农业区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是水稻种植区,其区位优势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考向三中亚知识要点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多内流湖,西部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巴尔喀什湖,以草原、荒漠为主。2014年9月的第四届里海沿岸国家元首峰会通过了一项政治声明,成为有关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基础,为20多年来的湖海之争带来曙光。里海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源。咸海是中亚的内流咸水湖,水源主要依赖阿姆河

7、和锡尔河。因引河水灌溉,咸海快速萎缩,水位不断下降,河床渗出大量盐沙,增加了沙暴的频率。随着河水蒸发量持续增加,预计会在十年内干涸。典型例题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南北跨纬度约15,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且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试分析原因。(2)里海北部沿岸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但却有沙漠分布,试分析原因。答案(1)该河流流经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积雪量大,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出现汛期。由于南北跨纬度大,南部纬度低,气温升高较快,积雪融化更早,最早出现汛期。河流北部地区纬度更高,气温上升慢,积雪融化晚,汛期推迟。(2)里海北部沿岸地区虽距海较近,

8、但因地势低平,大多为平原和低地,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而降水量较少;因地势低而气温高,导致蒸发量较大;河流上中游的用水量大,造成下游缺水。考向四西伯利亚知识要点俄罗斯境内的亚洲部分,可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和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中西伯利亚高原(叶尼塞河勒拿河之间,高原面破碎)、东西伯利亚山地三部分。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寒冷,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降水时空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冻土广布,石油、煤炭、森林、淡水、土地等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大黑色

9、冶金工业中心,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发达,还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地和畜牧业基地。典型例题4(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答案(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

10、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解析第(1)题,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冲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水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水含沙量大。第(2)题,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考向五俄罗斯远东地区知识要点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与中国、朝鲜相邻;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仅相当

11、于全俄罗斯的1/7,且分布极不平衡。气候差异大,北部呈寒带特点,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可以种植水稻和大豆,是远东的主要农业区。耕地面积较大,但因劳动力匮乏、投入不足、种植品种退化,土地撂荒比重较大,还直接影响到畜牧业。本区有色金属、石油、林业等资源丰富,但因自然条件严酷、地广人稀、基础设施缺乏,交通网络不发达,资金缺口较大,生活水平低下,人口大量外迁,工农业生产长期滞后。目前中俄关系良好,但双边经贸远落后于政治发展,投资远东地区种植业、养殖业的潜力巨大。典型例题(2015四川文综)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56题。5贝加尔湖()A

12、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6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答案5.D6.C解析第5题,结冰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比周边要晚。第6题,结冰要释放热能,气温应升高。因有冰层覆盖于表面上,会阻碍湖水的蒸发,空气湿度不会升高。因湖泊对大气有调节作用,减小了气温年较差。(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7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

13、板块挤压的影响8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9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C成群的企鹅 D台风答案7.D8.A9.A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判断: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堪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第8题,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能资源丰富。图中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第9题,该地纬度较高,受台风的影响较小;企鹅主要分布在南

14、极大陆周围;该半岛纬度低于极圈纬度,所以该地7月昼长夜短,但是不会出现极昼现象;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但是该地山脉高度可以达到4 750米,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尽管是夏季,山顶气温仍然低于0,所以可能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考点二欧洲的4个微观地区考向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知识要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西部是挪威,东部是瑞典,山脉横亘于两个国家之间,半岛西部属山地,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为冰川侵蚀地貌;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虽纬度高,但大部分地区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茂密。典型例题1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5、下列各题。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呈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呈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示意图。(1)据材料分析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时期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答案(1)纬度高,热量不足;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多山地,平原狭小,不利于耕作。(2)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河网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河流水量较为充足,利于浮运。(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