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583051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延中学2018年春高一年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对商业的不重视2.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 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稳定性3

2、.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牛耕的使用C诸侯国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4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6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

3、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B. 夏商西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7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 )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8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平台,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其展品应该是(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蒸汽锤、

4、铁路设备C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9.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 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来10“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看出直接引发工业革命的因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需要 B蒸汽与机器的结合C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1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 876年,河流防污法。其

5、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晚清政府的自救 B.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 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131931年10月18 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齐奏英雄交响曲 B轮船鸣笛三分钟C熄灭电灯一分钟 D教堂敲钟84响14明闽小记载:“闽种荔枝、龙眼家,多不自采。吴、越贾人,春时即入货(

6、资),估计其园。吴、越曰断,闻人曰穙树主与穙者,请惯估乡老为互人他日摘焙,与(互人)所估不甚远。”这反映了A当地荔枝、龙眼加工技术落后 B商业资本介入农村生产领域C树主与穙者存在雇佣关系 D吴、越与闽形成市场一体化15.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 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C.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16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

7、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17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B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大企业D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8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战

8、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这一时期苏俄面临()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 B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C严重的兵变和农民暴动 D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20、关于苏联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是工业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是农业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领域 D.以上说法没有正确的21.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农业

9、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22.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D. 形成了“斯大林模式”23.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24.1933年5月12日

10、(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25、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

11、社会消费2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27.“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低音”有(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8“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12、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球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注解的国民经济建设路线或方针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9.“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 C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30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 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31.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32、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