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54749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人教选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1原始资料三星堆青铜树所蕴藏的社会内容三星堆铜树所蕴藏的社会内容主要为:蕴藏着浓郁的宗教思想,这种宗教思想和早期巫术有关,其意义为通天达地之神树;三星堆出土的具有这种特定意义的“树”,具有生命繁衍茂盛、万古长青的生殖力的崇拜意义;树神树社树,自然又成为本土本族的保护神、社稷神,这类具有特定的宗教思想和巫术色彩的“神树”被赋予早期社会崇拜或图腾意义。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三星堆青铜文化研究第137页。祭祀坑内的人像群可能具有类似“人牲”“人殉”的代用品的某些特征考古资料表明,三星堆文化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根据遗址内所发现的城墙、祭祀

2、坑、大型房屋(宫殿)遗址,以及大批礼器,苏秉琦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古国、古城、古文化遗址”。在这个城址中,还发现了两个双手被反缚,双膝下跪,高约15厘米左右的石雕奴隶像。在这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奴隶制城邦中,其青铜文化及雕塑艺术已打下了古蜀王国政治经济的烙印。三星堆一号祭祀坑有13个青铜人头和跪坐小人(K1:293)埋在一起,二号坑是41个青铜人头和9个大小铜人、24件面具、面像埋在一起,尽管二坑有时间差,但其铜像分别为整体被埋葬。从文献上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在殷人心目中,天神、地祇、人鬼(祖先)是永存的。这些神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活人的一切,均由这些神支配,所有的事情,都应向神

3、请示,要给神灵奉献各种祭品,包括人在内,即“人牲”。仅安阳殷墟王陵区公共祭祀场,共埋“人牲”总数已在2 000人左右。黄展岳先生在研究殷墟祭祀活动时指出:“祭祀天神、地祇多在王宫举行,祭祀祖先神灵,大多在宗庙或墓地举行;作为人殉的,有办事的贵族、有供淫乐的妃妾、有供奉的武士、有供杂役的奴仆、以及驾驶车马的御奴,所有这些特殊人,都不超出近亲、近臣、近侍的范围”,作为“人牲”的,则包括了大量的奴隶和战俘。用人像雕刻代替活人充当“人牲”、“人殉”的事例,在中外雕塑史上是不胜枚举的。如前中央研究院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带着桎梏的男女奴隶陶塑,安阳殷墟M5出土的两尊跪坐人像、安阳古墓出土人物立像(现藏美国哈佛

4、大学艺术博物馆)。瑞典地中海博物馆所展出的距今2 700年的前塞浦路斯群岛发现的陶塑群像,就是站立在祭祀坛的数十个全身大小人像,他们正是代替活人参与祭典。现存于伊拉克博物馆和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的著名苏美尔时期的马尔阿布神庙摩苏尔石雕人像高低错落,他们原排列在庄严的祭坛上,专家们认为,“制作雕像很可能全出于宗教目的”。三星堆青铜像的意义亦可想而知,在于宗教目的,它们在埋于坑之前,原来可能正是宫殿中的祭典活动使用的人像,或者装饰物,在埋于祭祀坑时,又充当了“人祭”的代用品,只不过它被葬于祭祀坑,而不是墓葬。李绍明林向赵殿增主编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第107108页。青铜雕像群所表现的社会内容三星堆青铜

5、人像群依其社会内容可以分为几组。(一)处于上层社会地位的人物。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那尊通高2601厘米的大型青铜人像最引人注目。(K2:149150)他高冠、左衽、装饰华丽,双手圈握,戴脚镯。判别其身份主要依据有三。A: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西南一带的部落“椎髻、耕田、有邑居。”蜀王本纪又记有古蜀人“椎髻左衽”。他左衽而不椎髻,脑后留有一条小辫子;有椎髻的铜像在一、二号坑中均有发现,他们或下跪(K1:293)或被砍头(K2:83)。可见这位身居平台的“蜀人”并非“不知礼乐”的一般蜀民。B:他双手圈握,有学者依据同坑出土的另一尊残身小铜人手执琮的事实,认为他可能手握琮。周礼大宗伯记有:“以苍璧礼天,

