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54698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五本高效整合试题人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徐州调研)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1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C鄯善、南宁 D中卫、南宁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 B阿富汗C西亚 D乌克兰3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张 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卫是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的分界点;二线管道最南可从广州直达南宁。第2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西部的阿拉山口,再朝西

2、就是能源资源较丰富的中亚了,故中亚可能成为二线管道天然气的主气源地。第3题,该工程建设可以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东部地区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答案:1.D2.A3.C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回答45题。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人民币对外币的

3、比值被迫下降A BC D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 BC D解析:第4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第5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企业是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答案:4.B5.C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

4、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68题。6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7.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8.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

5、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解析:第6题,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第7题,“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第8题,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答案:6.D7.A8.C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A秦岭 B昆仑山C巴颜喀拉山 D南岭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

6、便利B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图示地区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1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A BC D解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上游通天河、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的水调往黄河上游地区。长江和黄河上游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因此西线方案必须穿过巴颜喀拉山。由于黄河上游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答案:9.C10.B11.B

7、读下图,根据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联系、服务联系,及其之间的差别,完成1213题。12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C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源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13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但自然环境变化较小的地方B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C城市生活垃圾较多,因此城市有足够的分解者D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众多,为保证物质和能量的及时输入,在城市近郊应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解析:城市具有服务功能,可以为

8、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答案:12.D13.B(2011湖南联考)下图为某类工业在全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该工业最可能是()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C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1520世纪初,此类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A接近原料产地 B劳动力价格低C市场广阔 D技术水平高解析:第14题,该工业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可能为钢铁或纺织工业,从转移的时间和路线来看,可排除钢铁工业。第15题,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初的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加上海运便利等原因,促进了日本纺

9、织工业的发展。答案:14.B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2011扬州模拟)从1993年开始,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最主要石油进口国。预计2050年将达到50%。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材料二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_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_的类型。(4分)(2)我国石油资源位势总体分布格局具有_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_。(4分)(3)当

10、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_。(4分)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4)“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珠三角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省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的地位,分析其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答案:(1)净支出净补给(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3)ABC(4)广东位于我国南海,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

11、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17(20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2分)(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8分)解

12、析:该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成因及其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刻影响。工业化、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1)题,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和人口迁移的原因应从生态环境、交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第(2)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的影响,应从工业化进程、劳动力就业、城市化水平等角度分析其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在表述中要把握好答题思路,力图回答全面、完整。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