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方面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33271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支出方面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支出方面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支出方面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支出方面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支出方面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支出方面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支出方面讲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教育支出现状及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支出比较研究 一.我国教育支出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资金虽在投入总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其在投入结构与比例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实践中要解决教育资源总量的短缺,首先就要从量上加大投入 。尽管经济转轨过程中,各领域、各产业、各部门的发展需求都很强烈,需要国家支持投入的资金很多,有很多理由来加速这些行业和部门的发展,但是,不管是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还是参照国外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支持程度,国家在转轨期怎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都不过分。其次,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倾斜力度。最后,在转型期,要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应该担当起“有为”和“无为”双重角

2、色。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直接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明显增加,有力推动了教育发展,积极扩大教育开放,教育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这一点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与反响。二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

3、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

4、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必须由国家直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安全,而其重要的地位不得不让人关注其支出的结构。三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

5、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6。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见表1),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表1 1993-200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 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GDP(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G

6、DP 的比重1993867.7634634.42.5119941174.7446759.42.5119951411.5258478.12.4119961671.7067884.62.4619971862.5474462.62.5019982032.4578345.22.5919992287.1882067.52.7920002562.6189468.12.8620013057.0197314.83.1420023573.36105172.33.412003117390.23.282004 136875.92.79 20052.82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7、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见表2)。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993 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表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国家和地区1980198519901

8、9941995世界平均4.84.84.84.95.2美国6.74.95.25.4日本5.85.04.73.6法国5.05.85.45.96.1印度3.03.53.93.63.4巴西3.63.84.61.652中国2.512.41四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从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来年,在我国,教育经费按来源,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教育经费投入还可以细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乡镇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2005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8419亿元,其中中央为852亿元,占比

9、例为10.1%,地方为7567亿元,占比例89.9%。同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亿元,其中中央为410亿元,占比例为7.9%,地方为4751亿元,占比例92.1%。从数据看,地方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主力。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教育财政基本是中央政府“大包大揽”,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两个重要的改革,第一是逐步把中央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财政责任向地方政府扩散,基础教育形成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第二个改革则是由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付改为多元化的筹资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个方面

10、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财政的责任,这样就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的供给和地方财政能力直接挂起钩来,实际上就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政中立性的缺失财政中立性指的是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无关,财政中立性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教育经费越来越依赖于预算外经费来源,尤其是高等教育,从1990年实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开启了让家庭和学生承担学费的政策,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越来越提高。从教育经费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的比例为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

11、(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0.05,比美国低0.08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教育

12、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表3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国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美国0.130.350.21英国0.150.270.42法国0.190.270.41日本0.140.160.49韩国0.120.170.06意大利0.140.230.45巴西0.110.121.10印度0.110.150.83中国0.050.151.93表4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国家初等中等高等中国33.042.315.4美国38.137.524.4日本32.332.119.0印度41.829.117.0法国23.745.919.8巴西30.

13、834.120.6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

14、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0.410.26。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和,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五.教育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的比率变化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表一中未列出)2.财政支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3、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左右,在低位徘徊。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六.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