6、以黄琮礼地。”进入奴隶社会,琮成了祭祀的礼器,使用这种礼器的,一般为巫师。这类巫师,既是部落首领,又主持宗教活动。C:他赤脚,且戴脚镯,有学者认为,他与“萨满文化”有关,而这类萨满文化的主持者,一般为部落首领或群巫之长。以上推论,可以说明,祭祀坑中,确有上层人物的代表。如二号坑中,还出土了小站立人像(K2:2922),他身披铠甲,盛气凌人,一副将军风度。在殷墟的“人殉”墓葬中,有统治者的近亲、侍臣、贵姬或武士,在殉葬中有上层人物的代表。在祭典中,用上层人物的雕塑供顶礼膜拜也是常见的。古埃及第十八十九王朝距今3 500年左右的卢克索神庙柱廊中,就雕刻有一部分大型贵族像。三星堆祭祀坑中出现上层人物

7、雕像是符合上古先民祭祀、祭典的习俗的。(二)处于下层社会的人物。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中,有不少跪像,仅那棵高度在4米左右的铜树座上,就跪有3人。在筛回填土时,还发现了一个高仅35厘米的残腿跪人。这些跪人大都椎髻,有的则盘辫于头上。这些人像和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椎髻、耕田、有邑居”的记载相似。这些跪人,属于“耕田人”或者奴隶,他们双手拱握于胸,呈听命状。这类神态的人物,多见于中原地区商代墓葬中。1976年在安阳殷墟5号墓出土的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跪人像,学术界一般已认定这类跪人为“奴隶形象”。在三星堆二号坑中,还有顶着酒尊(或礼器)的劳动者残像,这类人像和立于方座之上能“通天达地”的上

8、层人物比较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青铜人像群中,有50多个人头,这些孤零零的人头,有的椎髻(K2:83),有的戴帽(K2:121)、有的光头或者毛发稀疏,其颈部大多呈倒三角形,有被“砍”的可能。在中原甲骨卜辞中,有羌人被“伐”的记载。三星堆发现的这些被“砍头”的人像,可能应属“战俘”或“奴隶”。在中东地区上古雕塑中,也有奴隶的形象。如埃及第十八王朝(距今3000多年)的奴隶铜像,这是双手被反缚、上身赤裸着并低着头的奴隶。在埃及第六王朝(距今4000多年)的石灰岩雕像中,也有同类跪人出现。在上古雕塑中,表现奴隶的雕刻当然也就不是个别现象,这已为美术考古所证实。(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物。这个青铜群雕之

9、中,有一位单脚下跪,双手放在右膝上,带着双尖的武士帽,束腰,穿鞋。(K2:04)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双眉、眼球及眼眶均涂有一层黑彩。他在这群人中,亦非高大魁威,他是类似浮雕状的单面小铜人,他虽衣冠楚楚,但不具主持“萨满”活动的巫师特征。并且他单脚下跪,呈听命状。他不算能“上达于天”的巫师,也不是能立于高台之上的部落首领。但他不椎髻、不光头、不盘辫,不具被“砍头”的特征,因此不属奴隶和战俘。他算中间阶层的人物。在苏美尔文化中,幼发拉底河畔的玛里,曾发现大量雕塑作品。如女乐师长马尔南希坐像(现藏伊拉克博物馆)、古巴比伦时代的抱献牲者像(现藏阿勒颇博物馆),这些距今近4 000年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中

10、层社会的生活。在古埃及王朝时期的雕塑作品中,“为了满足现实的追求,雕刻上面采用着色法,一般雕像都用墨加画眼圈。皮肤、发饰、衣着等,悉照实物涂加彩色”。如埃及第十一王朝的少女着色木雕像(现藏埃及博物馆)。这种方法,多用于中上层社会人物,从中可以为我们研究三星堆青铜雕像中的那些描眉画眼者找到一些启发。(四)被神话了的人物或饰件。这类人物在整个青铜雕像中占有核心地位。有人(或兽)面具、面像,人面形饰件,他们中有的鼓眼龇嘴,(K2:60),有的眉间饰有立体夔纹饰件(K2:100),有的眼球外突达16厘米(K2:148)。这群人中,有天神、地祇、人鬼,有的就是祖先神的偶像。这是一个由神、鬼、人混为一起的

11、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集合体。这类青铜像,有的可能与鬼神像有关,如薄型面具(K2:229),头饰云雷纹状角,双眉展开,且向内勾,圆瞪两眼,上下两排牙齿咬紧。从龙山文化中,可以找到同类型面具“鬼神像”。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认为,从殷墟益都苏埠屯一号墓发现“钺”上的被称为“饕餮”的鬼神像,可以上溯到龙山文化,上溯到河姆渡文化的太阳神。三星堆发现的如同“饕餮”的面具,也可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另一方面,三星堆的青铜雕像中,有的可能与蜀之先王蚕丛及人皇始祖烛龙以及人鬼的神话传说有关。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那三尊被称为“纵目人”的青铜大型面具上。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的记载;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西北

12、海之外有神直目正乘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的记载;山海经海内北经又云:“,其为物人身黑首纵目”,人皇、蜀之先王、人鬼均“纵目”,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面像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大人头偶像或神像崇拜在国内外均有事例可以枚举。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钟璩金人十二,各重千石”。尼阿玛特认为古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其高达六米的头部,很可能是哈夫拉王的容貌。著名的“前欧洲”(Pre European)文化中的太平洋复活节岛上的600尊左右的巨型石人像,其中,有的高达21米,最重的达40吨。专家们认为,这批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可能与宗教祭典有关。在秘鲁海岸发现的位于堆卡德路斯雷耶斯(HuacaDaLosReyes

13、)的三个巨型土坯人头雕像,其模样类似三星堆文化中的薄型面具(K2:60),这些龇牙咧嘴,楞睛鼓眼的距今3 000多年的作品,专家们认为,这是古印第安人崇拜神灵的产物。可以看出,制作大人头神像,用于宗教祭典活动,是世界上古雕塑艺术的共同特征。李绍明林向赵殿增主编: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第108110页。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的象征含义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中那些头戴面具的造型,显然都带有巫的特点,显示了它们作为祭祀者的象征。而这种象征,又远非那么简单,不是单纯的面具,而是面具与人像或人头像的合铸,而且数量众多规模可观,展现了复杂的多层次的丰富含义。从第一层象征含义来说,它们代表着古蜀国巫祝的身份,象征着古蜀国的

14、一个群巫集团,应是古蜀国神权的象征。青铜立人像双手作握物奉献状,表明了其特殊的身份象征,应是能够沟通天地传达上帝鬼神旨意之类的人物。如果说青铜立人像象征着主持祭祀活动的最大的巫,那么众多的可能套在或镶嵌在木制或泥塑身躯上使用的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就是象征陪祭的巫了。它们代表的应是古蜀族和古蜀国宗教首领阶层。从第二层象征含义来说,它们也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既代表着神权,同时又是王权的化身。在文明的早期阶段,神权和王权通常是融合在一起的,统治者往往通过宗教神权来加强和体现其王权,而行使宗教神权者也总是执掌王权的统治阶层。三星堆古蜀时代的宗教祭祀活动,便具有强化神权和王权统治的重要作用。学者们

15、大都认为,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头戴冠冕,身穿华服,形态尊贵,可能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而其他众多的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像,个个气概英武,可能代表着古代西南地区各个部落杰出的首领,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古蜀国统治阶层。显而易见,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显示的是类似于神的面容,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大型祭祀活动是团结凝聚古蜀国各部族各阶层的重要形式,其核心则是高度融合的神权和王权统治。从第三层象征含义来讲,神奇的青铜纵目人面像,既有人的特点又有神与鬼的夸张,显示出了浓郁的图腾、神灵意味,象征的可能是古代蜀人的崇拜偶像。也就是说,在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中,并非千篇一律全都是祭祀者的象征,其中也有被祭祀者或神灵偶像的写照。在古代各民族心目中,崇拜的祖先神灵具有无上的法力,往往被神化并表现为具有人兽合一特征的偶像。青铜纵目人面像既有兽的某些特征,又有人的五官脸部造型,还有神灵的想像(额际卷云纹装饰),充分显示了象征含义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它所代表的不是人的表情,而是神秘世界中某种神灵可能有的表情,所要产生的也不是亲切感而是恐惧感和震撼心灵的效果,从而达到对这些神灵偶像发自内心的崇拜。综上所述,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含义。其中有祭祀者的形象塑造,又有被祭祀的祖先神祇和神灵偶像。祭祀者中有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